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英梨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課程,不同學生具備的信息素養存在差異,在課堂上由于人、機等教學環境靈活多變,教師對學生的操作無法完全預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充滿變數。教師應充分預設課堂教學,并不斷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使課堂涌動生命活力。
一、精心預設,牢固高效性課堂的根基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精心預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充分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那么有效的預設應關注哪些方面呢?
(一)關注學生發展和需求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學主體是學生。學生是有開放性的、創造性的生命體,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身的知識經驗、興致愛好、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表現出多變性、豐富性和復雜性。課堂應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需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預設越周密,教學才更具有針對性,才能為動態的“生成”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較感興趣的話題是游戲,教師在預設課堂教學時,可以考慮采用游戲教學法。比如練習鼠標使用時,采取讓學生玩拼圖游戲的方式,把游戲藏在文件夾中,讓學生尋找,從而讓學生了解文件夾窗口及路徑。當然游戲教學是把雙刃劍,要合理把握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度。另外,在解決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的問題上,我一般讓學生自愿結合,同時引導他們進行異質性分組。在課堂預設任務時注重任務的分層操作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課堂上從新方法、新內容、新過程等方面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真正體現以學定教,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實效性。
(二)關注教學內容
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教師預設的課堂重點應當考慮如何“用教材教”,而不是如何“教教材”。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創造力,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調整或者補充,加工整理。例如在講授《photoshop圖像的修補與特效》時,我不用書上的例子,而是自選貼合學生生活的圖例,美女圖片中的廣告牌嚴重影響畫面的美感,采用仿制圖章工具處理。延伸知識,生活中拍照時存在的雜物、雜人等不妨嘗試運用仿制圖章工具進行處理。學生學以致用,學習效果非常不錯。
(三)關注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一堂課的靈魂。如果課堂缺少教學目標或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合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無從談起。在預設教學目標時,應根據新課標、教學內容、教師本身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慮。
課堂中教師要有敏銳的思維和睿智的眼光,善于捕捉師生互動交流產生的有價值的信息,把握生成和發展,使課堂得以創新和提升。
二、調控生成,豐滿高效性課堂的枝葉
葉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精彩的課堂生成是學生全身心投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碰撞共鳴激起的火花,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開源”——善待有效課堂生成
對于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生成,我們應采取積極態度。首先,要利用好課堂中的有效生成。由于學生活動的主動性與不確定性,在課堂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閃光點,即有效生成,促使教學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對于這些有效生成點,教師應加以利用,使其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其次,催生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生成。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采用情境暗示、問題提示等方法,促使有利于教學、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生成出現。比如,在學生進行任務操作后問:“操作任務時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嗎?”“你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操作方法嗎?”等。
(二)“節流”——抵制不利課堂生成
課堂生成有的是無效的,有的對于課堂教學起不到積極作用,甚至會起反作用,允許它們的存在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對課堂中出現的生成,我們應當辯證看待,既要利用好有效的課堂生成,更要有效調控好那些不利的課堂教學生成。
1.及時引導,為生成“指點迷津”。有時候,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思維能力的局限,學生的探究思考會停留于表面,或有所偏差。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引導,為生成指點迷津。
2.靈活迂回,轉化無效課堂生成。對于一些與課堂主題毫不相干的生成,教師應當靈活控制,盡可能地將這些無效的課堂生成轉化能促進學生發展的生成。完美轉化無效課堂生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很高要求。
三、預設與生成相融共生
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只有預設與生成有機融合,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實現高效。那么二者如何有機結合呢?首先,注意教學預設要有彈性,不要把任務定死,而要給學生探究嘗試、質疑問難、拓展開放的時間與空間。其次,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生成往往來源于課前預設,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生成盡可能有效地控制在預設的范圍內。在處理生成時,應該多考慮這些生成是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實現預設目標,是否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
生成,因精心“預設”而精彩;課堂,因無法“預約”而美妙;學生,因精心預設和精彩生成而成長。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精心合理地“預設”,把握教學生成,做到“預設”與“生成”相融共生,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