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前景晦暗不明之際,在大連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群賢畢至,把脈問方。論壇關注的一個重點無疑是:中國將要做什么?會給這個時代帶來什么?中國沒有含糊:依靠改革增強經濟活力,這就是“描繪增長新藍圖”的中國答案。
在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單靠量化寬松政策難以解決結構性障礙,這已從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實踐中得到證明。中國的金融情況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具體表現為居民儲蓄率高,外匯儲備多,有相當的金融總量。池子里的水已經很多,怎么用好這池水,讓它動起來、活起來,而且流向實體經濟,這才是考量政府治理和企業智慧的關鍵。“盤活存量,挖掘存量資金潛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應該是中國所獨有的條件和優勢。
顯然,在這種條件和優勢的基礎上,只有抓穩改革這個法器,才能找到破解中國經濟困局的良方。
首當其沖應該是金融領域的改革。以“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為目標,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以“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逐步推出系列改革,如降息降準、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限制、積極發展民營銀行、融資擔保和金融租賃、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使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爭取年底之前建成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以利于人民幣離岸市場更好地發展。繼續穩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釋放金融創新活力,是中國確保經濟穩健發展的重中之重。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讓金融這個大池子里面的水動起來、活起來,流到實體經濟。著眼點還是實體經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迫切的內在要求。通過結構調整的舉措,在盤活存量的基礎上著力挖掘資金的潛力,優化資源的配置,提高效率。支持經濟轉型,拓寬“三農”、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上市和發行優先股、次級債,豐富金融租賃公司資本補充渠道,多渠道籌措資金。同時,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給予金融租賃公司跨境人民幣融資額度;建立形式多樣的租賃產業基金,為金融租賃公司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金融支持實體的微觀課題,我們必須積極改革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存在的種種體制弊端,確保實體經濟繁榮發展。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也是中國改革的要義之一。中國地域幅員遼闊且產業類型多樣,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業不興那業興。中國經濟的支撐并非獨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和韌性。我們需要看清中國產業的基礎、條件和動力。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處在深入推進階段,調整工業、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產業結構,培育節能環保、綠色經濟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把經濟潛在增長率充分挖掘出來,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實現這樣的發展,必須依靠改革開放。夏季達沃斯,中國再次讓世界看到白己的堅定、執著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