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平
摘 要: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翻譯行為本身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翻譯的策略選擇取決于翻譯目的。應用翻譯則以傳遞信息為目的,側重信息傳遞內容和效果。功能翻譯理論是應用翻譯研究最主要的研究角度,特別是功能目的論的文本類型分析與應用翻譯聯系緊密。本文從功能翻譯理論出發,對應用翻譯進行研究,探尋二者之間的聯系。
關鍵詞: 功能翻譯 應用翻譯 翻譯理論
1.功能翻譯理論的發展
1971年,功能翻譯理論的先導賴斯在《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中提出功能翻譯理論的雛形,她將語言功能應用于翻譯,提出四大功能文本類型。之后,費米爾突破對等理論的限制,提出翻譯“目的論”,目的論關注于譯者的目的,此目的決定了要采用什么樣的翻譯方法和策略才能滿足需要。曼塔利以交際理論和行為理論為基礎,提出“翻譯行為”的概念,她將翻譯作為一種人際交互的模式。翻譯行為理論認為翻譯是一個受目的所驅使,以結果為中心的交際活動。功能翻譯理論的另一位主導人物便是諾德,她對功能派理論進行全面闡釋,提出翻譯的忠誠原則,功能指譯文在目標語環境中按預定的方式運作的因素,忠誠是指譯者、原作者、譯文接受者及翻譯發起者之間的人際關系,使譯者雙向的忠于源語文本與譯入目標語兩方面。
2.應用翻譯理論概述
應用翻譯是既以傳遞信息為主又重視傳遞效果的實用翻譯,應用性強,應用面廣。法國翻譯理論家Jean Delisle定義實用翻譯為:以傳達信息為根本目的,運用語用學的原則翻譯實用性文本。方夢之(2003)指出應用翻譯的目的是傳達信息,它有別于旨在表達情感和美感的文學翻譯。實際上應用翻譯涉及面廣,貼近生活,如說明書的翻譯、廣告的翻譯、旅游指南的翻譯。賈文波(2004)認為,應用翻譯還包括一些通俗讀本,文本的類型多屬于“信息型”和“呼喚型”。林克難認為應用翻譯是目的性很強的一種翻譯并與文學翻譯相對,而且應用翻譯并非就是應用文的翻譯。韓子滿(2005)認為,法律、科技經貿等實用性質的文本也應屬于應用翻譯。葉苗(2009)指出應用翻譯與文學翻譯是相對立的,但是沒有必要列舉出具體的文本類型和體裁。翻譯研究具有跨學科性,一方面表現在對其他學科方法的借用,另一方面表現在具有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視角出發探討翻譯問題。在全球化背景下應用翻譯體現出新特點,文化性是最突出的,它不僅僅是翻譯的策略或語用技巧問題,更是民族文化的立場。
3.文本類型分析與應用翻譯
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呼喚功能是布萊爾和雅克布森提出的語言三大功能理論,賴斯以此為基礎提出文本功能的四大類型,即表達功能文本(強調文本的創造性構建和語言的美學層面)、信息功能文本(強調信息傳遞、知識、意見等事實)、感召功能文本(通過說服文本讀者采取某種行動)和視聽性文本(重在視覺的和聽覺的意向)。諾德在賴斯研究的基礎上指出,文本有四個基本功能,即指稱功能、表達功能、訴求功能和寒暄功能。切斯特曼對賴斯的文本類型的重點和翻譯方法進行了分類整理。紐馬克同樣提出了文本功能分類學說,將文本體裁分成三個類型,即表達型文本(包括文學作品、演講等文本)、信息型文本(非文學作品、新聞報道等文本)、呼喚型文本(包括廣告、宣傳品等文本),他還根據不同的文本功能提出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這兩種文本類型分析基本相似,賴斯多了翻譯的重點和方法,從語言到語篇,對翻譯的指導更加具體,紐馬克強調了作者的身份和具體的語篇體裁。二者都為譯者服務,為譯員提供了一個有形的、翻譯情境的原文分析模式,提高了譯者的判斷力,他們可以通過理解原文語篇類型和功能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和策略。而應用翻譯強調信息的表達。關注信息的內容和語篇類型,如科技語篇屬于信息型文本,英文電影字幕翻譯既屬于表達型又屬于信息型的應用文本,藥品說明書則具有描述性和技術性,它的翻譯應該告知讀者藥品的性能、成分和副作用等,而廣告的翻譯則需要通過夸張、對偶等手段吸引公眾視線,它屬于呼喚型應用文本。我們在處理一個翻譯文本時,應首先考慮它的類型,再選擇恰當的翻譯策略,才能使翻譯更加準確。
4.功能翻譯理論與應用翻譯
功能翻譯與以往的語言學或對等翻譯的主要差異是源語文本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它突破了等值翻譯的束縛,強調了翻譯的參與者,從行為和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譯者需要考慮譯文的功能選擇適當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總是以某個特定的譯文接受者群體為對象,是譯文在目的語環境中具有某種功能,可以完成人們因文化、語言障礙而受阻的交際活動。功能翻譯理論拓展了翻譯研究的范圍。尤其是功能目的論對應用翻譯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信息功能的核心在于外部環境、客觀事實,包括各種觀點或理論,信息型文本的形式通常非常標準,如包括自然科學、科技、工商經濟等方面的教材等。應用翻譯的文本類型主要是信息型文本,主要為表達型和呼喚型,廣告翻譯、外宣、商標、公示語、商務、法律的翻譯都屬于信息型。這些文本的翻譯都需要符合譯文讀者的期待,需要譯者合理取舍原文內容以求語言精練生動、具有吸引性,符合讀者的經驗和反應,從而達到傳遞信息、喚起行動的目的。應用翻譯特別強調以傳遞信息為目的,側重信息傳遞的內容和效果,文本的信息功能和呼喚功能尤為突出,這些特點使得功能翻譯理論的應用更加適合。
5.功能翻譯目的論的局限性與應用翻譯
目的論強調翻譯的終極目的,對應用翻譯有很大啟發,然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費米爾區分了翻譯領域中三種可能的目的:譯者在翻譯程度中的一般性目的;目標文本在語境中藥達到的目的;特殊的翻譯策略或方法達到的目的,這種分類方法過于籠統,也不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目的論簡化了實際工作中的翻譯目的,只強調滿足一種類型的目的的文本接受者的需求,然而一種文本可能定位于多種類型的讀者,如電影字幕的翻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翻譯目的和原文意圖有可能相違背。根據目的論,雖然譯者課根據實際情況修改,但是由于譯文接受者所處的環境、文化會不停地變化,人們對譯文的接受程度也在變化,所以翻譯目標是否順利實現成為一個問題,如廣告的翻譯屬于應用翻譯。但是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廣告的接受和解讀也在不停地變化,所以功能目的論對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紐馬克認為功能目的論會導致譯者呈現出過度簡化的目標語文本,損害原文豐富的內涵。最后,以功能目的論為基礎的多種翻譯方法與應用翻譯理論相結合可能出現亂譯等篡改原文、歪曲原作者意圖的情況。
6.結語
功能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是交際行為,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了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翻譯策略必須根據翻譯目的確定。而應用翻譯將傳遞信息作為其最終目的,注重信息傳遞的內容和效果,文本的信息功能和呼喚功能尤為突出,所以應用翻譯和功能翻譯理論密切相關。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交流更加深入,語言問題進一步加劇,這也給應用翻譯帶來新的挑戰,應用翻譯需要與時俱進,文化的碰撞和交叉,在功能翻譯理論的指導下如何保存中國的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選擇正確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也是一種民族特性的象征。語言的全球化不會使漢語的影響力削弱,但是如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利用翻譯加深民族傳統文化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陳小慰.新編實用翻譯教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陳東成.論廣告口號翻譯中的讀者關注[J].深圳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
[3]高桂賢.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8.
[4][5]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6]賈文波.原作意圖與翻譯策略[J].中國翻譯,2004.
[7]劉宓慶.翻譯教學:實務與理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1).
[8]劉和平.翻譯教學方法論思考.中國翻譯,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