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說起長城,人們往往會首先想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它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作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同時也令無數人向往。提到英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本鐘。而長城,似乎跟這個國家的關系沒有那么密切。但事實上,在英格蘭北面也有一條被列為世界遺產的長城——哈德良長城。
長城往事
公元117年,正值羅馬的五賢帝時代,國家繁榮、安定。哈德良就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雖然正逢黃金時期,這位皇帝并沒有跟隨先帝的腳步開疆拓土,而是勒住韁繩停下了北進的腳步,將目光轉向國內,欲以鞏固國基。但安內必先攘外,先王圖拉真的擴張使羅馬帝國到達了疆域的全盛時期。如何保護前人的輝煌戰績,謹防蠻邦之徒入侵呢?劃分疆域,捍衛國土成為哈德良首先考慮的問題,于是在邊境修筑一道城墻的需求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公元122年,長城開始動土修建。

事實上,羅馬帝國的邊界地區并非都會特意去修筑像哈德良長城這樣的建筑。有些地方直接靠天然河流或高山作為邊界地標,有些地區只是刨幾條壕溝或是修建一些障礙物以示區分,甚至有些地段除了一些軍用道路外,根本就沒任何邊界標志,防守的駐兵就更別提了。這樣對比看來,哈德良長城的修造顯然花費了很多心思。哈德良先是叫人在疆域的最北部挖了一條壕溝,接著又在這條壕溝后面用石頭砌出城墻(這就是通常游客們看到的哈德良長城墻體)。城墻高約4.6米、底寬3米、頂寬約2.1米,墻上配有瞭望塔、堡壘等防御設置,接著又在城墻的后面造起了更大的防御要塞。這樣的三層防御體系橫跨不列顛東西海岸,全長73英里,耗時6年完成。
今昔容貌
經過歲月的洗禮,如今不僅長城上的堡壘與瞭望塔已難以辨認,就連墻體本身也成了殘垣斷壁。然而這并不影響諸多游客對它的向往,就像維納斯的手臂一樣,殘缺反而給哈德良長城增添了一份濃厚的歷史感。
哈德良長城的兩側并不像中國長城那樣險峻,即使一側是峭壁,那峭壁也定被風侵蝕得沒了棱角。每當夏季,較為平緩的山坡上會鋪滿了翠綠色的青草,靛青色的長城從中蜿蜒穿過,偶有幾棵稱得上高大的樹稀疏地從那低矮的畫面中凸顯出來。如果是陰天,或許你將有幸看到遠處低低的云朵飄散在城墻兩側,猶如冷酷仙境般優雅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