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園瓊 張彬連 鐘鍵
摘 要: 文章從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科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入手,探討研討式教學在高校軟件工程相關課程實施的必要性,并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上進行調整,構思研討式教學模式在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中的實施、應用方案。
關鍵詞: 軟件工程 研討式教學 實施方案
隨著科技社會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的快速增長,計算機軟件開發與應用已經普及到高效、快速地科技建設事業,它是科技社會發展的必然所在,是科技社會發展是否迅速、快捷科學,經濟效應是否更高的關鍵。這對高等教育學府能否培養出計算機軟件開發和應用的高端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今科技社會中高校計算機軟件開發和應用專業學生智能開發的需要,高校軟件工程教學的教師只有拋開陳舊的教育理念、陳舊的教學模式,引入新的理念和教學模式——研討式教學,構思研討式教學模式在高校軟件工程中的實施應用,發揮高校學生的聰明才智,讓他們的智慧得到充分的拓展,團隊合作精神更好地發揮,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軟件開發人才。因此,筆者結合軟件工程專業的教學特點及發展趨勢,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構思了研討式教學模式在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中的實施、應用方案。
1.研討式教學方法簡介
研討式教學是將研究和討論貫穿一門課程始終的教學方法,它的全過程分為五個步驟:教師指導選題、學生獨立探索、學生小組交流、師生大班交流和課后鞏固提高。在研討式教學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藝術,加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將教學與研究緊密結合,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在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走上講臺,師生共同聽課評課,根據學生在每一個階段完成任務的情況評定成績。
2.研討式教學在軟件工程專業中應用的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軟件工程的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但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講解占用絕大多數甚至全部時間,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其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提高,這就難以適應當今與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迫使軟件工程專業教學向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方向轉軌。
在軟件工程專業課程中,多數課程和軟件開發實踐緊密相連,課程內容十分抽象,學生不易理解。例如:計算機基礎的知識需要大量實踐;C語言程序設計中、數組的基本概念、指針的使用及相互間錯綜復雜的關系;JAVA語言中,繼承,對象的理解等。如果按照傳統的講授法,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弄懂這些內容,更不用說利用這些基礎知識完成實踐項目,其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研討式教學,將“研究”和“探討”有機結合,將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在教師創建問題的情境下,師生共同查找資料,研究、討論、實踐,最終解決問題[1]。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時間更自由,具有自主研究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動力,容易激發學生觀察事物,探索新知識研究新問題的興趣,提高自覺閱讀、獨立思維的積極性。研討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并有效克服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脫離的弊端。
3.研討式教學模式設計方案
3.1根據課程需要,確立研討主題。
教師通過對課程的深入研究,選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內容變成與現實相關的問題或者真實項目作為研討主題,并根據教學內容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組分別探討一個具體的內容,教師提前告訴學生查找資料的要求和方法,并且指明方向。
3.2自主學習研究。
這個階段是通過教授學生搜集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及網上檢索等渠道收集、整理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分析的能力,從而完成知識點內容,同時要求學生制作演講用的PPT,準備上臺交流。
3.3課堂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介紹自己完成的作品,講述學到的知識和心得。小組可進行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支持學生闡述獨特觀點和見解。這一階段是課堂討論的核心,學生通過展示自己的作品反饋自己學到的知識,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加深知識的理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綜述能力、快速思維和快速反應能力等綜合素質。
3.4歸納總結。
教師對學生的研討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總結補充,使學生學有所得,并且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3.5課后鞏固。
課堂教學完成以后,課后鞏固這一環節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布置相應的習題,或者進行能力小測試,讓學生加以練習鞏固。
4.研討式教學在軟件工程教學中的實施
4.1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對軟件工程專業學生講,面對虛擬的計算機世界,有些學生會覺得無聊,有些學生因默默編寫代碼,用代碼建筑自己的項目,大多處于沉悶、寡言的狀態。實施研討式教學的主要目標:一方面激發學生對軟件工程專業學習興趣,從而掌握軟件工程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課堂答辯等方式提高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成為適應當今社會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4.2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軟件工程專業是一門與計算機緊密相連的專業,該學科實施研討式教學的內容應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同時軟件工程是一門與社會各行各業都緊密相連的專業,從專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看,在確定研討式內容時,應注意課程中的重點、難點與現實世界中各行各業的當前應用相關。研討主題要難度適中,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關聯。在設置主題時,要注意趣味性的引導,有效提高學生進行研討式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把時間用到最有效率的問題上,提高教學效率。
4.3科學地調整教學方法。
課堂上,教師不再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多用啟發式和案例式的教學方式,促進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擴大知識量和信息量,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立體性,給學生創設學習機會和學習興趣。根據教學的逐步深入,引導學生圍繞具體問題進行研討,并開展具體的項目實踐,借助網絡資料和文獻資料進行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結論,最終完成任務。
4.4創新考核方式。
研討式教學能否成功,必須進行多元化考核方式。強化研討式教學管理,注重學生每一次學習知識的積累,加大考核的力度。研討式教學的考核要從多個方面考慮:它不僅要包含實驗、能力測試、課堂討論、學術成果和期末考試等多個知識方面,還要充分考慮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小組評價及教師評價等多方面評價。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形成,理論知識采用能力小測試和期末測試的方式,專業實踐能力采用研討式課堂打分,大型項目通過研討式課堂中的答辯方式,師生共同參與考查學生的業績。如觀點的正確性和創新性,語言組織能力的條理清晰性,論述是否充分,反應能力是否敏捷,知識面的寬窄及團隊合作精神等。用這些綜合素養評價學生成績,才能全面準確地反應學生成績的優劣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5.結語
創新源于實踐,研討式教學在軟件工程專業的應用,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鄔春明.應用型高校通信工程專業實訓模式研究與探索[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3):75-77.
[2]曾明星.軟件開發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2(2):203-209.
[3]張耀民.“項目驅動+案例教學”模式在軟件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學,2012(8):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