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廖君
日前,樓下一對小夫妻因替孩子寫社會調查報告,被校方查出而受到了批評。前不久,也是這對小夫妻,因替讀小學的兒子“值周”,曾遭到了班主任的點名批評。這對小夫妻并非個例,生活中,越俎代庖的家長們可謂比比皆是!一些家長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的“經紀人”。
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出于對自家“小皇帝”“小公主”的愛護,為孩子代勞一些學校組織的相關勞動,如掃除、勤工儉學活動等;學校組織“野營”活動,家長們也大包小囊地扛著,跟在隊伍后面充當孩子們的“運輸隊長”和“后勤部長”。孩子在一旁閑得兩手發癢,父母卻忙得汗流浹背……諸如此類。談及“代勞”,一些家長還津津樂道、自彰其功:“看,我對孩子多么關心啊,簡直是無微不至!”
這種無微不至的“關心”是愛孩子嗎?錯!這種“關心”非但不是愛孩子的表現,相反恰恰是一種戕害孩子的行為!愛孩子是一門學問,要講究愛、講究方式方法。愛孩子要替孩子的未來著想,要選擇一些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方式方法去教育他,而不能不問青紅皂白,統統“代辦”。俗話說:“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圈舍里養不出千里馬。”若想讓孩子長大后有一番作為,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人才,就必須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各方面的鍛煉,培養孩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長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技能和本領;愛孩子,就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闖。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孩子們只有從小就開始面對現實,獨立地去經受摸爬滾打,才能“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長大后才能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演好自己的角色。家長“替代”孩子做這做那,只能幫其一時,但卻幫不了孩子的一生。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時時、處處充當孩子的“經紀人”絕非明智之舉,恰恰是一種愚蠢的短視行為!
我認識一位中學校長,他有意識地讓女兒從小就接受各種鍛煉,如參加勞動和各種比賽,他從不伸手相助,就連孩子升入重點中學,身為一校之長的他都沒有寫張條子、打個電話,他女兒完全是靠自己的真實成績考進重點中學的。如今,他的女兒已是學校學生會主席了,方方面面的能力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這位開明的父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有感觸地說:“孩子的事大人無須插手,這有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如果家長以愛護孩子為由,經常替孩子做事,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產生依賴思想,這如同斬去了孩子的頭顱和手臂,孩子最終會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殘疾兒!”
這位校長的話振聾發聵,令人警醒!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處世能力、交際能力以及意志品質如何,關乎他們的一生,更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說,父母充當孩子的“經紀人”并不是件坊間小事,而是一種錯誤教育理念的折射。愿天下所有的開明父母們都能夠認識到越俎代庖的弊病,收斂羽翼,不再充當孩子們的“經紀人”,放手讓孩子到廣闊天地里去獨自闖蕩,經歷風雨,使其成為翱翔于藍天的雄鷹,而不是瑟縮在巖石下的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