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
2014年3月8日,馬航M H370客機從吉隆坡飛往北京時與地面失聯,機上有乘客和機組人員共239人,其中包括1 54名中國乘客。至2015年3月,馬航MH370失聯一周年,搜尋工作仍在繼續……
“110”在哪里
“真能胡說八道!在陸地上,你當然可以找警察。可是,在大海上,找‘110’有什么用?還不如找幾條海豚來拉船靠譜……”你可能會這么說。
嘖嘖,這你就不懂了吧?其實,大海上不僅有警察,而且,這些警察一個賽一個地勇猛剛健,簡直就是“大洋守護神”。他們有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名字——海岸警衛隊。海岸警衛隊就是海上警察,他們負責一個國家所有海岸線的警戒、巡邏和執法工作。重要的是,當海上有人遇險,海岸警衛隊是第一支出馬的救援隊伍。
軍事小知識
海岸警衛隊主要負責沿海水域和航道的執法、水上安全、遇難船只及飛機的救助、污染控制等任務,是一支軍事化的綜合執法隊伍。在和平時期,海岸警衛隊為交通部執行人道主義方面的任務;在戰爭時期,海岸警衛隊是海軍的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組成部分。

當今世界上,美國、中國、意大利、英國、日本、印度、西班牙、加拿大等100多個國家都擁有海岸警衛隊。
咱是“老資格”
海岸警衛隊真的不是那種時尚得一塌糊涂的新鮮事物,它的歷史古老得能讓你驚掉下巴——最早的海岸警衛隊竟然成立于1789年!
當時,美國的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提議建立一支水陸關稅隊,由10艘船只組成,負責打擊海上走私。不久,這支艦隊又多了一項人道主義任務:搜救海上遇難人員。
這就是海岸警衛隊的前身。如今,很多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海岸警衛隊。
打開遇險信標
海上搜救任務的目標非常明確——救人。但是,無論使用何種救援方法,都必須有一個前提——遇險的人得讓救援人員找到自己!
海洋太大了,找艘船或找個人猶如大海撈針。好在,如今的船只都會裝備一種叫作“遇險信標”的裝置,專門用來發送自己的位置。遇險信標也叫“應急定位發射機”,這個裝置一旦啟動,就會自動向軌道衛星發出遇險信號。軌道衛星收到信號后,自動進行跟蹤定位。
遇險信標不僅安裝在輪船上,飛機上也有。當飛機落入水中時,遇險信標會自動啟動。當然,飛行員或船長也可以手動開啟信標。所以,千萬別去亂動這些設備,小心造成“狼來了”的悲劇哦!
定位要精確
遇險信標發射的信號被衛星接收后,衛星將收集到的數據傳送回地面接收站,接收站再將這些信息轉化為危險警報,發送到海岸警衛隊的任務控制中心,緊接著,危險警報就會被送到救援協調中心。
這連串工作說起來好像很麻煩,其實在大型計算機的統籌運作下就是幾分鐘的事兒。真正要命的問題是,這些數據怎樣精確地提供遇難人員的位置信息?要知道,在大海上定位,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啊!
還好還好,感謝現代科技。遇險信標提供的位置能夠精確到2.4千米至3.2千米范圍內,而某些配置了全球定位系統發射器的最新型遇險信標,能夠將定位信息精確到誤差只有100米!
救護神從天而降
當遇險船只的位置被確定后,海岸警衛隊的救援人員就要閃亮登場了!
救援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時間!和地震后有“黃金72小時”一樣,海上最佳救援時間也是遇險后的前三天。過了這個時間,就算找到了遇險船只,恐怕也是為時已晚。為了以最快速度趕到出事地點,飛機當然是首選。
C130是美國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款軍用運輸機,它的翼展達40米,載重能力超強,一次加油后能在空中連續飛行4828千米。超長的飛行距離和留空時間,都讓C130怎么看怎么像“海上救世主”。
C130全力出擊
C130在執行救援任務時,寬大的機艙中可以攜帶救生筏等多種救生設備以及無線電通訊設備。這不僅能保證一次救援行動的成功,甚至能保證連續多次救援。
不過,C130最拿手的本領還是它的搜索能力。它配備了強悍的二維合成孔徑雷達系統,能夠在高空定位水面上的失蹤船只和人員。一旦將目標鎖定,C130就進入偵查模式。
C130的裝備中有一種叫“卡斯帕”的機載旋轉式相機,成像效果極其強悍。這種相機使用兩個電光鏡頭來為搜救人員提供事發現場的近距離圖像,能夠幫助搜救人員確定現場的海況、海情并更準確地摸清距離遠近等重要信息,為在瞬息萬變的大洋中施救提供最精準的資料。卡斯帕相機甚至配備了紅外線鏡頭,在黑夜中也能擁有“火眼金睛”!
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
在海岸警衛隊的搜救隊伍中,并不是只有C130這種“巨人族”,還有一種小型搜救飛機也非常引人注目。沒錯,那就是HH-65型“海豚”直升機。
“海豚”直升機可搭載4名機組成員,它體積小,應變靈活,可以在30分鐘內做好救援準備,隨時聽取任務簡報,說飛就飛,往往是第一個抵達救援現場的“關鍵先生”。而且,它絕對屬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典范,照樣配備有各種搜索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而當它發現目標后,它的優勢將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空中懸停,這對救人來說很重要!
搜救不容易
如果遇險者能夠自己行動,救援人員就從飛機上放救援吊籃下去,待遇險者進入吊籃后,飛機再將吊籃收回。而在實際救援中,遇險者很可能因為受傷而失去自主行動力,或者被困在船艙中,這就需要救援人員用吊索等工具將自己放到水面,再將遇險者抬上擔架并加以固定,再由飛機吊走。
聽起來沒什么?拜托,那可是在風大浪急的大海上呀!通常,直升機都是懸停在距離海面18米左右的空中,再低就可能被海浪影響,造成機毀人亡,而遇險海域很可能動不動就掀起幾米高的大浪。此外,所有人員還要提防鯊魚……
所以,除了游泳、耐力和醫療訓練,救援人員還必須學習其他技能。比如解開纏繞啦,取下幸存人員的裝備啦,幫助被困人員脫困的技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