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晨


無論商會發展到哪個階段,為會員服務始終是商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吸納和發展會員則是商會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2014年12月10日上午,執行副秘書長劉薇接受《中國商人》專訪時表示,以會員需求為核心的特色服務是商會秘書處長期以來的工作重心。也是在此基礎上,北京福州商會通過搭建多元化綜合服務平臺以及平臺功能的延伸,走出了一條會企共贏的快速發展之路。
2011年8月商會換屆至今,會員企業總數發展到九百多家,比2006年創會之初的四百多家翻了一番。其中,80后的會員增加了15%以上。商會飛躍發展同時,許多會員企業也獲得了持續的發展,據商會初步統計,目前在京“榕商”擁有的總資產已愈2000億。
在商會秘書處的茶室里,劉薇沖泡著來自福清石竹山的茶葉,順便還介紹一下石竹山為什么會被戲稱為“中國夢的發源地。”
劉薇是河北人,商會創會之初即加入秘書處。如今八年如彈指,與閩商并肩作戰多年后,她的功夫茶技藝已堪稱老道。
服務精細化
溝通會情與企情
商會成立以來,尤其是商會換屆后的三年間,隨著商會會員企業的快速發展,北京福州商會旗下已先后出現了5家區縣商會。會員企業主營業務廣泛涉及文化傳媒、地產開發、能源投資、通訊服務、酒店餐飲、工程建設、園林綠化、裝飾裝修、食品加工、水產批發、投資管理等傳統與新興產業領域。
此時,如何突破商會平臺集納的資源與會員企業動態需求之間的最后一段距離,有針對性地為會員企業提供精細化服務,成為秘書處工作的側重點。劉薇介紹說,在溝通會情與企情的過程中,商會搭建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在具體操作中,則圍繞會員企業需求的輕重緩急來安排。
首先是在會員企業急需的項目與金融服務方面,秘書處尤為注重與相關職能機構對接的效能。
為了協調解決會員企業在項目投資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商會先后與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及各區縣投資促進局、北京市工商聯、天津市投促局等多個相關政府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多次與各家單位聯合舉辦相關主題活動,為會員提供國家、地方法規政策和投融資資訊,為企業重大投資項目的考察、決策與執行及時提供參考信息。而在會員企業的融資方面,商會也先后與建設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渣打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以及擔保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通過銀企對接平臺,既有利于提升會員企業的融資效率,也助推了相關金融機構在商會會員群體中的業務拓展。這對銀企雙方而言,是互惠互利的。
劉薇認為,項目和融資這些階段性的服務,需要的是快捷和精準;由于從事的領域和發展情況的不同,對會員企業的更多動態需求和服務則是要常態化去開展的,這些工作有點像是“慢工出細活”,需要秘書處以持久的耐心和專注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與方式。在這方面,商會營造的以《京榕商》雜志為核心的多媒體信息平臺,在商會與廣大會員、商會與社會各界之間發揮了專業溝通與傳播作用。
“在創會伊始,領導班子就非常關注商會宣傳工作。”劉薇介紹說,《京榕商》作為商會官方刊物,至今已連續出版11期,每期會刊均會結合當期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和介紹有關經濟、社會、投資等領域的最新形勢與動態,為會員企業介紹各種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同時,也會展示商會領導與會員企業的發展情況,便于會員群體內部的交流與供鑒。多年以來,《京榕商》以其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可讀性強等特色,已成為京、榕兩地政府、民間組織及相關人士關注和了解商會及會員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也是獲得全國工商聯表彰的商會刊物之一。
相對于《京榕商》這樣側重深度解讀的定期出版物,已歷經多次改版的商會官網,以及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體平臺則可以充分發揮其成本低、互動性強、可承載海量信息等優勢。商會秘書處每天會通過新聞平臺發布會務動態,介紹商會會員企業,分享有價值的文章,并及時將商會會議情況、主題活動、各項會務工作等動態資訊發布到網站上,既便于會員企業第一時間了解商會的各項工作進展,也提升了秘書處工作的透明度。
“專業的信息平臺,有助于提升會員群體的凝聚力和溝通效率。”劉薇認為,“在新媒體傳播時代,商會綜合信息平臺的宣傳功能和在商會活動中的組織、延伸功能是可以相附相成的。”據劉薇介紹,為了助推會員企業的品牌產品推介工作,商會秘書處策劃編輯了《會員企業產品宣傳手冊》。同時,還與《金融理財雜志》、《中國商人》、《中國聯合商報》等媒體,以及搜狐、新浪、鳳凰網、東南網等門戶網站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對商會大型活動以及商會領導、會員企業進行深入報道。
商會的新媒體不只是商會開展宣傳工作的重要載體,其有機組合也成為秘書處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和走訪活動中重要的組織、傳播與展示平臺。僅2013年6月至今,商會就先后組織了會長辦公會、中秋聯誼會、金融投資討論會、在京福州及各區縣商會交流會以及各類考察交流、管理培訓、公益慈善等內容的三十多場主題活動。同時,商會加大了對會員企業和在京兄弟商會的走訪力度,深入了解會員企業的發展情況和需求,加強兄弟商會之間的經驗交流、橫向聯合與資源共享。
劉薇深有感觸地說,隨著商會會員迅速增加,商會規模發展壯大,秘書處專職工作人員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而商會組建的信息服務平臺,在各類主題活動的策劃、組織、執行,實時的與后期的傳播和展示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借助以《京榕商》為核心的會刊、官網與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商會在整合各方資源、協調關系、信息交流、金融服務、咨詢培訓、法律維權、項目拓展等多方位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功能,得以及時、精準地落地,并覆蓋至更多的會員群體中。
注重引領作用
共享商機和資源
商會是一個非盈利的中介組織,它在企業、政府和社會公眾之間的溝通作用,以及對會員企業發展的助推作用,是通過平臺的服務功能體現的。劉薇認為,正由于商會的這種中介和橋梁作用,如果能夠有效地發揮商會對會員群體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則不僅有利于會員企業和商會整體的形象建設,也有利于促進各項經濟與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
在對劉薇的專訪中,《中國商人》得知,北京福州商會成立以來,在帶領會員企業回鄉投資興業以及商會黨建工作等方面,也結合商會自身實際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據了解,在會員企業回鄉投資過程中,不僅北京福州商會精心部署,北京閩侯商會等區縣商會積極參與,更重要的是韓孝煌會長發揮了重要的帶頭作用。為了引導和組織有條件的企業回家鄉投資興業,商會專門設立了“榕商回歸聯絡辦公室”,由韓孝煌會長擔任“回歸辦”主任親自統籌,商會秘書處予以配合,切實推動“回歸工程”工作落到實處。
其中,韓孝煌會長單位冠城大通斥資32億元投資永泰打造海西文化創意產業園,該園區總占地面積219公頃,總建筑規模逾73萬平方米,冠城大通計劃將其打造成海峽西岸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商會常務副會長、北京閩侯商會會長張國光在2013年初帶領部分會員企業家在閩侯江濱投資興建“閩商大廈”,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集商場購物、商務辦公,會議接待等諸多功能,是縣城新區首座5A級寫字樓標志性建筑。商會大廈建成后,將成為閩侯縣閩商和異地回歸企業家交流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有了商會領導的示范作用,商會常務副會長張國光、施恭飛、施敏、王承琛等十多位企業家也紛紛回鄉投資,截止目前已經在福州創辦了涉及多個投資領域的十多家企業。
無論是回鄉投資興業,還是基于商會平臺上的項目拓展,既要關注行業與市場發展的趨勢,也要兼顧會員主營業務與群體優勢。劉薇介紹說,近年來商會在以商養會,打造自身造血功能方面也獲得了一些進展。
這其中,一個已經啟動的項目是由韓孝煌會長同幾位副會長成立的昊樽期酒國際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為主體來運營的。該公司聯合香港葡萄酒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英國倫敦葡萄酒交易所中國聯絡處(簡liv-ex)在中國開展業務,專注于打造中國最權威的葡萄酒交易中心。目前該公司已與歐美多個酒莊建立合作關系,并于今年9月底已經收購了位于法國波爾多地區的Chateau La Bastide酒莊。同時,其與德國、澳洲等幾家酒莊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中。
另一個項目是互聯網金融項目,屬于金融創新業務。北京福州商會已注冊成立了“京榕商(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希望充分整合商會平臺和資源優勢,組建自己的金融平臺,給會員營造一個共同投資、共同發展的平臺,為更多有資金需求的會員及時提供更專業、更全面的服務。商會也將以此平臺為實現“以商養會”的載體,為商會可持續發展探索新的運作空間。
在專訪中,劉薇也簡要介紹了“以黨建促會建”以及公益事業在會員群體形象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2007年,北京福州商會就成立了黨支部,并定期開展各種黨務活動。2011年商會換屆后,以韓孝煌會長為首的新一屆商會領導班子尤重視商會黨建工作,先后組織和參與黨建培訓,組織商會黨員干部學習十八大三中全會精神,宣傳貫徹黨的勤儉節約政策。在不斷擴大黨組織有形覆蓋和工作有效覆蓋的基礎上,通過發揮黨員干部在商會中的先鋒和模范作用,“使廣大商會會員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從而有效地影響和熏陶普通會員,促進商會會員隊伍建設。”
同時,引導在京榕商樹立“源于社會,回報社會”的財富觀,組織、引導會員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承擔社會責,也是北京福州商會堅持多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據統計,商會成立8年來已累計捐款逾千萬元,這些款項主要用于抗震救災、抗擊洪水、改善民生、扶貧助困等公益事業。其中僅“榕商聯村”一項,商會就先后捐助150萬元用于改善永泰過嶺村村容村貌,捐助300萬元用于羅源縣福湖村傳統畬族文化保護,幫助當地打造“少數民族特色的新農村示范點”。
此外,商會也非常重視組織會員參與教育領域以及一些突發事件相關的公益事業,如:先后資助六十多名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并為他們提供實習機會和就業崗位。當北京朝陽區小武基某市場發生火災后,商會領導第一時間前往安置點看望死難者家屬,第一時間組織捐款,很快籌集善款一百多萬元用于死難者后事處理和傷者治療事宜。
在商會的帶動下,商會的許多企業家除了參與商會組織的公益事業,更身體力行,自主開展一些公益項目。如韓國龍、林厚勇、韓孝煌、葉華貴、施敏、林紫銀、董志利等商會領導還先后為所在的家鄉或貧困山區修橋鋪路,助學建校,慷慨捐資。
“商會和會員企業在公益慈善事業上的諸多善舉,贏得京、榕兩地政府和基層群眾的充分肯定和廣泛好評,也為在京榕商群體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據劉薇介紹,2008年6月、2013年2月北京福州商會兩次被福建省委統戰部評為“海西-春雨行動先進集體”;2009年4月,還被中國扶貧基金會評為“公益明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