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玲
[摘 要]在中考前一個月的化學復習教學中采用恰當措施,使學生多種能力的訓練落到實處,無疑是取得教學實效的關鍵,尤其對學生在短時間內提高中考化學分數是非常有意義的。從教學課堂的實際出發,分析中考題型,抓住學生薄弱環節,因材施教,針對中考化學復習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考化學;化學復習;策略
一、基礎性回歸
考前復習最關鍵的工作是讓學生明白每一道中考題都是在教材中生成的,考試中簡答題表述不清、化學用語表述困難、推斷題思路障礙、實驗題不慎失分等現象,都是不熟悉、不重視教材,因而沒有形成核心知識結構造成的。所以中考前,教師都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回歸課本,回歸錯題,查漏補缺。回歸課本的目的,第一是增強自信心,“我把所有的書考前又學了一遍”。第二是減少遺忘,“把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又過了一遍‘電影”’。第三是捕捉意外的收獲,“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內容這次看到了”。這樣能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如2012年南京市中考題第21題第(4)小題:
你認為實驗室制取氣體時要注意的是:
①選擇適當的反應,包括 和 :
②選擇合適的 ;
③需驗證所制得的氣體。
這道題的答案很容易,但是很多學生卻沒有完全答對,原因是他們的答案回答不到位,或是模棱兩可,其實這道題的答案就在教材第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本課小結里,學生只要花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值得注意的是看書忌諱虎頭蛇尾或一字不漏,不該看的細看,該看的不看。復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只注重看教材上新課留下的痕跡,而習慣忽略教材的小結、課后習題、課外實驗等內容。所以,臨考前,指導學生如何高效地將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重要的。如果學生能在考前一個月靜下心來,很好地回歸課本,就可以大大減輕學生的考前心理壓力,從容自信地走進考場。
理論聯系實際,以特定的問題情境為素材,解答現實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是近年來中考化學命題的特點。在復習教學時要注意緊密聯系實際,選擇以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生活健康、化工生產、高新技術、資源和能源等社會廣泛關注的信息為背景材料設計的情境新穎、內容廣泛的題目。此類型題目的大量出現,指明了課程改革的方向,體現了化學學科的價值,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理念。因此,最后一個月的復習時間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激發情感,培養學生的品質。
二、縝密性梳理
筆者認為,考前可以將主要的核心知識設計為某一個問題,以問題為載體進行復習。例如,以碳酸鈉為核心,你可以想到什么?(哪些性質與用用途?哪些反應會生成碳酸鈉?哪些物質可與碳酸鈉反應?它們的化學方程式如何寫?)這種思路可以用于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等各代表物的考前復習。又如,以“質量守恒定律”為核心,你能想到什么?請準確地表達出來。(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與微觀意義;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原則與方法;相關的化學反應實例;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及其注意事項;守恒法巧算;利用質量守恒推斷物質的化學式、判斷反應類型等。)這種思路可以用于化學原理知識的考前復習。再如,以“溶解度”為核心,你能想到什么?如何整理出相應的知識結構?(溶解度概念的要點是什么?什么是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曲線有哪些物理化學意義?如何運用溶解度曲線?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有何關系?)這種思路可用于化學基本概念的考前復習。
考前一個月的時間里,以核心知識為主體,以課堂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依托,全面復習中考考點,將每一節復習課都打造為實效而高效的課堂。
三、問題性排查
根據調查統計,學生每次的模擬考試下來,因自己失誤丟分的平均達到5-12分左右。分析其原因,大多是審題不仔細、心理情緒干擾、應試技巧沒掌握、短暫遺忘知識點等方面。有的學生對于題干中的關鍵字如少量、過量、元素符號、物質名稱、化學式、正確、不正確等條件因粗心審題而忽略。如,2012年南京市中考題第27題第(3)小題:為確認Z的存在,需要將裝置甲,裝置甲中的液體名稱是 。
根據該實驗題設計的目的,要求學生能分析出驗證CO2需要使用澄清石灰水,可是學生習慣用化學式填寫,完全忽視了本題的要求是填寫液體的名稱。再如,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不配平,反應條件、氣體符號、沉淀符號均忘得一干二凈,這些失誤,在中考中都是會丟分的。還有一些學生把常見的儀器名稱書寫錯誤,如把長頸漏斗寫成長勁漏斗、水槽寫成水巢等。
考生考試時的一字一詞、一個符號、一個表達都是分數,書寫是否合格,表達是否規范,都可以無形中增加考試的分數。因此,考前一個月時間里,利用每次的模擬考試的機會,注重訓練考生仔細審題,規范書寫,準確表達,簡潔清晰答題,盡量訓練學生在考前做到規范解題,盡量把失誤降低到最小,而不是指望在中考中一次性做到完美。
四、針對性練習
縱觀這幾年的南京市中考化學試題,題型模式、知識點的考查、問題情境的設計等都比較穩定,也就是說,對常考的題型要在最后一個月的時間內盡全力弄清楚,搞清一題或一類題型,提高復習效率,那么中考多考幾分就不是那么難了。
如,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考查是每年必考的題型,一般占中考總分值的4-8分,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這部分的分數很容易拿到。其實不然,有些學生在氣體的洗滌、氣體裝置的連接、制取氣體裝置的選擇等問題上都很容易出現問題。其中,“萬能瓶”裝置,既可以實現氣體的收集、氣體的除雜,還可以作為氣體的吸收。收集氣體時,當氣體密度小于空氣,且“萬能瓶”是正放的時候,氣體流向是短導管進氣,作為其它作用時均是長導管進氣;氣體除雜和檢驗的裝置連接中,裝置順序的選擇堅持先檢驗后除雜再檢驗的一般原則;氣體的吸收一般利用相應的化學原理進行設計。例如,為了檢驗混合氣體中既有水蒸氣又有CO2氣體,設計的一般思路是先用無水硫酸銅檢驗水蒸氣后再通過澄清石灰水檢驗CO2氣體,最后可以用堿石灰吸收氣體。
再如,生產流程的題型中,為了除去附著在產品上的雜質離子,提高產品的純度或防止環境污染,可以讓學生從復分解反應角度設計實驗方案,較好地除去雜質離子;檢驗雜質是否洗滌徹底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取洗滌后的廢液少許,根據雜質離子的不同相應加入不同的物質來檢驗;有些流程中,使用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氣體,如稀有氣體、氮氣等通過,一般的作用是排盡裝置中的空氣(或氧氣),防止干擾實驗。
五、差異性輔導
臨近中考一個月的關鍵時期,為了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中考復習中去,都能在沖刺階段有所收獲,因材施教成了確保復習有效的關鍵。
首先,重點關注學困生,他們由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受考前懼怕心理的影響,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對于這樣的學困生,教師要采用適當的補救方法,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抓好中等生,由于他們的復習方法不是很科學,常常導致顧此失彼,這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中等難度的題目交給他們,強化規范解題技巧和答題思路,鞏固練習。實踐證明,中考中提高最明顯的就是中等生了。第三個群體就是班級的化學尖子生,他們思維反應敏捷,知識點掌握牢固,他們常感覺課上“吃不飽”。對這些學生,可以把易錯題、頓號難度系數大一些的題交給他們,在他們答對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課上安排他們講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還能夠幫助其他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莫柳梅.提高初中化學中考復習實效性之我見[J].基礎教育研究,2013,(8):48-49.
[2]姚 征.新課程理念下中考化學有效復習備考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3,(4):96.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