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珠
摘 要: 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認識,與時俱進,教師角色和教學技能等均應發生重大轉變。本文闡述了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導入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這些技能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課堂教學技能 導入 提問 講解
當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引起教育者的思考。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是素質教育的和諧發展基礎。在這場教育改革中,課堂成為主戰場。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手段必須在課堂上交匯融合。教師要具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課堂教學技能才能適應新形勢,才能進入現代課堂,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促進未來的社會發展。
什么是課堂教學技能?簡單地說:教師為了完成某種有效的教學任務而必須掌握的一種課堂活動方式或動作方式。下面我談談當前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幾種課堂教學技能。
一、課堂的導入技能
課堂的導入方法有:直接導入法,激趣導入法,設疑導入法,簡介導入法,創設情境導入法等。語文課程的導入方法需要根據不同課文的內容、特點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教師在設計導入中,首先要明確教學內容的目標,把握課文內容,巧妙設計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導入藝術顯得格外重要。響鼓還需重槌敲。如果說一節課是響鼓,那么導入則是重槌的第一槌,第一槌一定要敲得渾厚激越,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比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為了讓學生感覺到祖國河山的美麗。老師需要喚起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于是,選用“激趣”的方法導入。首先展示一些祖國各地美景的圖畫,再用形象生動、情感激昂的語言開講以引發學生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師問:同學們,你們想去桂林看看美麗的風景嗎?今天我們一起游覽桂林山水,教師一邊放幻燈片課件一邊解說,經過老師的激趣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下面教師就能很好地展開教學。又如《秦兵馬俑》這篇文章,學生沒有身臨其境,老師需要收集一些兵馬俑的圖片,錄像,并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了解情景,對課文產生探究欲望,提高學習知識的積極性,這樣很快就可以跟著教師的節奏走。
二、課堂的提問技能
課堂的提問技能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教學技能。課堂的提問技能的優劣對教學效果強弱起到關鍵作用。課堂提問技能的作用有:激發興趣、啟發思考、吸引學生注意力、解決重難點、為講解做鋪墊、為設疑解疑,等等。提問得好即教得好。也就是說課堂提問的技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老師需要把握課文內容,巧妙設計問題,有效地、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提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教《草》這篇課文時,面對一年級學生,如何教他們展開想象力,說說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的情景呢?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師問:春天來了,風吹在你們的臉上感覺怎樣?小草在暖暖的春風吹拂下,他們會長出什么樣的葉子?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你們能畫一畫春天的樣子嗎?”學生經過老師的提問點撥后,很快畫出心中的春天,從而培養了想象力。又如教《跳水》一課時,為了引發學生的獨特見解,創造開展課堂辯論的條件,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生1:會的。他不忍心看著孩子摔死的慘狀。生2:會開槍嚇唬孩子。生3:不會開槍,一開槍,孩子立即就會摔下來。通過設計這樣富有爭議的提問,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傊?,課堂中巧妙的提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優化課堂教學,從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三、課堂的講解技能
講解是教師通過語言及各類教學媒體,傳授知識、啟發思維、表達情感、傳播思想的主要方式。通過教師的講解,感染學生感情,把枯燥乏味的內容講解得娓娓動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教學效率。講解需要講究方法和方式,不能采取“滿堂灌”、“填鴨式”及“一言堂”等教學方式。如:《草原》這篇課文的第一段,句子當中出現“一碧千里”這個詞語。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詞語,可以這樣講解:我們剛剛來到草原,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碧綠的小草,藍藍的天空上是一朵朵白云,寬闊的草原上牛羊成群,我們的視線隨著牛羊的奔跑而望不到邊,整個草原給我們“天蒼蒼,野茫?!钡母杏X,整個草原一片綠色,一望無際。在這樣的講解下,學生立即就明白了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教《美麗的西沙群島》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對我國南海有深刻了解,這樣講解:西沙群島是我國南海中四大群島之一,距離海南島330千米,主要島嶼有永興島、珊瑚島、中建島等,多為橢圓形珊瑚島、礁,其中永興島為最大。熱帶資源非常豐富,盛產魚類、海參、海龜等。每到漁汛,海南漁民到此捕魚。南海諸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處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國的海防前哨??傊處熞鶕煌n文類型,采取不同講解方法,做到有張有弛,通俗易懂,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技能有很多種。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積累,不斷改進,才能適應教育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旭,李雪梅,韓紅艷.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變革的理論探討及結構模式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5,17(6).
[2]喬暉.近十年教學技能研究綜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
[3]張鐵牛.教學技能研究的理論探討[J].教學科學,1997(2).
[4]李雅娟.教師的教學技能[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3).
[5]李雪梅,陳旭.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及其結構初探[J].教學研究,2006,29(1).
[6]李發文,丁子攸.培養年輕教師教學技能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