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虹
長城始建于周朝,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千百年來,長城的功能逐漸發生變化,直至當代,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已經能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而今天,長城在人們的心中,不僅是一個旅游勝地,更是一種多元文化的象征。
長城情思
瓊瑤
看完了十三陵,我們就直奔長城,那時已快下午五點鐘了。
總算到了萬里長城!果然,寒風撲面而來,我們拾級而上,放眼看去,長城綿延不斷,似乎一直伸展到天的盡頭。我站在那兒,迎風佇立,從城墻上往外看,是無盡的山脈,一片蒼茫。我幾乎不能呼吸了,千想不到,萬想不到,我會“真正”地站在萬里長城上。以前,我曾有一度認為,今生今世,我都不可能站在長城上的。一瞬間,我覺得眼眶濕潤。我一步一步遠離了人群,往上走,再往上走。長城此時已沒有游人,我們是最后的一群。空闊的城墻,帶著蒼勁的美,一直蜿蜒到天邊,蜿蜒到幾千年前的歷史里。我就這樣往城墻上走,走得好有力,似乎要用每一步,證實腳下確實是我夢中的長城。走了好一段,我回頭看,朋友們見我一馬當先,都紛紛對我揮手高呼,我也揮手。再回頭,我繼續往上走,心中酸酸的,眼中熱熱的,喉中哽哽的……我想,那些陪我走上來的朋友們,他們并不知道我此刻的心情:萬里長城一向是中國的圖騰,而今,我走在這圖騰上,感覺著我血液中所流的血,是中華民族的。三十九年的鄉愁壓在我心頭,沉甸甸的,苦澀澀的。而現在,我每走一步,就把一絲絲鄉愁踩進了腳下的長城里。三十九年積壓了多少鄉愁?怎是這一步又一步所能了得?
我抬頭往前看,萬里長城萬里長。即使走完這萬里長城,那鄉愁又能消得幾許?然后,我終于看到了長城外的落日,在重重疊疊的山巒中,落日緩緩地沉了下去。我心中油然浮起的,是我一直深愛的兩句詩:“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節選自瓊瑤《剪不斷的鄉愁》,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