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燦君 于世忠
摘 ? ? ?要: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調控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專利因其復雜的技術性和訴訟程序、維權成本高等因素導致對其保護不足。專利保險是對專利保護體系的有益補充,發達國家都在積極探索實施專利保險制度。我國專利保險經歷了理論研究、試點運行和推廣應用三個階段,但目前仍存在著保險產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嚴重依賴專利保險政策支持、保險人對專利保險新業務領域相對比較陌生等問題。因此,在推行專利保險制度過程中,應設計符合我國產業發展實際的專利保險發展模式,完善“保險公司——中介服務機構——企業”的專利保險運行機制,精細設計符合我國市場需求的專利保險產品。
關 ?鍵 ?詞:專利保險;發展模式;運行機制;專利保險產品
中圖分類號:D923.4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15)05-0106-08
收稿日期:2015-04-10
作者簡介:潘燦君(1969—),男,浙江永康人,浙江工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法、商法;于世忠(1962—),男,吉林長春人,浙江工業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刑法、知識產權法。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科技廳重點軟科學項目“關于推進專利保險支撐產業創新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C25031;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知識產權保險機制的構建——以海外知識產權風險為視角”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LY13G030030。
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快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科技的迅猛發展帶動了諸多領域的產業革命,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已日益體現為對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調控的能力。[1]因此,專利保護不足必然會給產業技術創新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出現“塊狀經濟特點的制造業跟風模仿嚴重,集群產業惡性競爭屢屢出現”的現象。因此,構建專利保險市場運行機制,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中的應有之義。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各省市知識產權局正不斷擴大專利保險的試點范圍,并出臺了諸多有關專利保險試點方面的政策。基于此,本文在總結我國專利保險試點經驗得失的基礎上,提出了在我國實施專利保險制度的相關建議。
一、專利保險制度的發展與我國的實踐
保險作為現代商事制度,發源于中世紀歐洲,是商人自發籌集資金,以防范海上貿易之巨大風險而提供互助,漸而形成了合作社之相互保險。隨著商事的不斷繁榮和發展,保險從最初的合作互助形式逐步發展為現代商事保險,從事保險產業的商人在提供互助救濟公益目的之外,不斷拓展自身保險產品的空間,從財產保險到人壽保險,再發展到責任保險、保證保險。隨著現代工業革命的發展,西方社會的生產和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西方人從個人中心出發,在謀求物質財富最大化的內在驅動下,迫切需要在更大范圍內分散商業活動中越來越多的風險,從而推動西方保險也從最初的互助形式發展到商業性質的保險形式。[2]
知識產權保險是指將知識產權或者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權益作為保險標的,由投保人向保險人繳納一定的保費,當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支付一定保險理賠金的法律制度。知識產權保險包括專利保險、著作權保險、商標保險,其中又以專利保險發展最為典型,因此本文的討論以專利保險為其范疇。
(一)域外專利保險的發展
專利保險最早起源于美國,其專利保險的市場化程度相對比較成熟,積累了實施專利保險的經驗。美國專利保險的保險產品主要有:專利侵權責任保險和專利執行保險。專利侵權責任保險是保險人為被保險人因過失或者疏忽侵犯第三人專利權所產生的訴訟費用和財產損失所承擔的賠償責任保險。專利執行保險是保險人為被保險人維護專利權合法權益產生的費用承擔的理賠責任保險。因為美國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相對比較強,美國的保險市場也相對成熟,所以,美國保險公司實施專利保險業務的盈利性也較為理想。Reyes,Jason A(1995)認為,保險為成本高昂的專利侵權訴訟與損害賠償提供了解決方案。[3]
在歐盟,中小企業是其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但因專利的非物質性、技術性和訴訟程序復雜等原因,中小企業普遍感到專利維權難度較大,維權成本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對專利的保護,也給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歐盟組織意識到了專利保險對維護中小企業專利權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積極探索專利保險的實施模式和具體方式,希望通過構建有效的專利保險機制分散歐盟中小企業專利維權風險,緩解中小企業面臨的專利維權困境。自1997年歐盟委員會提出在歐共體內設立專利訴訟保險制度開始,2003年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專門委托民間企業咨詢機構Consultant Ltd.,European Policy Advise(以下簡稱CAJ公司)就專利保險試行進行專門調查所作的調查報告認為,應該在歐共體內部實施專利強制保險。在2007年布魯塞爾會議上CAJ公司再次建議,應在歐共體內實施更廣泛的專利保險,并應考慮采取強制保險模式。這種強制性的專利保險方案引發了巨大爭議:從學理上看,專利侵權糾紛屬于私法領域,政府不應以行政權力強制干涉;就實務而言,因歐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其專利制度也有不同之處,因而強行推廣存在著障礙。在歐盟成員國中,英國是專利保險實施比較好的國家,根據是否已經授權專利分別設置了專利申請保險和專利實施保險(包括專利執行保險、專利侵權責任保險)。[4]德國的專利保險制度分為專利侵權責任保險和專利財產保險。德國專利侵權責任保險不僅包括訴訟費用和損害賠償金,還包括法院判定被保險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所產生的抗辯費用、專利無效費用、判令支付的專利使用費用。[5]丹麥對專利保險制度有獨特認識。多年來,丹麥政府一直呼吁私營保險公司為丹麥市場提供專利保險。丹麥專利局主動提出在國內市場建立專利訴訟保險體制,向所有感興趣的保險公司提供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公開信息,并對專利保險產品有利于中小企業的設計提出建議。SAMIAN保險代理公司在丹麥推出通用專利保險,其承保范圍包括:⑴侵權行為地國家的專利法承認的對投保專利的實際或懷疑侵權;⑵對侵權人提起的反訴的抗辯;⑶中小企業對第三方的意外侵權。經過丹麥的積極推廣,專利保險從丹麥發展到盧森堡、澳大利亞和英國,并都由SAMIAN保險代理公司提供,這給歐盟改革專利保險制度提供了一個新選擇。[6]
日本專利保險在政府扶持下逐漸建立起了商業保險的運行模式。日本知識產權保險包括專利權授權金保險和專利侵權保險。日本專利權授權金是指當第三人因信用風險(如破產、政治危險、戰爭等原因)無法及時向作為被保險人的日本企業支付授權金時由保險人賠償被保險人專利授權金收入的損失,而后由保險人向外國企業追償。日本專利權授權金保險的目的是為了本國企業更放心地向外國企業授權專利使用權,這無疑有利于企業對科研技術的投入。近年來,日本東京海上火災保險公司、安田海上火災保險公司和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公司還共同開發出專利侵權保險險種,其保險對象為發明、新型專利、新式樣專利及商標權侵權訴訟的費用,被保險人包括專利和商標侵權訴訟中的權利人和侵權人。[7]
(二)我國關于專利保險制度的研究及其實踐
保險是商業化社會的互助機制,也是金融業的重要分支。專利保險是通過金融支持社會創新,維護公平有序競爭市場環境的重要方式,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對專利保護體系的有益補充。通過專利保險的推廣,能夠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降低維權成本,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總結我國關于專利保險制度的研究和實踐過程,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⒈域外專利保險和我國實施專利保險可行性研究階段。吳玫與朱雪忠(2004)分析了知識產權訴訟費用保險的提出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分類、適用與展望。吳玫(2005)、李雪梅(2005)、孫佩綾(2006)、楊德齊(2009)探討了如何引入知識產權保險機制來分擔知識產權權利人的風險,幫助中小型企業通過參與訴訟維護和實施其知識產權。[8]肖小鋒(2007)通過對搜集的訴訟費用、案件結案情況等資料的分析,結合國際上的知識產權保險制度,提出了應面向出口企業建立政策性知識產權保險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知識產權保險制度需要解決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風險評估體系國際接軌、知識產權人才及評估體系四個方面的問題。高留志(2006)在闡釋美國知識產權保險制度及其缺失的基礎上認為,根據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和企業國際化蓬勃發展的現實,國外企業控告我國企業侵害知識產權的情況將越來越多,為此,應建立知識產權保險制度,但在具體制度設計上應避免美國知識產權保險保費過高和大企業拖延訴訟削弱保險成效不足的現象。姚新超(2007)從我國眾多企業面臨發達國家專利壁壘挑戰的實際情況出發,建議開辦專利侵權責任保險,認為應借鑒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示范合同做出相應規范。劉丁巳(2008)認為,知識產權已日益成為經濟增長點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手段,但知識產權訴訟卻成為了企業的沉重負擔,因此我國也應建立知識產權制度。考慮我國國情,建議知識產權對外訴訟保險應以行業協會為主導,依靠政府的力量加以推動。周美華(2007)認為,知識產權保險在國外已經日趨成熟,其在分析知識產權保險基本原理和國外知識產權保險制度的基礎上提出,我國應提供多種選擇的保險產品,擴大理賠范圍,開發知識產權權利人為投保人的知識產權執行保險,引導資本實力強大,具有高端風險管理技術的保險公司和較多數量的投保人加入知識產權保險市場。孫捷(2009)在闡釋國外知識產權保險發展、現狀和分析專利保險性質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承保機構設立模式、投保方式和投保人范圍、專利保險險種設計、保險條款設計和保險費率厘定、限陪方式和共保條款的基本模式的觀點。蔡華(2010)從分析知識產權風險、風險管理、專利保險對經濟的影響入手,借鑒美國和歐盟的專利保險制度,提出應從政府、保險人、投保企業三個層面來推進我國的專利保險。林小愛(2009)對國內外知識產權保險研究現狀進行了梳理,闡述和比較了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保險制度,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分析了知識產權保險的必要性及特殊性,主張應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下構建知識產權保險制度。宋來仕(2010)提出應在中小企業推行專利侵權責任保險。王學士(2011)認為,知識產權本身屬性之不確定風險符合保險利益要件,對企業在自主創新中運用知識產權保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論證,提出應優先構建專利侵權責任保險制度和保險費用的先予支付制度。
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知識產權保險體系問題研究”列入了其軟科學重點研究項目指南中,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應用類項目中的首要項目。[9]這標志著我國政府已經就我國實施知識產權保險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建立知識產權保險體系等進行了理論儲備。
⒉在專利保險理論研究基礎上進行專利保險試點階段。我國專利保險實踐起步較晚。佛山市禪城區于2010年初在全國率先推出專利保險,信達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將“專利侵權調查費保險”作為首個險種,理賠范圍包括差旅費、公證費、律師代理費等。2010年12月,佛山德眾藥業有限公司與信達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簽訂了專利侵權保單,這是全國專利侵權保險的第一張保單。2011年3月2日,佛山市新概念磁電設備有限公司與信達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簽訂了專利侵權保單,為包括“一種除鐵機”(專利號:ZL200410051946.7)在內的7件專利投保,專利的保費共計3400元。2012年4月20日,保險公司實現承諾,向新概念磁電賠付了價值20400元的第一筆保險金。這是全國首例順利結案的專利保險賠付案件。獲批開展全國專利保險試點后,禪城區加快推進試點工作,目前,首批21項專利已完成投保、承保手續。[10]國家知識產權局委托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公司)開展專利保險工作。2011年12月8日,人保財險公司與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簽訂《知識產權資產評估促進工程項目》合作協議,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人保財險公司開展制定專利保險方案工作。
⒊總結專利保險試點經驗并在全國推廣實施階段。2012年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江蘇省鎮江市組織召開專利保險工作研討會并正式啟動專利保險試點。2012年4月1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選取北京、武漢、鎮江等8個城市作為專利保險第一批試點城市,首次實施試點的專利保險產品是“專利執行保險”,待條件成熟后,還將研究推出“專利侵權責任險”產品,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2012年11月30日,確定了第二批專利保險試點地區,試點工作得到了推廣和升級,浙江省嘉興市成為第二批專利保險試點城市。2014年2月26日,確定河北邯鄲、上海奉賢為第三批專利保險試點地區(詳見附圖1)。在全國三批專利保險試點地區的基礎上,各省市紛紛設立了省級專利保險試點區域,如浙江省嘉興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專利保險試點地區之后,浙江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專利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試點地區因地制宜,制定參保專利保費、專利保險信息平臺建設補貼和創新專利保險種類獎勵等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試點地區要建立專利保險信息服務平臺,探索建立保險專家咨詢制度和中小企業專利保險托管機制。[11]浙江省先后在溫州甌海區、杭州市、湖州德清縣、湖州安吉縣、湖州南潯區以及金華東陽市等地推廣實施專利保險工作。
圖1: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專利保險試點城市匯總表
■二、我國實施專利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我國在各個產業的專利擁有量不斷增多。2014年12月1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日內瓦發布的《2014世界知識產權指數》報告顯示,全球專利年申請量2013年繼續強勁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兩位數的增長勢頭。在全世界近260萬件專利申請中,約有1/3是中國提交的,其次是美國和日本。[12]與之相對應的是專利糾紛不斷增多,且糾紛涉及的標的和影響越來越大。然而,由于我國實施知識產權制度的時間比較短,商業保險運行起步也比較晚,導致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實施、商業保險市場發展等都明顯滯后于發達國家。
(一)專利的技術性、授權性、保護范圍的抽象性導致保險標的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
由于保險公司運營經驗不足和專業性不強等原因,致使試點運行的保險產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專利作為典型的知識財產,相對于普通有形財產而言,具有技術性、授權性、保護范圍的抽象性和專利客體的不確定性,專利侵權、維權都比較困難。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專利保險本來就是比較陌生的業務領域,且對各行業的專利也相對比較陌生,因此,保險公司在推廣專利保險時謹小慎微,導致試點的專利保險產品比較單一,或者設置了比較高的門檻,使得試點運行的保險產品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二)保險公司試點專利保險時主要依賴于政策推動,專利保險市場化運行程度不高
專利保險是政策性業務,專利保險開始試行離不開政府的推動和政策的支持,專利保險的政策支持調動了企業單位參保的積極性,有效推動了專利保險試點工作的開展。但是過分依賴政府的主導、推動和保費補貼政策,也會影響保險公司自身專利保險商業開發作用的發揮,阻礙了專利保險市場化進程。如2013年江蘇省的5個專利保險試點城市均實現了出單承保,共實現簽單280件,保險金額1830萬元,保費收入53.8萬元。其中,鎮江承保了131件,保險金額508萬元,保費收入19.68萬元;南京承保了2件,保險金額9萬元,保費收入0.6萬元;蘇州承保了10件,保險金額68萬元,保費收入6.95萬元;無錫承保了95件,保險金額40萬元,保費收入14.9萬元;南通承保了42 件,保險金額24萬元,保費收入10.6萬元。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南通、鎮江等地的政府部門都制定了專利保險試點方案,出臺了保費補貼辦法。因此,上述保險費中有比較高的費用是政府出資的保費補貼。[13]
附圖2、3:江蘇省知識產權局2013年試點運行
專利保險基本情況圖
■
■
(三)專利的非物質性特點導致專利侵權成本低、維權難,專利保險產品出險的可能性比較大
專利是非物質財產,且其財產價值會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發展出現較大的波動,財產價值相對于普通財產評估比較困難,評估程序復雜,評估費用高,而專利保險評估前置程序又增加了企業的投保成本。故保險公司保費比較高,或者是保險條款設置比較苛刻,導致企業購買保險產品需求受到影響。
(四)保險公司對專利保險的新業務領域相對比較陌生,導致專利保險的推廣運營比較困難
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機制、保險公司強大的資本實力和高端風險的管理技術是其專利保險市場化、商業化的基礎。雖然我國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美國,但是專利法實施時間較短,專利保護經驗不足。例如: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2014年上半年專利執行保險的承保數量較前一年明顯減少,主要原因是企業專利維權難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投保的積極性。此外,企業對專利執行保險的賠償范圍也缺乏充分了解,在發生賠案后對專利保險產生了一定的誤解,進而影響了投保的積極性。
專利保險是一項創新工作,由于企業的專利保險意識不強,使之成為推廣的桎梏。專利保險作為新型的險種,企業的認知度和接受程度還需要一個過程,從目前投保企業數量來看,與我國專利大國地位不相匹配,與實際的專利保險有效需求也不相符。
三、推進和完善專利保險制度的對策
(一)專利保險發展模式選擇
域外專利保險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三種,即以美國為代表的商業運作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政府支持模式和以歐盟委托CAJ咨詢公司提出但沒有實施的強制專利保險模式。美國專利保險實施是以AIG等保險公司通過自身商業化保險產品的推銷而運行的,日本是由經濟產業省所屬的行政法人——“日本貿易保險公司”開展專利保險,歐盟委托的CAJ咨詢公司認為,專利保險涉及面狹窄、專利保險高保費低賠付率、中小企業潛在的專利保險需求多,因此,應實施專利強制保險。
專利保險發展模式選擇是專利保險推廣實踐的頂層設計,要使我國的專利保險得到有效推進,必須設計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專利保險發展模式。為此,我國諸多學者對專利保險發展模式進行了有益探討。林小愛主張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下構建知識產權保險制度,提出應擬設自愿性的專利申請保險和專利侵權責任保險。[14]宋倩(2014)對現有的專利保險強制模式、半強制模式以及歐盟的中小企業專利互助保險模式進行了理論分析,結合我國目前專利訴訟情況以及專利保險條款的相關規定,提出在我國應推行強制型或者中小企業互助的專利保險模式。[15]王娜加(2010)認為,基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商業性保險缺陷及國內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脆弱,應選擇政策性知識產權保險。[16]王會華(2013)認為,從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現狀來看,目前不宜采用純商業保險模式來運行專利權保險,可采用政府支持方式設立政策性保險,再由政府初期支持的半政策性的保險模式逐步過渡到商業保險模式。[17]陳志國(2013)提出了強制型專利保險、半強制型專利保險和互助型專利保險三種模式,在對不同模式的優缺點及其不同模式的適應性進行比較后認為,強制型專利保險模式和互助型專利保險模式在我國為較好的模式選擇。[18]
筆者認為,我國應采用以自愿保險為基本原則,以特定領域的強制保險為補充的模式。根據我國有支付能力的保險需求不足和有效保險產品短缺的客觀情況,純商業化和市場化的專利保險難以實現“以眾人之力分攤風險”的保險機制,采用自愿型專利保險可以借鑒日本的政府支持模式。我國在專利保險試點和推廣過程中,應強調以“企業為主、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導為輔”的專利保險發展模式。另外,針對我國參與海外參展和海外貿易的企業尤其是專利糾紛高發的領域,可以根據保險產品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和我國產業利益的基本國情,對參與海外參展或海外貿易的企業實施專利強制保險,以加強對我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
(二)對專利保險運行機制的構建和完善
專利保護范圍是通過權利要求書中抽象概念來描述的,其必然導致權利邊界模糊,專利權維權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對此,保險公司也必然心存芥蒂。因此,保險公司對專利風險評估、專利檢索分析、專利有效性分析、專利保險核保、專利保險費率評估、保險公司專利保險核保等環節都需中介服務機構的深度合作。試點和推行專利保險是知識產權與金融領域的創新,應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中專業人員的作用,探索保險公司、中介服務機構、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模式。
在專利保險試點過程中,我國佛山市禪城區首創并推行了專利保險合作社。該合作社是由保險機構、企事業法人單位、社會團體、專利代理服務機構組成的專業機構,負責專利保險的咨詢、維權指導等工作。北京市中關村也對構建保險公司、中介服務機構、企業之間創新服務合作機制進行了有益嘗試。中關村知識產權促進局遴選出24家市場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的優勢企業首批試點專利保險,公開征集和遴選專利保險經紀公司、法律服務機構等專業機構,為中關村專利保險試點單位提供專利保險方案設計、投保、索賠等全方位的專業支持,推進第三方服務機制構建,形成了“人保財險——保險經紀人——企業”的專利保險模式,在率先試點的5個城市中獨樹一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19]
筆者認為,我國在專利保險推行初期應實施政策性保險,比較研究并不斷完善佛山市禪城區專利保險合作社和北京市中關村的“人保財險——保險經紀人——企業”的專利保險模式,整合保險公司、中介服務市場、專利信息服務平臺、企業各方力量和需求,突破專利維權困難的瓶頸,加強對企業的專利保護和管理,鼓勵企業發明創造。在實施“人保財險——保險經紀人——企業”的深度合作模式中,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避免因權力尋租而導致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現象,以免對專利保險推行帶來負面影響。
(三)調研企業對于專利保險的市場需求,對專利保險產品進行精細化設計
經過400多年的發展,發達國家根據市場需求推出了專利申請保險、專利執行責任保險、專利侵權責任保險、專利許可保險、專利投資保險等專利保險產品。發達國家的專利保險實踐表明,這些險種的拓展對專利產業化和專利保護具有深遠意義。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開發并推廣了《專利執行保險》(2012年5月)、《侵犯專利權責任保險》(2013年8月)、《專利代理人責任保險》(2013年2月)、《海外展會侵犯專利權責任保險》(2014年8月),目前正在研發《知識產權綜合保險》、《專利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但這些保險產品還存在著承保范圍過窄、保險門檻過高等問題,且單一性的保險產品無法滿足專利保險多樣化的需求。如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第3條保險責任規定:“在保險期間或保險合同約定的追溯期內,第三方未取得授權而首次實施本保險單列明的專利,被保險人為獲取證據在承保區域范圍內進行調查,并在保險期間內就其受到侵犯的專利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或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請求,或向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提出處理請求,該請求被立案或受理的,對于被保險人的前述請求在立案或受理前發生的必要的、合理的調查費、公證費、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以下簡稱調查費用),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約定負責賠償。”但該專利執行保險的保險責任范圍僅僅是對調查取證費用的理賠,沒有將專利宣告無效程序的相關調查費、差旅費和訴訟費納入到保險責任之中,顯然無法滿足專利保險的有效需求,只有對被保險人調查取證費用的理賠金,對于復雜的專利訴訟過程而言可謂是杯水車薪,無法滿足專利保險市場需求,導致了保險人因對無形專利財產的陌生而對保險市場持謹慎態度。因此,應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對我國專利保險市場需求進行調研分析,精細化設計不同的專利保險產品,并且可以與其他有形財產保險、保證保險、責任保險等險種形成多樣化的保險產品組合設計,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進而形成專利保險市場的良性互動。同時,在適當時機完善我國專利保險配套法規政策,為專利保險制度的推廣和實施提供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吳漢東.中國知識產權制度評價與立法建議[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1.
[2]鄭軍,張海用.中西方商業保險產生、發展和走向的比較分析——基于制度文化視角[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9,(05):91.
[3][8][14]林小愛.知識產權保險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09.7,8,144.
[4]劉詩瑤.專利保險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4.
[5]胡麗君.試論美德兩國知識產權保險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23-25.
[6]劉媛.歐洲專利保險制度:發展、困境及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03):107-111.
[7]劉華俊,宋嘉.關于設立專利保險制度的思考[J].知識產權,2014,(12):50-54.
[9]關于申報2008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的通知[EB/OL].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0529_404738.html,2014-03-07.
[10]廣東省知識產權局網站[EB/OL].http://www.cstb.gov.cn/2013-1/201311685853.htm,2014-03-07.
[11]浙江省知識產權局網站[EB/OL].http://www.sipo.gov.cn/dtxx/gn,2014-04-21.
[12]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公布的數據資料[EB/OL].http://www.sipo.gov.cn/yw,2014-12-30.
[13]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全國專利保險專題培訓班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的工作報告[R].2014-09-01.
[15]宋倩.創新驅動戰略下我國專利保險的發展模式選擇[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
[16]王娜加.我國知識產權保險模式探討[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50-53.
[17]王會華.我國專利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27-28.
[18]陳志國,楊甜婕.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我國專利保險發展模式研究[J].保險研究,2013,(08):35.
[19]http://info.china.alibaba.com/detail/1079842661.html[EB/OL].2014-03-06.
(責任編輯:高 ?靜)
Problems and Thinking of Promoting China Patent Insurance
Pan Canjun,Yu Shizhong
Abstract:i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ectual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knowledge economy age,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is the rockets core competitiveness,patents because of its complex technical factors,procedure and high costs for protection of rights to protect.Patent insurance i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of the patent protection system,developed countries are actively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tent insurance system,insurance of our country patent has experienced the theory research,pilot run and application three stages,there are insurance products can't meet the demand of market,which relies heavily on patent insurance policy support,the underwriter on the patent insurance caused by new business area is relatively unfamiliar operation difficult problems.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patent insuranc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conforms to our country the actual patent insuranc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build and perfect the “insurance company,intermediary service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patent insurance mechanism,fine design can meet the demand of market in our country's patent insurance products.
Key words:patent insurance;development mode;operating mechanism;patent insurance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