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和澎湃動力已經展現而且必將進一步充分展現,媒體要加強合作、增信釋疑、匯聚認同,為‘一帶一路’注入更多正能量。”在9月21日北京舉行的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1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開幕式上,面對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140家主流媒體負責人,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給出了關于“一帶一路”媒體合作最堅定承諾,這一承諾暗合了本次論壇的主題——“命運共同體,合作新格局”。
楊振武社長的自信來自于對中國媒體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兩年來人民日報社已推出“一帶一路”報道4000多篇,“共享絲綢之路”大型跨國主題采訪效果良好。借助權威的報道團隊、龐大的用戶覆蓋面、立體化的全媒體形態,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中展現出的強大傳播力和影響力。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聯部部長王家瑞出席并致辭。他表示,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一帶一路”建設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媒體在傳播理念、增進理解、匯聚共識方面大有可為,舉辦“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對于增進沿線各國人民間的了解、促進媒體間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與共建是難得機遇”——“201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吸引眾多中外媒體高層出席,為各國媒體人提供了難得的交流機會。他們紛紛為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倡議點贊,均表示要講好中國與“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故事,為其注入正能量。
“一帶一路”的建設無疑正在為絲路沿線國家深化傳媒領域合作提供良機。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與其他國家合作中存在的文化差異,如何開放包容,互聯互通,交流經驗,從而實現合作共贏。
通過此次論壇,共同探討應對新媒體時代挑戰的可行辦法,進一步加強交流也成為與會嘉賓的共識——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社長謝拉茲·拉蒂夫表示,媒體機構應創造更多的培訓機會,此外,還可以進行一些熱點新聞的聯合采訪,以及一些紀錄片和電影的聯合制作等,這些互動都將有助于各國媒體間的學習與互鑒。
凝心聚力,講好絲路故事
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進入21世紀,媒體在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上更能顯現出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遍地是精彩,處處有故事’”——楊振武談到,媒體應該恪守客觀理性,真實、及時、生動地報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主要地區的發展進步,促進沿線各國增進理解互信,建設性地推動這項振興區域、造福沿線、普惠世界的偉業。
同樣強調講好故事的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則提出,今天講述絲路好故事需要更廣泛的視角。“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更加創新的思維和國際化的眼光,以更廣泛的視角,策劃和推進各國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在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進程當中,發揮正能量”。
凝聚正能量成為與會媒體共識,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高岸明建議,探索建立經常性的媒體互訪機制,通過高層的定期互訪,互派人員學習、工作等方式,加強媒體問的交往,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為“一帶一路”建設凝聚正能量。
回首千年絲綢路,中、日、韓三國很早之前開辟了陸上和海上之路,文化交流非常深遠。《韓國日報》社長李鐘承也贊成正能量報道的必要性:“在三國合作的道路上,首先是要保障這個地區的和平。應該有更多正能量的報道,在國家和人民以及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信息溝通方面起一個橋梁作用。”
同為文明古國,埃及金字塔報社長艾哈邁德·賽義德為傳播理念和價值觀點贊。他結合當前最緊迫的金融層面報道建議,全球經濟仍處于美元霸權的籠罩之下,希望呼吁各國的媒體和學者,加快推動建立更為公平和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全球金融體系,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贏得更好的進步空間。
開放包容,傳揚絲路精神
兩千多年前,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透過“鑿空”之舉,歷史學家看到了整個中華文明“自信精神、魄力與氣象”。同樣,在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帶去的是瓷器、茶葉、絲綢等,而不是總督、擴張和稱霸的野心。
古絲綢之路蘊含的開放性與包容性,在今天的“一帶一路”建設媒體合作過程中必將再次煥發光彩。“媒體要秉持開放的視野、包容的心態,促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對話交流,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促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楊振武指出。
“我們也希望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對中國的新機遇、新常態進行報道。”美國彭博新聞社亞太區總編輯大衛·梅利特表示,全球媒體都在以自己的方法解釋中國的經濟和中國的發展,彭博新聞社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一直都關注中國新常態的發展,以及新市場的開發。
傳統媒體面臨新媒體的沖擊,是對立還是融合?古絲路精神的回答是包容。
印度報業托拉斯執行總編輯錢德拉塞卡·瓦納卡姆巴蒂說:有預測認為,互聯網的發展會導致傳統媒體走向消亡。但事實是,不少傳統媒體借助互聯網這一新的傳播方式實現了增收。這表明,新聞從業者需要不斷適應新的潮流,實現轉型發展。
聯合國記者協會主席詹保羅·皮奧利則認為,專業的媒體記者要適應社交媒體的出現,同時提供專業化、準確的報道。墨西哥通訊社現在正在進行緊張而快速的數字化發展,從而使自己傳播的消息能夠數據化,社長亞歷杭德羅·埃斯基韋爾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媒體交流,促進與中國在各領域的深入合作。
深化交流,推進絲路合作
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之路。文化交流互鑒是推動進步的重要動力,只有促進文化交流,才能實現更深層次地面向絲路國家的開放。
新聞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地理范圍,與會代表共識一點是,隨著媒體創新和轉型,不同地域之間的共同協作成為趨勢。
“媒體的創新和實驗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同的媒體和不同區域之間應該共同協作。”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社長謝拉茲·拉蒂夫認為,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合作,比如說一些新聞的互訪,一些紀錄片和電影的制作,以及人員的交流等等。
西班牙埃菲社目前在五大洲120個國家設有代表處,社長何塞·拉維認為,為應對數字化、視聽化的發展趨勢,以及社交網絡等新技術的影響,全球媒體間更應拓展合作,交流經驗“‘一帶一路’倡議將加強各大洲的聯絡,不僅對中國,對亞洲、歐洲、非洲和全世界都很重要。”何塞·拉維說。
“媒體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9月22日人民日報社與來自23個國家的33家國外主流媒體在京簽署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建立新聞產品互換機制,將積極采用對方推送和推薦的重要新聞資訊,實現新聞資源共享;將就“一帶一路”等專題進行跨境聯合采訪。社長楊振武在簽署儀式上致辭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共識,將互聯互通的雙邊意愿落實成為行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