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彬
摘 要: 英語教師要摸清造成學生聽力理解困難的因素,激發學生聽說欲望,采用有效方法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本文從新課改以來高中英語聽力教學面臨的困難入手,探討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 英語聽力 現狀與問題 對策與技巧 交際能力
一、引言
英語新課改的總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聽說交際能力,從而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人文素養的感知和認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聽力教學易陷入的誤區及學生面臨的困難
新高中英語教材以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編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和語言技能訓練材料,形如一個龐大的語言資源庫,覆蓋面廣、內容多。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根據學生基礎、年齡和心理特點,靈活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由于廣大教師對新高中英語教材的教學還處在摸索和探討階段,教學中難免會陷入誤區,學生英語“聽能”發展也面臨較多困難。
1.聽力教學易陷入的誤區
(1)以為學生可以自然習得“聽能”,從而減少課堂聽力訓練。為了“節約”時間,老師往往讓學生課后自己聽錄音,或者課上放完聽力材料就直接對答案,不做任何技能指導;復習應考階段則集中進行聽力強化訓練。教師必須重視平時的基本功,對學生進行聽力技能和方法的系統指導和訓練。
(2)為備戰高考,盲目、孤立地訓練“聽能”。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訓練不能孤立進行,而應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技能整合。只有與說、讀、寫有機結合,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聽能和語言綜合能力。
(3)以為訓練時間越長、材料越難,就越能提高聽力水平。為了提高訓練的效率,最好每天都安排一段時間訓練聽力,每次時間不宜過長;在選材方面,要選取難度適中、符合正常語言交際語速和語氣的材料,忌偏難、發音不地道的材料。
2.學生聽力理解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語音基礎不牢。主要體現在語音辨別能力低、語言連貫性能力弱等方面。英語朗讀中有許多重讀、連續、爆破、摩擦等語音變化,若不懂這些規律,聽者理解上就會有障礙。
(2)詞義語境判斷差。學生往往只注意根據單詞和句型孤立地判斷其意,而不善于根據上下文及語法結構做出符合邏輯的推測,因而顧此失彼。
(3)局限于聽懂個別單詞,不善于排除冗余信息。在真實語境中,要善于聽懂說話人的關鍵信息,無須將每個單詞都弄清。
(4)缺乏英語思維習慣。初學者習慣于先把聽到的信息譯成漢語,借助母語理解所聽內容,理解速度大大降低。因此,要善于將語音信息轉化為有意義的圖像,這有助于從整體上理解材料,抓住關鍵信息。
(5)缺乏文化背景知識。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了解越多,對英語的感悟就越深,聽力理解就越輕松。相反,如果對英語國家風土人情、背景文化(如俚語、成語和方言)、幽默、反語、暗喻和雙關語等不了解,就很難準確理解所聽內容。
三、提高聽力水平的具體策略
1.夯實語音基本功
學生在學習初期就要將音發準、記準,通過錄音模仿等方法及時校正;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連讀、弱讀、縮寫的語音及近似的語音、語調變化,加強模仿和聽寫,逐漸熟悉英語發音規律,提高對語音的辨別力、對語境的領悟力,從而培養他們的語感,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狀態。
2.做好預測
(1)聽前預測。聽前,教師通過分析標題,插圖,介紹情景等,導入相關詞匯和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推測和聯想;然后提出任務,讓學生明確聽的目的。如在聽“Holidays in the US”這段材料時,可根據標題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推測。
①How many holidays are you familiar with in the US?
②When do these holidays come?
③How do these holidays come?
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學生思維得以激活,有利于聽力的進一步進行。
(2)聽時預測。聽具有很強的未知性、隨機性和時限性,因此聽音時要善于利用前后句、上下文加以推測和判斷,特別注意利用關鍵詞、暗示詞、過渡句、話語標記及信號詞。
(3)聽后預測。這是指聽完錄音后針對問題進行前后聯系,對所聽內容進行補充、推理、分析和修正,從而提高理解的準確度。
3.精聽和泛聽相結合
“精聽”要細,使用正常語速的口語材料,一遍聽不懂再聽一遍,直到聽懂為止。“泛聽”宜粗,若有單詞或句子聽不懂,不要停下來,運用已聽過的材料和各方面知識,對所聽內容進行推測、想象和思考。泛聽過程中要注意捕捉關鍵詞,泛聽有利于培養整體理解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
4.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要教會學生加強有意記憶,可用便于辨認的簡單符號、字母或縮寫形式,把所聽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記錄下來,平時還可背誦范文、復述故事、重復句子等強化記憶。訓練中要掌握要點記憶、聯想記憶、概略記憶等方法,不斷提高記憶質量。
5.聽與說、寫、讀結合
(1)聽與說的結合。聽完后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介紹聽力材料的基本內容,或同學之間相互討論,都可以反映出對材料的理解程度。學生為了完成交流的任務必須認真聽,從而有效提高聽說能力。
(2)聽與跟讀的結合。跟讀有利于解決單詞的連讀、弱讀、同化等原因造成的理解錯誤。一邊聽,一邊跟讀模仿,做到邊聽、邊讀、邊思考,不但練習了聽力,還練習了語音語調。
(3)聽與寫的結合。學生聽過一段材料后,教師可要求其對所聽材料進行概括總結,或對整個材料進行完整記錄。
(4)聽與讀的結合。聽力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介紹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習慣用法及語用內涵,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積累背景知識,進而提高聽力水平。
6.讓學生接觸真實英語材料,培養英語思維習慣
受母語影響,學生聽時習慣將聽到的信息譯成中文,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對聽力材料的整體把握。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英語廣播(如VOA慢速英語,滬江英語等),欣賞英文詩歌朗誦、歌曲、原版影視,從而養成英語思維習慣。
四、結論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提供合適的聽力材料,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聽力水平,從而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英語學習及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習英語興趣,掌握語言交流技巧,了解跨文化交際常識,為將來更好地生活和服務于現代化國際化社會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寶榮.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中學英語教學目標的確定[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7(3).
[3]人教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新高中英語教與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