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媽媽
昨晚下班回家看多多還在奮筆疾書,寫她的數(shù)學實踐研究報告:各種有趣的對稱圖形。這是學校數(shù)學期末成績的考察項目之一,占比20%(多多所在的小學一年級時沒有考試,而用各種闖關環(huán)節(jié)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二年級的考試方式多元化,分很多小項目進行,最后得到一個綜合等級評價。在她們班上,除了體育不達標的同學外幾乎個個都是“全優(yōu)生”,因為老師以鼓勵和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優(yōu)點為目標)。
多多的作業(yè)創(chuàng)意構思很新鮮——《小兔的一天》。她是希望用小兔子一天的生活來展示隨處可見的各種對稱圖形,她又畫又剪又貼了整整7頁A4紙。
我過去翻了翻,頓時驚呆了:她的繪畫本能爆發(fā),故事和畫面都相當精彩、好玩,可是……她幾乎忘記了她要在整個作業(yè)中體現(xiàn)對稱圖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小青蛙,側面的小狗小貓、露出一個屋角的小房子……
時間比較晚了,我有點著急,提醒她:“多多,你的畫畫和創(chuàng)意非常有趣,可是你知道,這不是一個繪本作業(yè),是要體現(xiàn)對稱圖形,你看看自己畫了對稱圖形嗎?”
她很認真地回答:“畫了呀,你看小兔子、青蛙、荷葉……他們都是對稱的。”嗚嗚,她發(fā)現(xiàn)它們是對稱的,可她畫起來就不是這么回事了。在她心里,“知道對稱”和“畫出對稱”的概念還不明晰。
我找出朋友圈里另外一個小朋友畫的對稱圖形說:“你看看,她這樣畫才體現(xiàn)出生活中的對稱圖形,我們需要簡單整潔地體現(xiàn)出圖形的對稱性啊。”

她沉默了,過了片刻我看到她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我蹲下去看著她:“我們完成一個作業(yè)需要弄清楚題目的重點。當然,如果你不想改,也可以,這是你的作業(yè),我尊重你的決定。”
多多抬起頭,哽咽著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你剛才說話的方式,我不喜歡你拿我跟其他同學比,你這么說讓我感覺自己是個笨蛋,我覺得心里非常難過。”(這是我們7年來已經(jīng)形成的交流方式,互相說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管是開心還是煩惱。)
我停了幾秒鐘,眼看要到睡覺時間了,我心里翻江倒海:我剛才不是已經(jīng)肯定過你的創(chuàng)意和畫畫了嗎?我也不是要拿你跟同學比啊,我不過是想讓你參考一下,便于理解……不過……我的腦海里響起了警鈴……不過,我內心深處是不是覺得在這個作業(yè)上這位同學要完成得更符合老師的要求呢?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而強加了我的意志?孩子的感覺是非常敏銳的,不管我們嘴上說著什么,我們的內在想法都能被她捕捉到。
我冷靜下來,依舊蹲著對她說:“對不起,謝謝你說出你的感受,媽媽錯了,我剛才心里可能確實覺得在這個作業(yè)上這位同學完成得好一些。但是,媽媽絕對不會認為你是笨蛋,我真的覺得你畫的創(chuàng)意非常好。”“而且,你的話提醒了我,我認為這道題的考察重點是對稱圖形,那只是我在猜測老師的想法,并不是完全按我自己的想法來的。你畫出了自己想表達的,這非常有意義。”
多多止住了哭泣,主動抱了抱我,說:“媽媽,那什么才是畫出對稱圖形。”于是我們開始在家里尋找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多對稱軸的各種物品,邊找她邊開心起來。最后她主動說:“我有辦法了,我在每一頁上畫出對稱的樹、對稱的蝴蝶、對稱的蘑菇,不就好了嗎?”
這一次,她真的畫出了對稱的圖形,只是睡覺的時間比平時晚了將近半個小時。
在多多睡覺后,我坐在書桌前,回想著剛才發(fā)生的事情,我驚覺自己犯了一些錯誤:
確實,出于對健康的考慮,多多的作息時間表都是至少保證她有10小時睡眠時間的,但偶爾因為一些特殊情況,這個常規(guī)會被打破,每每此時我心里就會焦急。回過頭想一想,其實,一次睡眠的延遲真的有那么重要嗎?會帶來那么大的影響嗎?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更應該調整的是我對“睡覺時間”的心態(tài)。
生活中我們常常去猜測領導的意圖、朋友的意圖、家人的意圖……而恰恰在迎合他人的意圖之中迷失了真實的自己。難道我希望孩子去按照“假想”揣摩老師期待的答案而獲得高分嗎?
孩子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去理解問題、表達問題,這沒有對錯,只有她自己的真實而已,這真實自由的表達難能可貴。
生活中許多孩子最大的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比較往往能帶給孩子極大壓力。這一點,即便我有深刻的認知,依舊會在下意識狀態(tài)下犯這樣的錯誤。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管我們在言語表達上多么注意措辭“遮掩”,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都將如實被孩子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