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松
感動美國的“雨傘爸爸”轉身了,這一轉身不打緊,中國網友那種距離產生的美,立馬被“不過如此”的不屑所淹沒了。原因就是因為這張臉,出自中國。
號稱在短短13個小時內“感動了全球超過250萬人”的這張照片,拍攝于紐約皇后區(qū)的馬路上,前幾天在國內網絡和微信朋友圈收到了瘋狂的刷屏效果。當然,微友們不會漏了此中最煽情的幾句話:“凌晨看到這張照片,在洗手間淚流不止”、“我一個人在紐約,正在床上大哭”、“馬上打了電話給爸爸媽媽”……
最新的消息說,雨傘爸爸是天津人,80后,曾在商務部工作,去年被公派到紐約。于是,傳說中的“見光死”,發(fā)生在了這位紐約街頭的中國爸爸與眾多中國網友之間。網友評價從起初幾乎一邊倒的贊美與感動,或者最多屬于育子方式的討論,旋即變成了“正常不過”的小事一樁。更有網友斷定這是主人公“想回國撈一把的炒作”。
“雨傘爸爸”露臉,面對中國網友的這種“見光死”,再次驗證了幾十年前流傳在中國人群中的那句“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今天依然在一部分人心中存在;更有甚者,現在是外國的道德也比中國的強了。實際上這是一種“道德勢利”心理在作怪。有些屬于習慣性批判,有些屬于莫名的自卑。總之“雨傘爸爸”一轉身,便有一種被騙了的失落感,于是轉向不屑。
中國的父母中,像紐約街頭淋了自己遮了孩子的舐犢場景,其實比比皆是。但是,很多國人總是表現出對身邊的道德行為視而不見、對外來的道德卻奉若圣賢的心態(tài),實際上是一部分人價值觀失去定力之后,在傳統道德文化上的一種崇洋媚外心態(tài)。
中國確實有許多傳統道德的流失,正在引起人們的種種焦慮,比如老人倒地要不要扶、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欺詐與設防。但是,如果我們因為這種焦慮和批判,無視身邊平凡人之間的感動,那么,我們便不只容易一腳踏進找不著北的妄自菲薄的泥淖,也容易被一些人對于外界道德仰羨與膜拜之中摻雜的虛偽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