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瑩
我兒子10歲,閱讀量已經比我20歲時讀的還要大。我想,這不僅得益于他懵懂開悟之時我不停地給他讀故事,而且因為他生長的德國是一個讓人無法拒絕愛上閱讀的地方。愛閱讀并不一定會讓你成為一個有錢的人,但是愛閱讀一定會讓你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在德國,從學校的老師到圖書館、到出版社再到政府,他們是如何提供一條“流水線”式的完整服務,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愛上閱讀的呢?
孩子上一年級后,在還沒有把所有的字母都學完的時候,老師便發了一個小冊子。孩子每大聲朗讀10~15分鐘,便可以得到父母的一個簽名。如果小冊子的格子都簽完名了,孩子便可拿回老師那里領獎品:一個小玩具,或是一小包橡皮軟糖。
圣誕節過了,孩子們又從老師那里領回來一個網上閱讀賬號的登錄名。那就是antonlin.de—安托林閱讀助手網頁。它是專門給一年級到十年級的孩子提供做閱讀理解練習的創新網上門戶,孩子們每讀完一本書以后,便可以在安托林網頁上去完成這本書的閱讀理解題目,并得到積分。
剛開始,安托林網頁是幫大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沒想到,這個網頁很快便得到大家的認可,并被引入中小學校的輔助學習項目。專家們說,這個方法不但能幫助學生走上獨立閱讀的道路,而且能讓他們在閱讀當中發展對自己的認同感(道理很簡單,如果孩子把題答對了并得到積分,自豪感會比父母一句“你真棒”強多了)。
對于我的兩個孩子,安托林的確是讓他們愛上閱讀的大功臣。
每一個學生的安托林閱讀賬號都是老師幫登記的。老師可以在網上看到每個學生的閱讀情況,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目前的閱讀能力。安托林讓學生把上午的在校學習和下午的自我閱讀更有效結合起來。學年末的時候,孩子們會從老師那里得到一張安托林證書,上面寫著:恭喜你這個年度的安托林積分是多少多少。
讓學生輕松愛上閱讀,還得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親近課外書。我們中國的老師和家長可能想象不出,在德國小學里,雖然學校是半天制,但一個班主任老師需要承擔大部分的課程。我覺得,這個制度的好處是老師能夠更好地把握每天給孩子布置的家庭作業量。他要保證孩子除了做完作業,還有時間玩耍和閱讀。
監督老師布置的作業量是否合適,不只是家長,還有課外托管機構。如果孩子放學后被托管,托管中心的老師會輔導孩子做作業,要是做作業的時間過長(譬如超過一個半小時),他們就向家長匯報了,讓我們轉告老師,說作業太多了。想起在中國,每個老師一門課,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把自己那門課學得最好,于是,便最大限度地給孩子布置作業,這樣累積起來,孩子的作業便難免成了一座小山。同樣,德國孩子假期是沒作業的。每個暑假,州文化部會組織一個閱讀活動。我們這里的小圖書館會進一批最新出版的兒童書籍,還會有作家來圖書館現場和小讀者分享他們的新書并朗讀書的精彩片段。參加這個活動的小讀者,要在6個星期的暑假里,至少讀6本書,然后還要簡短記錄讀書心得。當然,結果很誘人,開學時圖書館會舉行閱讀抽獎,由鎮長親自主持,就看誰運氣好了。
此外,德國遍布大小城鎮鄉村的圖書館,也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功臣。即使我們這個只有4000多人口的小村鎮,也擁有一個圖書館,里面一半的書是給孩子看的。圖書館有一個舒適的孩子角落,他們可以抱著玩具熊在那里享受閱讀的快樂。每個星期例行去圖書館待上半天,就像每周去打球游泳一般自然。學校里,老師也會每個月帶學生們去圖書館借書并組織朗讀活動。圖書館的書,都按難易程度分年級分年齡標明,讓孩子們很容易便能找到適合自己看的書。這一點,從出版社開始,就已經開始做得很好了。德國的兒童文學出版,有些閱讀系列的書,如閱讀烏鴉系列、閱讀偵探系列,都同時注明了該書適合哪個年級的小讀者閱讀。
這樣的閱讀大氛圍,自然培養出了不少愛讀書的孩子。當然,如果有些孩子仍不愛書的話,也沒人拿著棍子逼他。閱讀,首先是從內心流露出來的喜愛,是一種享受。即使對我這樣擁有一個閱讀空白的童年的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