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蒙
當地時間5月8日下午,倫敦舉行二戰勝利紀念儀式,英國各大政黨領袖并肩站在一起,為戰爭死難者致哀。盡管幾位黨魁表情肅穆,但彼此的心情卻大不一樣。就在剛剛塵埃落定的英國大選中,卡梅隆領導的保守黨大獲全勝,在國會中獲得超過半數議席,擁有單獨組閣權。而米利班德的工黨、克萊格的自由民主黨則敗下陣來,兩位黨魁也在大選結果出爐后宣布辭職。而致哀儀式上,離卡梅隆稍遠處的一位女士,蘇格蘭民族黨黨首尼古拉·斯特金則成為此次大選的另一位贏家:她領導蘇格拉民族黨在蘇格蘭地區的59個席位中拿下56席,完勝蘇格蘭政壇的傳統老大工黨。英國《衛報》戲謔道:“歐洲勝利日的紀念與英國大選的謝幕疊加在一起,每個人都情緒復雜。”

但對于多數英國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How-Old.net”,這是眼下在社交媒體上非常火熱的微軟公司新程序,這次大選,選民也拿這個東西給首相卡梅倫測了一下顏值,結果十分有趣:3月30日,選戰拉開序幕,實際年齡48歲的卡梅倫在How-Old.net上被測出50歲;到了投票前一周,為競選跑斷了腿的卡梅倫竟“老”成了79歲。大選之前有民調結果顯示,沒有哪個黨派可以獲得議會過半議席單獨組閣,英國可能會再度迎來“懸浮議會”。而對于志在必得的卡梅倫而言,這將是一個難以接受的結果。要知道,卡梅倫手里有好幾張不錯的牌。
經濟是卡梅倫的一張大牌。2010年,卡梅倫當選首相時,英國依然還在金融危機中,財政赤字高昂。轉眼4年過去,英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2.6%,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因此,早在今年3月卡梅倫就公開表示,自己將不會考慮連續出任三屆首相,這其中的言下之意便是對他來說,贏下第二任期簡直太容易了。同樣,作為工黨黨魁,米利班德也認為自己是“必勝客”。大選前夕,米利班德帶著一塊2米多高的石碑出現在選民面前,上面刻著工黨的6條競選承諾。他說,贏得選舉后,石碑將豎立在唐寧街10號的花園之中。而選舉結果出爐后,就有選民調侃說:“好吧,至少這塊石碑還可以變成個不錯的餐桌。”
應該說,英國經濟整體的不錯成績,確立了保守黨的選戰基礎。大選結果出爐后,英國股市和英鎊匯率都出現了積極上揚。而從上一次的懸浮議會,到這一次的一黨執政,英國政治走過了一個U字形,看起來好像是一次輪回,但其實更應該視為英國政壇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同時也是卡梅倫當年的導師博格丹諾就說:“英國的社會和地理層面都在朝著更為‘碎片化’的方向發展。”
尼古拉·斯特金,蘇格蘭民族黨黨首,蘇格蘭首席大臣。在英語中,斯特金也有鱘魚的意思。因此,在大選前,英國媒體找來一條名叫“尼古拉”的鱘魚去預測哪個政黨會獲勝。最終,這條名叫尼古拉的鱘魚“選擇”了保守黨。鱘魚的預測堪稱準確,而且意味深長。因為從結果來看,這一次保守黨出乎預料的勝利多虧了蘇格蘭民族黨的崛起。
2014年,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盡管結果還是支持統一派勝出,但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卻借此次公投迅速壯大。2014年9月,公投前的蘇格蘭民族黨僅有不到2.5萬名黨員,公投風波之后,人數飆升至10.2萬,增長速度可見一斑。在英國國會下院中,蘇格蘭地區共有59個議席,往年一般都是工黨獲得多數。但這一次,蘇格蘭民族黨卻以席卷之勢拿下56個席位。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名叫梅麗·布萊特的20歲在校大學生在佩斯利選區擊敗蘇格蘭工黨老牌議員亞歷山大,成為自1667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國會議員。蘇格蘭民族黨的強勢崛起,使得原本有望在蘇格蘭獲得更多議席的工黨失了算,直接導致工黨總議席的大幅減少,成全了保守黨的獨立組閣夢。
5年前的大選,保守黨和工黨分別取得307個和258個國會議席,各自都沒有過半,而克萊格領導的自由民主黨異軍突起,占據57個議席,攪動了英國政壇,首相卡梅倫不得不在懸浮議會的基礎上組建了聯合政府。所謂懸浮議會,即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單獨組閣。英國議會歷史上只有在1929年和1974年短暫出現這種情況。而在2010年,僅獲得57個席位的自民黨充當起關鍵角色,與保守黨聯合組閣,黨首克萊格出任副首相。懸浮議會此后運行了5年。
此次,蘇格蘭民族黨取代了自民黨,成為議會新貴。但由于保守黨已經擁有了獨立組閣權,蘇格蘭民族黨影響力有限。不過斯特金表示,蘇格蘭民族黨依然堅持蘇格蘭獨立的理想,并要求卡梅倫政府在稅收制度、最低工資和國防安全等方面給予蘇格蘭方面更大的自治權。

盡管保守黨的勝利結束了政治家們對懸浮議會變成常態、英國由兩黨制向多黨制轉變的猜測,然而倫敦塔上的七個黨派的七彩色卻在提醒人們:政治碎片化的世態已成既定事實。
2014年11月,英國列車檢票員發現一個名叫約翰森·伯瑞斯的人有5年多沒有買過車票。令人驚訝的是,此人竟是倫敦金融城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年薪高達上百萬英鎊。2007年以來的金融危機是英國社會碎片化的源頭,金融高管逃票只是冰山一角,一系列洗錢及不正當運作丑聞讓金融城蒙羞,情報門和騙補門讓大黨公信力大跌,竊聽門則暴露了新聞界的陰暗,精英階層的信譽坍塌使得本身就已碎片化的社會更加分離。主流政黨名望下滑,此次大選,工黨和保守黨的支持率一直都在33%左右低位徘徊。而對于此次保守黨勝出的結果,《太陽報》諷刺道:“保守黨的勝利說明,很多英國人不信任卡梅倫,但更不信任米利班德。”
身為王室遠親,被稱為不接地氣的高富帥卡梅倫這一次用完勝證明了自己。然而,勝利之后的卡梅倫很快就要迎來甜蜜的煩惱。此前他早就承諾過,如果再次當選,他將在2017年之前就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進行全民公決,而這無論對于英國未來的道路還是對歐盟的命運都將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多佛港,緊鄰英吉利海峽,是英國距離歐洲大陸最近的地方。在英法海底隧道開通后,這里又成了移民們偷上過境貨車涌入英國的第一站。不少扒車偷渡的移民要么在上車時摔死,要么在車廂里被悶死,而英國輿論對此卻相當冷漠,媒體自嘲說:“死幾條海豚甚至幾條斑點狗引起的反應都比這個大。”主張強力排外的英國獨立黨就是在此背景下突然崛起的。2014年6月,獨立黨在歐洲議會中的席位超過了保守黨和工黨。排斥移民,退出歐盟,這是獨立黨的兩個關鍵主張。大選前,獨立黨的支持率曾一度達到13%。但最終,謹慎的英國選民還是沒有把票投給獨立黨,該黨僅獲得一個議席,該黨領袖法拉奇本人甚至都落選。但是,英國和歐洲的關系未來究竟該如何發展,這個選擇的重擔落在了卡梅倫的肩上。
大選前,卡梅倫就曾承諾,如果連任,就會讓英國人自己來決定是否愿意留在歐盟,這一承諾也給卡梅倫帶來了不少選票。而保守黨在移民和歐洲政策上的右轉一直受到工黨和蘇格蘭民族黨的批評。而卡梅倫內心也清楚,如果真的退出歐盟,將會給英國造成巨大的傷害。英國智庫“開放歐洲”指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到2030年其GDP將被拉低2.2%。因此,促進歐盟改革才是卡梅倫真正的立場。但是僅僅依靠英國的力量,在歐盟內部很難產生改變,正如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所說:“你不能在加入一個足球俱樂部后說,讓我們打橄欖球吧。”
2015年是《大憲章》問世整整800周年,1215年,英王約翰與貴族簽訂的這個《大憲章》奠定了英國現代政治的基石,進而影響了歐洲和整個世界。如今英國再度走到了一個變化的十字路口,英國此次的大選在某種程度上將在未來影響到歐盟的走向。如何走好這一步棋,這才是英國大選之后的一個“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