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珍

魯迅先生曾很自豪地說:“我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中國漢字的形體美在世界各國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以它為載體的書寫技巧早已成為一門精湛的藝術——書法藝術。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學的書法教育。2011年教育部就中小學書法教育下發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文件,文件從充分認識開展書法教育的重要意義、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總體要求、為落實書法教育提供條件保障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要求。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中小學生寫字做到“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處理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的關系,探索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的教學策略,已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師亟待研究的課題。我從教二十年,對書法有濃厚的興趣并與同行不斷研究實踐,構建出小學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常用的課堂教學模式:查—賞—析—練—評,收到了喜人的效果。
一、查——查學具坐姿,做好書寫準備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首先要從檢查學具開始。上課前,我常常檢查學生的學具準備是否充分,擺放位置是否適當。因為整齊的擺放不僅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更可以成為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開始。其次,我要求學生端正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足平。再次,我引導學生調整心境,保持心靜如水。因為寫字是一項精細活,寫字練習的過程也是調節人的心境的過程,心靜如水是寫字時的較好狀態。我常用的方式是播放優美輕柔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做深呼吸,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平聲靜氣進入寫字課堂。
二、賞——賞名家名作,激發書寫興趣
“見多”才能“識廣”。中國古人強調“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中國的書法藝術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之一,早已帶著它特有的民族屬性,在世界文化寶庫中放射出經久不滅的異彩。因此上課伊始,我常常把搜集到的古今書法大師,如三國的鐘繇,晉代的王羲之,唐代的顏真卿、柳公權,元代的趙孟等少年時代練字的故事,由淺入深地講給他們聽,借以激發每個兒童熱愛寫字的情感;或者讓學生欣賞古今書法藝術大師的杰作,了解書法藝術的源遠流長;或講一幅好作品的經濟價值,讓學生明白寫字也是一項技藝,可以作為今后謀生的一個手段;或展示同伴優秀作業,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寫好字的求知欲,使之樂寫、想寫一手漂亮的字。
三、析——析結構筆畫,領悟書寫規律
寫字教學要循序漸進,教學生用熟了筆,寫熟了筆畫,知道了筆順和結構,會認的字就不用再學也會寫了。因此,在學生動筆書寫前,我首先遵循直觀性原則,采用電教多媒體等手段調動學生多感官,引導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觀察每個字的結構、每一個部分的大小比例、在田字格中的標準位置等,重點分析各種基本筆畫的運筆特點和字的構造特點、組合規律,使學生印象深、興趣濃。如教寫“土”字,我先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橫的特點:上橫短,下橫長;上橫重,下橫輕;上橫平,下橫斜(左低右高,微微向右仰)。再觀察豎的特點:豎畫處在正中,筆直,和橫畫相比則是橫輕豎重。而“欣”“弗”等字其豎畫卻是傾斜的,曲度很明顯,從而體會書法中所謂的“橫平豎直”,其真正的含義是:橫無平橫,豎無直豎,只求字的整體機構正而已。
其次,在指導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反復比較、反復推敲,去領悟、去發現。如教同偏旁的字“樹、村、杏、李、梨”時,學生反復比較這幾個字后,得出都是“木”,但“木”的位置不同,寫法也就不同。“木”在左時,“捺”變成“點”;“木”在上時,“豎”寫短些,“撇、捺”要寫得伸展;“木”在下時,“橫”要寫長,“撇、捺”要寫得伸展。學生在腦海中留下比較深的印象,寫字時就能胸有成竹。在領悟了“木”字的書寫特點及每個字各部分之間的搭配關系后,其他同偏旁部首的字也能寫好。學一個帶動一串,讓學生從熟悉的課本內找出與本節課結構相同的生字,在這種尋找和書寫的過程中強化了方法,歸納出了書寫要點,幫助他們準確把握了書寫規律。
四、練——練漢字書寫,習得書寫技能
實踐出真知,練習自古以來就是習字的重要環節,是掌握書寫技能的主要途徑。如果寫字教學中沒有書寫練習,那么簡直就是紙上談兵。據說大書法家懷素為了練好《千字文》,竟足足練了八百本。實踐證明,練習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經過反復練習,才能讓學生熟練地把握書寫動作,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當學生書寫時,我總是進行桌間巡視檢查和個別指導,相機糾正學生錯誤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教育學生把字寫正確、端正、整潔,寫字時做到全神貫注,耐心細致地按照范字進行“臨”或“摹”或“描紅”等。因學生個體有差異,寫字轉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課上我總是寬容對待在練習中暫時書寫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一個學習的轉變過程。此外,我遵循適度性原則,就是寫字教學的進行速度適度,書寫練習的數量和時間適度。心理學研究表明,以5個字為例,如果連寫,則3遍效果最好;如果分寫,則4遍最有效。如果對學生的錯誤,采取“錯一罰十”的辦法,教學效果只能事與愿違,對學生來說就是身心傷害。
五、評——展評矯正改,提高書寫能力
準確及時的評價能有效激發學生寫字興趣,并激勵他們堅持不懈地練好字。因此在學生書寫練習結束后,我為學生創設了展示的機會和平臺,鼓勵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組織其他學生對展示的作品進行評價賞析,指導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感悟評析展示的字。如說說你喜歡誰寫的字?他或她的字有什么特點?好在哪里?和范字比,同學寫的字哪些點畫像范字,哪些結構像范字?在尋找亮點、激勵性評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反復揣摩,發現不足,及時矯正,進而牢記范字點畫的準確位置,變“眼中”的字為“心中”的字。在展評過程中,對寫得好的、進步快的學生,我常將他們的作品收集在班上傳閱、張貼,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分享成功的快樂。對寫得不好的字,我會畫一個小紅圈,以示警告,然后耐心指導學生再次觀察它的點畫位置,分析它的間架結構,悄悄告訴他:“再寫一次吧,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寫好!”學生精神備受鼓舞,于是不由自主地開始寫起來,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
中國漢字字形優美、端莊,筆畫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結構疏密得當、錯落有致,嚴謹而又富于變化,其每一筆、每一畫都深具美感。根據這一特點,我努力發掘漢字本身美的因素,在學生完成寫字任務后,引導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漢字書寫的要領、方法、技巧等進行總結,總結的過程既是內化的過程,培養學生對漢字意美、音美、形美的審美情趣,又是理性提升的過程。如,書寫“木”字的要領:橫短豎長,橫畫上揚,撇捺舒展,對稱工整。“木”字在左當偏旁時的書寫要領:木字左邊站,體型變窄長,豎靠橫右邊,捺畫縮成點。“木”在字頭時的書寫要領:木字站上面,字頭要略扁,下伸則上縮,下短則上長。“木”在字底時的書寫要領:木字寫在下,要把身壓低。上收下就放,下部撇捺展;上展下就收,撇捺變成點。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要領,以后書寫有“木”的字就能穩中求變,融會貫通,寫出漂亮的字。
文章所述只是小學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教學模式中最常用的一種,但無論采用哪種模式,從一筆一畫的基本訓練到每個字合理結構的辨識與動手書寫,從仿影描摹到對名家碑帖臨摹,寫字都是細心觀察、正確行筆的過程,是文化認知形成的過程,是審美思想感情產生和形成的過程,這正是同人的身心發展、知識積累及個性形成趨于一種雙線同軌發展相一致的過程。同時,寫好字的過程也是培養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意志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過程,是培養一個人的嚴謹、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和專心致志的精神的過程。我期望所有語文教師都能不斷研究,探索出更多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讓寫字成為學生獲取成功、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人格升華的催化劑。
六、模式構架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