塞思·肖斯塔克
在外星人目擊事件中令我感到非常吃驚的是,那些所謂的證據都是過時和陳舊的。
每天,我都會收到人們發來的有關UFO 的故事和文章,但其中大多數都不是新聞,而是舊聞。那些認為存在有力證據證明地球是外星人落腳地的人仍執迷于1947年的羅斯韋爾事件或者英國版羅斯韋爾事件,即1980年的藍道申森林事件。他們還在不斷援引那些日漸老去的政治家和“知曉秘密”的“阿波羅”飛行員的證詞。
除去這些老掉牙的檔案,可供選擇的證據就是當前拍攝的天空中一些模糊燈光的照片和視頻了。這些照片和視頻的分辨率都比較低,可信度不是很高,似乎觸動不了科學家的神經。看來,東西還是老的好。
為了更好地證明這一點,我在搜索欄里敲下“最佳UFO案例”幾個字,立刻就有近100個被認為是有價值的案例呈現在我面前。在這份名單上,有60個案例是極不尋常、不可復制的,羅斯韋爾事件就出現在這個名單中。
接下來,我列出了每個獨特案例發生的時間——均在1940年以后。而且,你猜怎么著?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UFO事件都發生于1940年至1978年。
看來,關于UFO存在的證據真的都是些老掉牙的資料了。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記錄外星飛船——若它果真存在的話——的技術日新月異,比十幾年前先進多了,比起70多年前就更不知先進了多少倍。一部蘋果手機的攝像頭就有800萬像素,據我所知,這是20世紀60年代8毫米膠片像素的100倍。全球有近20億人擁有智能手機,每一部智能手機都是一臺高清相機,但UFO照片卻依然模糊如初。你可能會
想,怎么都會有那么一兩個人能拍到幾張清晰、真實的照片的,更別說正在我們頭頂的軌道上運轉的1100個衛星了。
現在,有些人話鋒一轉,說確實有關于外星人存在的有力證據,只不過被政府秘密保存起來了。有些人可能會相信,但這種說辭實屬無稽之談。有誰可以解釋那些外星人如何能夠安排自己的行程以便只讓政府確知他們的存在?
對某些人來說,這個觀點還是有點吸引力的,盡管其采取的是通過群體請愿希望政府“披露”相關事實這么一個可笑的策略——通過180度大逆轉,將包袱甩給政府。這類人希望政府能夠向他們做出解釋,敦促聯邦調查局就公眾認為他們知曉的一切做出坦白的解釋。他們采取的策略就是:“我們無法證實UFO就是外星飛船,但是你們可以!”試想一下, 如果天文學家也采用這種方式來證明黑洞的存在,會是什么情形?
但是,別著急,或許還有其他解釋能夠說明為什么關于外星人存在的所謂“有力證據”,其實不過像哥特式面包( Gothic croutons) 一樣老套陳舊。
一個明顯的可能就是,外星人其實是在利用我們。他們已經誘拐了足夠多的人,來滿足他們關于人類解剖學特征的好奇心。冷戰已經結束,所以他們又將好奇心轉移到了我們的核設施上。他們造訪過新墨西哥州,但沒達到目的。
所以,他們只好宣布“任務已完成”,然后就撤回了。這就好像查爾斯·達爾文造訪加拉帕戈斯群島,對當地土著考察一番后起錨回程。
另一個可能來自外星智能搜尋計劃(SETI)早期的類似做法。SETI成立之初,科學家會在計算機用磁帶甚至紙上記錄宇宙數據,然后在閑暇之余翻看這些記錄。這種事后查看的方法產生了許多“疑似信號”——那些最初看起來不錯的和那些有可能是外星傳輸信號的(著名的例子就是1977年在俄亥俄州發現的“WOW”信號)。然而,這些疑似信號僅僅
被發現了一次,再也沒有出現過。因此,這些算不上是嚴格的科學探測,頂多算是含混不清的發現。
但是,如今進行的多數SETI實驗可以立即排除干擾或者誤報等因素。但是這也導致了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在人們有能力去驗證信號真實性的時候,“有趣”案件的數量反而減少了。
換句話說,隨著技術的進步,誤導人的信號的數量下降了。從科學角度講,也即誤報率降低了。這并非外星人停止了廣播,而是因為我們不再被愚弄。
這一現象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我們的相機越來越好,有趣的UFO目擊事件卻越來越少。
對SETI實驗而言,目前還沒有真正令人信服的探測實例。在可信度方面,好的信號探測可以輕易超過過去40年中的幾十個疑似信號。
這同樣適用于那些認為UFO其實是外星飛船的人。他們應當拿出真正的證據,這也是一張使他們能夠一挽過去頹勢的王牌。
延伸閱讀
肖斯塔克生于1943年6月20日,美國人。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在加州理工學院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
肖斯塔克是SETI計劃的資深天文學家。在參加SETI計劃之前,肖斯塔克曾在美國和荷蘭利用電波望遠鏡根據對銀河系星球運動的捕捉與分析進行關于宇宙最終命運的研究。在SETI計劃中,他主要負責無線電項目“人類在地球上孤單嗎”。
每周他都要面對數量龐大的最新研究報告,內容涵蓋宇宙學、物理學、遺傳學、古生物學、進化生物學和天體生物學。而且每個星期天他都會去主持“周日懷疑”活動,幫助人們去除偽科學的面具。除此之外,肖斯塔克一直是“鳳凰”計劃的觀察員。
肖斯塔克認為,如果一個地外文明擁有足以進行星際航行的技術,就一定能研制出更為先進的機器人。如果希望對地球進行探索,他們更可能派遣機器人而不是親自出馬。他說:“真到了那一天,我們不太可能看到艙門打開后從里面走出一個怪模怪樣的外星人,更有可能是一個機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