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蕓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①,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②,盍③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不受制,焉能仿效④?”蕓曰:“有一法,恐作俑罪過耳⑤。”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⑥,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⑦,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⑧,不亦善乎?”余喜,如⑨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⑩者矣。
(節選自《浮生六記》,沈復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本刊有改動,標題為編者所加)
[注釋]①能備風晴雨露:能展現花在風晴雨露中的各種姿態風韻。②草蟲一法:草木與昆蟲相依相襯的方法。③盍:何不。④躑躅不受制:徘徊不定,難以控制。焉:怎么。⑤作俑罪過:始作俑一樣的罪過。耳:語氣詞,相當于“啊”“呢”。⑥屬:類。⑦整其足:整理它的腳足。⑧宛然如生:仿佛就像活的。⑨如:按照。⑩會心:領會別人的想法,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