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瑞琴
[摘 要]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其作用與優勢越來越明顯,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非一帆風順,一些問題仍然客觀存在。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提高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 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理所當然得到了很高的關注。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系列改革性措施初見成效,而在促使小學語文教學發生積極變化的各種因素中,應用合作學習教學形式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自合作學習被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以來,其作用與優勢越來越凸顯,解決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難題,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水平。然而,合作學習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的應用仍然處于探索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與缺陷。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加以分析與探討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合作學習概述
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最早出現于英國。從英國傳到美國之后,合作學習才得到廣泛的關注與研究。在帕克、杜威等人的努力下,合作學習理論逐漸發展成熟,成為一個重要的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策略,并在世界各地的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一般認為,合作學習包含三個要素,即學生、合作、學習。學生是主體,合作是形式,學習是核心,以上三個要素共同構成了合作學習的框架結構,概括了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 [1]
合作學習具有普適性,語文教學也能夠應用這一教學形式。合作學習之所以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應用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新課改要求將合作學習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來。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是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新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而這一點與合作學習的內涵深相契合。第二,語文學科的發展在客觀上需要引進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受教育思潮的影響比較大,每次變革都會將當時新的教育理念、內容、形式等吸收進來,而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具有很多優點的教學形式,自然會被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第三,合作學習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小學階段,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力不容小覷。而合作學習注重的是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學習,這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符合。
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大班額教學影響了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我國是人口大國,有很多小學實施大班額教學,即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超過了正常標準,學生人數達到了七八十人,甚至有的班級學生人數達到了一百多人。這種大班額教學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而言都是有害無益。從學生方面來看,班級人數過多造成活動空間狹小,合作學習的一些活動無法得到施展;從教師方面來看,大班額教學使得教師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很多細節性的問題也無法在課堂上加以解決,只能采用“批量生產”的方式來進行教學。[2] 很多教師表示,合作學習這一教學形式本身是非常好的,由于學生人數太多,教師沒有太多精力監督每一位學生的合作學習,于是部分學生就很容易分神,學習效果也就不夠理想。
第二,缺失監督與指導,且評價標準比較模糊。合作學習的一個表象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比較熱烈,但是,教師沒有深刻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與外延,只看到合作學習的表象,于是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實行放任政策,不對學生的學習加以監督。而小學生的自律性比較差,在沒有教師監督指導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課堂嬉鬧、浪費時間的情況;而另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學生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會迷失了方向,將合作學習變成某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領導下的小組學習。[3] 除了缺乏指導造成的問題外,合作學習的評價標準比較模糊也是比較關鍵的問題之一。學生、教師思考角度的不同都會導致合作學習的評價標準難以統一,而很多教師在當前階段仍然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努力,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班級的合作學習評價標準。
第三,合作學習的應用走向了兩個極端。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形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應用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現實情況中,有的教師濫用合作學習,而有的教師則極少采用合作學習。之所以出現這兩個極端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知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部分教師夸大了合作學習的作用,認為合作學習放之四海而皆準,而另外一些教師則沒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本質以及它的優點,對合作學習存在偏見,進而不愿意使用這種教學形式。
三、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第一,支持策略——提高自身素養。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得到教師的有力支持。因此,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教師要提高理論水平,運用掌握的理論知識來對合作學習進行深入的認識、理解、接受以及應用,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真正體現出合作學習的精髓。[4]其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小學生的向師性非常強,教師在課堂上要格外注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最后,教師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教學形式需要教師花費很多的精力來做前期的準備工作,且不一定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教師要樹立發展的觀點,正確看待挫折,并相信合作學習教學終究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準備策略——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要想使合作學習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謹慎確立教學目標,最好是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知識水平等來完成教學目標的準備工作。例如,在講授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的《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首先,教師對本班的學情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包括學生對古詩文背誦的情況、對詩詞的理解能力等;其次,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了解學生對詩詞的想法,進而確立教學的三維目標;最后,教師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原則,制定出與學生有一定距離但是學生能夠達成的目標。
第三,實施策略——指導與輔導學生。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指導與輔導工作。首先,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小組學習時間。學生面對著的是新事物,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接受和理解。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小組合作學習比較容易產生意見分歧,而這些分歧則有可能影響到學習的進程,教師要及時加以指導,教會學生傾聽他人的觀點看法,從而學習他人的長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5]最后,教師在適當的時候要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當學生遇到知識性的問題并且通過討論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時,教師應及時對學生加以點撥,如果是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可采用詰問法來引導學生層層分析。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教育不斷向前發展所促成的結果。隨著合作學習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適用性的提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也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要明確合作學習的深刻內涵,繼續推進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支桂芬.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3(28).
[2]張薇薇.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六項核心能力[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06).
[3]董娜.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4]朱友清.小學作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5]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