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漁
摘 要: 大學生就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本文對高職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了分析,重點就如何構建高職院校立體就業教育體系,從時間、人員、形式等維度,闡述了構建分階段、全程化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框架,全員參與,并提高專職就業指導師資的水平,建立層次多樣的就業教育課堂,提出了立體就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 高職大學生 立體 就業教育體系
高校學生就業問題,國家各級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視,政府為大學生就業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制度傾斜,擴大就業崗位,為大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發展和工作崗位的機會。據統計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將達到749萬人,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學生成長和發展、學生家庭幸福和學校辦學聲譽,而且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作為為社會培養專門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學生在校的就業教育十分重要。但高職學生的就業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高職院校通過就業教育解決。
一、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
1.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
學生通過三年的高職學習,在面臨就業選擇時,往往沒有明確目標。因為學生沒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校學習時沒有學到知識和技能,不知道自己畢業后能做什么,今后如何發展自己也不清楚,對于就業完全一片茫然。有的看到其他同學參加招聘,也就跟著一起去,沒有考慮招聘單位是否適合自己。
2.學生就業態度不積極。
各學校對學生就業都非常重視,在學生畢業前都會組織專場招聘會和大型招聘會,引進各類就業單位來校選拔學生。但有部分學生對就業的態度不積極,沒有積極準備個人材料,為面試做好準備,有的學生從不參加企業宣講,最后被輔導員強迫參加招聘會。有些學生只考慮就業單位給出的待遇,而不考慮自身實際能力。
3.學生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由于就業人數的增加、就業矛盾的突出、就業難度的加大,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隨之增大,導致大學生出現一些就業心理問題。如焦慮與困惑心理、自卑心理、自負心理、依賴心理等,使得學生在就業前心理變化起伏很大,影響就業的正常選擇。
4.學生就業穩定性不高。
90后學生思想活躍,也表現在學生就業穩定性上。少部分學生在就業單位很短的時間內就提出辭職,有的是出現就業后心理問題,有的是細小的事情引起,認為會有更好的就業單位在等著自己,盲目地頻繁更換就業單位,非常不利于自己的成長。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生缺乏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比較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也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但缺乏對學生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虛的,對學生能力培養沒有幫助。其實當前高職學生面臨的就業各種問題和學習目的不明確,就是由于沒有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導致的。學生剛入校時,對專業不熟悉,也不知道該如何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談不上對畢業后自己的職業崗位的思考和畢業3至5年后的發展等。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今后發展不清楚。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過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進行調整,制訂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讓自己所有的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2.缺乏就業基本知識。
許多學生對就業招聘環節不清楚,不知道參加招聘自己需要準備哪些資料,在招聘過程中也不知道面試技巧,有的學生參加招聘時心理素質較差,影響效果。對《勞動合同法》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不了解,使得學生在就業后自己的正當權益沒有得到保障。
3.學校對就業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就業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但大多數學校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學校是招生就業處負責學生就業工作,在高職招生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有的招生就業處的主要工作放在招生工作上,就業工作只等著就業單位找上門來,沒有走出去考察,發現優秀的就業單位;沒有專門的就業指導師資,大部分是以臨時性、非專業性人員為主,受過系統職業指導培訓的相對很少,就業指導隊伍水平和素質不高;多數高職院校僅以就業指導課、校園招聘會與個別咨詢為最主要的指導方式,事實上就業指導不僅是求職面試技巧的指導,而且應該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指導,目前的就業指導教育,過多地強調了一些信息指導、技巧指導、方法指導,忽略了思想教育的指導。
三、如何構建立體化就業教育體系
1.在時間上:構建分階段、全程化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框架。
就業指導不僅是學生畢業階段的指導教育,而且是從新生入校到學生畢業,整個時間段內的一系列的指導,它是一個全面、系統、持續的教育過程。由于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職業和社會的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要構建貫穿于大學始終的、貫穿于大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對于一年級大學生,應以專業教育為主,認識職業,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專業今后主要的就業崗位和專業發展前景。對于所學專業,學生從一個懵懂的高中生成為一名開始專業學習的大學生,許多學生并不真正清楚自己在大學要學習的課程、學會的專業技能、主要就業崗位及專業發展前景。通過入學教育、專業講座、就業崗位見習與專業教師座談會等形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將要從事職業的特性,提高興趣,努力學習。讓學生對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有全面地認識,明確就業定位,讓學生開始規劃自己的發展方向,鼓勵學生為實現目標,規劃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學習計劃。
對于二年級大學生,應以規劃職業生涯教育為主,明確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學生已清楚自己今后的方向和目標,主要是實施職業目標的階段,依據一年級制定的職業目標和計劃,在教師指導下,選擇相應方式和途徑接受各種教育、教學和訓練,逐步形成社會發展需要的相關職業能力,以增強就業力,重點解決學生畢業后必須能夠做些什么的問題。同時要加強學生心理輔導教育,通過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及榮辱觀教育,認清畢業時將要面臨的就業壓力,將壓力轉化為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動力。幫助大學生發現和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愛好專長,結合所學的專業,制定出符合個人成長與發展的奮斗目標。
對于三年級大學生,主要以就業技巧、國家就業政策、創業教育和就業后的心理輔導教育為主,為學生參加面試和就業后做好準備。可以安排學生深入人才市場、企業調查研究,確定畢業發展方向,培養敬業和創業精神,指導畢業生順利步入職場。開展就業技巧教育,包括材料準備、政策法規宣講、技巧培訓、就業形勢教育、就業市場走勢分析與預測等,讓學生做好面試前的準備工作。針對有創業需求的學生,開展KAB和SYB等創業培訓,邀請成功創業的校友講座,提升畢業生創業能力,為他們順利創業提供有力支持。國家就業政策尤其是國家宏觀就業政策,是影響學生求職擇業活動最重要的外部環境因素,了解政策,就能豐富學生對就業市場的感性認識,增強擇業意識,積極準備迎接擇業的挑戰。進行《勞動合同法》宣傳,讓學生了解就業后自己的如何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繼續加強心理輔導教育,離開學校熟悉的環境后,有的學生將出現心理落差,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表現出失落、彷徨、無所適從等,開展面向就業后的心理輔導非常有必要。
2.在人員上:全員參與,并提高專職就業指導師資的水平。
高職院校的專職就業指導師資很少,不能滿足就業教育的需要。就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各部門、各條線的共同參與,絕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的工作。這就需要院系領導、任課教師、專業帶頭人、就業處人員、輔導員(班主任)、思政教師及心理輔導教師等全員參與,通過各種渠道,對學生開展就業教育。
專職就業指導老師是就業指導的主力軍,但高職院校專門的就業指導師資相對比較薄弱,就業指導人員的學歷層次、專業和經驗都不一樣,加強對就業指導老師的管理和培訓,使他們熟知大學生的就業政策、就業管理業務、就業教育方法及就業專業基礎知識等,促進專門的就業指導老師邁向專業化、職業化的更高層次。
3.在形式上:建立層次多樣的就業教育課堂。
就業教育不是簡單地上幾堂就業指導課,就算完成了就業教育的任務。就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就業教育必須形式多樣化,貫穿學生大學三年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其平臺包括專業課堂、班會活動、就業專題講座、學生社團活動、頂崗實習、“兩課”教育及心理咨詢輔導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就業知識的輔導。
通過定期舉行各層次的模擬面試大賽、專業技能大賽及演講比賽等活動,鼓勵更多學生參與,營造人人參與、體驗成功的良好氛圍,模擬職場文化,進行職場演練。邀請成功就業典型校友,在分享校友成功的喜悅同時,修改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定位和目標,珍惜在校學習時間,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頂崗實習,體驗今后的就業崗位酸甜苦辣,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確學習的目標,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和誠實守信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曉巖.建立全程就業指導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現代教育科學,2008(2).
[2]李勝強,李虹,金蕾蒞.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類型及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4).
[3]王石.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20).
[4]肖池平,張小青.搶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全程化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