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食尚 東方廚情
滬上毛腳女婿舊聞
文_霽光
新年將到,上海毛腳女婿們蠢蠢欲動,帶上上佳食品踏進女友家門。有人問,這“毛腳”二字如何解釋?明人祝允明的《志怪錄》有“朱眼毛腳”之稱的青蛙是一生病女子之婿,由此演變成“毛腳女婿”,簡稱“毛腳”。有網友說:一定和豬八戒有關,那二師兄是高老莊的毛腳女婿,進門毛手毛腳,洋相百出。還有人說,上門女婿是愣頭小子“毛手毛腳”,提醒一聲,上門女婿們可千萬不要毛手毛腳噢,得罪了岳父岳母會誤了終身大事的。
回想幾十年前物資匱乏年代,食品要憑票,上海毛腳女婿們是挖空心思弄到七寶大曲、牡丹煙、奶白蛋糕、巧克力、生梨、桔子和咖啡,再來一聽麥乳精。民國年間,胡祥翰在《上海小記》中寫道:“從前親友禮尚往來,所饋送者,以茶食肆中之雞蛋糕、眉毛餃為通常品,近則此等食品已不合時,而以外國糖果及罐頭食品為主。”看來舊社會的毛腳女婿們拎的食品禮物是中西結合的,我想,金獎白蘭地是否要拎幾瓶?
1950年代出生的“毛腳”正好遇上“手榴彈”(酒)、“炸藥包”(煙)、“機關槍”(火腿)這些與戰爭題材有關的食品。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毛腳女婿們大概是革命電影《地道戰》、《地雷戰》看多了的緣故。再后來“毛腳”帶高級營養品“人參蜂王漿”、“十全大補酒”、“美國西洋參”、“云南普洱茶”上門,這是升級版的“毛腳食品”了!現在的“毛腳”們鳥槍換炮啦,老酒、水果不在眼里,
毛腳,上海人對準兒媳、準女婿的昵稱。
上海小囡孝順,重視父母意見。對方父母是毛腳的“常任理事”,毛腳能否轉正,他們擁有一票否決權,而是否與這戶人家聯姻,內心的權衡盤桓則在于毛腳。春節是毛腳正式登門的高峰期,看看彼此是如何表現的吧!
只要你錢包夠厚,買幾萬元鐵皮楓斗、冬蟲夏草、大連刺參、南洋燕窩、法國拉菲也是常有的事。
上海百歲老人陳同年先生說,民國年間上海毛腳女婿上門規矩很多,要帶很多食品送禮,那時談朋友是父母做主,要討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要送聘禮。舊籍記載:男方送聘禮到女家,稱納聘、茶禮、行盤、拿籃頭。聘禮備銀元、金銀手飾、銅器、衣服、布匹、鯉魚、鮮肉、咸豬腿、水果、糕點、脂粉、香皂等。茶葉不可缺,因茶樹不易移植,意思是夫妻從一而終,俗稱“千金萬禮買不動,四兩茶葉定終身”,故女方允婚又稱“受茶”。還要送棗子、花生、桂圓、吉祥草、萬年青等討口彩。
毛腳女婿上門,女家殺雞備酒是少不了的,這桌招待“毛腳”的家宴一般由石庫門煮婦親自掌廚,冷盆有白斬雞、熏魚、四喜烤麩、乳腐鹵銀蚶、蘿卜絲拌海蜇、鹽水花生、白切咸肉、五香牛肉、暴腌咸豬頭等;熱菜有炒鱔絲、糖醋小排、紅燒劃水、紅燒烏賊、糖醋大黃魚、肉塞油豆腐、腌篤鮮等較為隆重的家常菜。
2
那年的那餐
文_呂嬋
先生赴美訪學,不過數周,一向羞于表達情感的他直言想家。細聊之下,方知原來是他的中國胃得了“思鄉病”。一個人的口味和習慣,是從小在母親菜勺的溫情和家鄉風物的氤氳里漸漸養成,并浸潤到骨子里的。身在異鄉為異客,對故鄉美食的懷想早已超越了對菜肴本身滋味的眷戀,而成為游子血脈里最濃的那一抹鄉愁。
聊到家鄉菜,先生來了勁,全然不顧我們12小時的時差,從他小時候偷吃香腸到我第一次去他家吃飯,一樁樁細數往事。他的話也勾起了我的回憶。作為毛腳媳婦第一次上門,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先生的家鄉在江蘇鹽城,距上海300多千米。那時我們還沒有車,吃過午飯去上海長途客運汽車站乘大巴士到鹽城市區,再轉小中巴到鎮上,還要步行一段鄉村土路到村里。這一路輾轉折騰,到他家已是入暮時分。農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時很多人家都已吃過晚飯收拾停當了。估計公公婆婆他們已是等久了,因為我們一進屋剛沏上茶,還沒來得及喝一口,他們就變戲法似地上了一桌菜,菜都是溫熱的。為了款待我這個未來的兒媳,兩位老人忙了一個上午外加一個下午,早就燒好了一桌菜,一直煨在灶頭上,用柴火的余燼保溫,等待我們的到來。
我邊寒暄邊瞟了一眼滿桌的菜,只覺得明晃晃地映著燈光。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婆婆已將米飯送到了跟前,笑著說:“餓了吧,先吃飯。”這時我才注意到桌上的10道菜,居然有一半以上是湯。我偷偷用疑惑的眼神瞥了一眼身旁的他,只見他一臉投入地吃著,絲毫沒有接收我的訊息。
我從小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母都出身于殷實之家,曾經衣食無憂的生活使他們在飲食上也頗為考究。我從小就聽外公講,菜肴要講究色、香、味、形俱全,這“形”便是菜的擺盤品相。可是眼前這些菜,大部分是一半食材一半湯水,湯一律濃白,面上漂著薄薄一層金黃色的浮油,食材隱隱約約顯露在湯水中,具體是什么,要撈出來才知道。
我根據公公的介紹“破譯”湯中的食材:這個是散養的蘇北小公雞,這個是鄰居家養的豬排骨,這個是自家的鴨子,這個是肉皮湯。別說,看著差不多,吃起來倒是各有風味。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全是原生態的。不管是雞肉、豬肉還是鴨肉,都很香,先用菜籽油煸過,再在大灶頭上燉成濃湯,雪雪白,略略撒了點鹽,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喝一口,入口皆是鮮、濃、香。
除了湯菜,還有肉圓、紅燒鯽魚、大蒜炒牛肉、貝類燒豆腐等。這里的肉
28 Food and Life 2015-01
圓以糯米為主,揉入蛋清、肉糜、香蔥,放進油鍋炸一下,吃前蒸一蒸,聞著就噴噴香。鯽魚是公公從門前河里捕撈來的;牛肉是鄰村養的黃牛肉,肉質比水牛肉緊實,更香更有嚼勁;而貝類燒豆腐,貝肉的鮮美完全滲透到手工豆腐中,可謂鮮咸入味。
我邊夸獎婆婆手藝邊大快朵頤,未來公婆則眉開眼笑地看看我,不停地勸菜。這頓飯,賓主盡歡,但是我真是吃得撐到了喉嚨口。
后來,先生向我解釋了之前的疑惑。他說,自己家里所做的都是家常菜,而湯湯水水則是鹽城菜的一大特點。這就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湯菜的原因了。
記得鄭板橋曾有一聯:“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所描述的是隱居在蘇北小鎮白駒的友人閑適的生活狀態。那么多年過去了,這一餐飯仍讓我記憶猶新,而我內心深處更是懷念和眷戀在蘇北這個小村里最初感受到的溫情與家常的閑適。
食尚 東方廚情
3
與同事午餐時,有位男同事抱怨說,上門實在是個累心的活兒。這個話題一開,大家七嘴八舌開始說道起各自第一次上門的經歷。
雖然和妻子結婚已3年有余,但是第一次上門時的場景我仍記得清清楚楚。
太太是上海人,有著上海女人的精致、能干,更有上海女人的懂事和貼心。在上門前,她就幫我惡補了她父母的喜好,所以投其所好的我很快融入到了他們的家庭。其實上海的丈母娘和丈人,并不完全如網上所言那般勢利、現實!在我看來,他們只是有著對女兒未來的擔心和謹慎。如今我也有了個閨女,捧著她肉嘟嘟的笑臉時,我會想,誰愿意將孩子的未來托付給一個不著四六,不能給女兒帶來安全感的男人呢?
記得上門那天,已近黃昏。華燈初上,客廳里幾掛水晶頂燈全部大開,閃著柔和的碎光。而餐廳內的大餐桌上,滿滿一桌子菜已然久候,八碟八色涼菜和一瓶五糧液就這樣震懾住了我:醬紅色五香熏魚,粉紅色蔥香鴨胗,淺黃色鹽水鴨,明黃色白斬雞,青綠色馬蘭頭香干,深棕色四喜烤麩,亮黑色涼拌木耳,輕白色蘿卜絲拌海蜇頭,盤盤皆用回紋金邊餐盤盛著,在水晶燈的照映下,閃耀著晶瑩的光澤,讓人食指大動。
雖然滿滿一桌菜,但我卻不敢大快朵頤,維持形象是必須的。所以我極盡斯文之能事,規范地使用我所知道的所有餐桌禮儀。比如說,就近夾菜。面前的蘿卜絲拌海蟄和涼拌黑木耳,我夾了一筷又一筷。妻“撲哧”笑了起來,丈人、丈母娘見此情景,也都忍俊不禁。還是
29 食品與生活 2015-01
丈母娘比較疼毛腳,起身在我碗里添了塊熏魚。我夾起魚,矜持地放進嘴里,細嚼慢咽。天知道我有多想一口吃掉。外脆里嫩的熏魚,五香味濃郁,醬汁深深沁入魚肉,每一絲魚肉都帶著絲絲的甜意。這時,妻又夾了塊四喜烤麩給我,對我別有深意地眨了眨眼。烤麩寓意“靠夫”,果斷吃掉,回她一個了然的笑。
有好菜,必有好酒,更何況老丈人好酒。丈人拿起了桌上的五糧液酒瓶,我迅速起身幫忙打開瓶蓋,在金邊回紋骨瓷三錢杯里滿上。老丈人示意我也滿上,妻嘟著嘴不讓喝,我立馬表忠心,盛滿小酒杯。才舉杯便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香濃得幾欲醉了。老丈人抬手示意了一下,便抿上了一口,我也趕緊舉杯。手微抬,杯沾唇,酒入口,醇厚又爽辣的白酒,瞬間過了喉管,直往腹內而去。平時只喝喝“雪花”啤酒的我,臉一下子燒紅了起來。妻見了,白了她爸爸一眼,趕緊夾了塊白斬雞給我。白斬雞的黃色雞皮如水晶般剔透,皮下的雞肉細膩嫩滑,配著還留在齒頰里的酒香,越發鮮美。老丈人呵呵地笑了起來,我的臉越發漲紅,但仍拼命保持鎮定。客氣、疏離在彼此的笑聲里消散而去。
酒壯聳人膽,隨后的我就徹底放開了,和老丈人談天說地,從工作到家庭,從現狀到對未來生活的勾畫,滿腔熱情奔瀉不斷。期間,熱情的丈母娘又陸續離席炒了幾個菜。最后妻端上了一碗水果羹,酸甜的橘子、軟糯的圓子、濃稠的甜湯,徹底融化了我最后一絲不安。當然,認真踏實的我也得到了丈人和丈母娘的認可,讓我抱得美人歸。
4
洋媳婦上門記
文_楊周彝
Z君,80后,一米八身高,清秀俊朗,天資聰穎,很早去了美國,在華爾街打拼多年,非常成功,練就一口令老外驚訝的英語,生活頗貴族化。幾年前回國,開設一家外貿公司,做歐洲頂級奢侈品進口生意。
走進他公司,眼睛一亮:客廳里擺滿19世紀洛可可家具、真皮沙發、水晶吊燈、古典油畫、名表首飾、蘇格蘭陳年單一麥芽威士忌、阿斯特拉罕魚子醬,甚至全球最頂級的ACC雪茄。所有陳列品都出售,但價格絕對不菲。
Z君雇傭了一批老外員工,有位身材高挑的金發俄羅斯美女尤麗婭,后來成為他的太太。
似乎是尤麗婭追求Z君的,談了一年戀愛, Z君便決定帶準洋媳婦上門亮相了。
尤麗婭全無上海女孩的驕嬌二氣,溫柔可愛,手腳勤快,到上海工作兩年,已經能講一口洋味濃郁的上海話了,還會做一手地道的俄羅斯菜。
Z君是“好人家”出身,父親是退休醫生,曾留學莫斯科醫學院。
為給未來公婆留下好印象,尤麗婭提前一天到城市超市買了各種食材,Z君則準備了魚子醬和 “彼得大帝”伏特加,興沖沖地回家了。
Z君父母見漂亮的尤麗婭用上海話說:“阿爸、姆媽好!”樂不可支。
Z君母親準備下廚。
“姆媽,今朝我來燒飯好伐?”尤麗婭笑瞇瞇地說。
“哦喲,儂上海閑話都會講?格哪能好意思?”
“老媽,就讓尤麗婭試試,老爸很久沒吃過正宗俄羅斯菜了。”
老Z點頭贊同:“幾年前淮海路重慶路有家俄羅斯餐館,我和你媽經常去,后來關門了。”
尤麗婭走進設施齊全的廚房,戴上圍裙,開始張羅。
兩小時后,尤麗婭和Z君把菜端上桌,宴會開始了。今天的菜譜是:羅宋湯、奶油烤魚、酸黃瓜、燉牛肉、蔬菜卷、土豆色拉、魚子醬和俄羅斯面包。
Z君姆媽把刀叉盤碟刻花酒杯擺齊,一家人圍坐餐桌,Z君打開伏特加:“老爸,這是俄羅斯茅臺。尤麗婭也能喝。”
老Z叉了一塊燉牛肉:“味道邪氣(非常)贊,”舉杯:“尤麗婭,謝謝儂!”
尤麗婭舉杯一口干:“謝謝阿爸姆媽!”
“你酒量不錯哦!是啊,俄羅斯連小姑娘都會喝酒的。”老Z很感慨。
“我聽爸爸說,全世界就兩個民族酒量好,俄羅斯和中國人。”尤麗婭用英語說,Z君翻譯:“我爺爺是技術專家,1950年代在中國生活過兩年,對中國印象非常好,我到上海工作,就是受我爺爺影響。”
尤麗婭切開面包,涂上黃油魚子醬奉上:“爸爸媽媽,還有Z,這是俄羅斯人給最尊貴的親人和長輩準備的。”
老Z低聲對太太耳語:“尤麗婭不錯。”
太太起身走進臥室,取出一個精致的小盒:“尤麗婭,這是我們給你的禮物,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謝謝阿爸姆媽!”
一年后,Z君和尤麗婭有了愛情結晶,一個黑發碧眼的胖小子,小名叫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