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燕
摘 要: 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理解學生發展的途徑: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接受新的學習,其發展會更好;學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與教師或更有經驗的同伴的社會交往而獲得。所以教師在實施有效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關鍵詞: 最近發展區理論 職高信息技術 教學啟示
一、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涵義及其對職高教學的意義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來的,其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能推動學生發展。
最近發展區理論倡導的教學觀恰好與我國當前職高信息技術教學倡導的素質教育相合,都是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現代發展式教學觀。高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自我形象開始確立,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隨波逐流;自尊心明顯增強;重視自己在群體中、家庭中的地位。高中學生生理上表現為精力充沛,容易沖動,內心想顯示自己的力量,又可能選擇不當,存在不穩定性和冒險性;心理上則表現為自控力差,紀律觀念淡薄,易出錯,信心不足,情感豐富,易于激動和變化,渴望異性朋友,往往分不清友誼與愛情。他們向往未來,幻想與理想交織。而職業高中學生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表現得尤其突出,個性鮮明。加上職高學生的生源結構比較復雜,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素質相差較大,所以教師如果引導得當,扮演“促進者”和“幫助者”的角色,就能挖掘職高生的潛力,展示美好的一面,幫助他們全面發展。
二、最近發展區理論對職高信息技術教學的啟示
1.最近發展區理論與學生
首先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存在“最近發展區”,就不得不要求老師顧及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希望在自己的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自己的教學計劃中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現行教材就在兼顧各層次知識受體水平的前提下,設置不同要求、不同難度、不同領域的內容,不僅加強學生對基本能力的培養,而且為學生進一步的創新自主學習打開出口,讓學生成為學科學習中的主體,更讓教師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推動之下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與時俱進,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教育目標。具體表現在《中職計算機專業高級教程》除有學生在日常與電腦和網絡應用中常見的基礎工具知識以外,還適量增添這些知識的簡單背景,甚至是更深層次的技術理論性知識;“多媒體技術應用”則為學生提供很多視頻、音頻和動畫的制作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動手的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將個人的藝術創意與所學到的技術性知識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語言程序設計”方面的知識則為善于洞悉事物本質的學生提供很好的機會,有助于他們更理性地探究計算機的神秘世界,并懂得如何運用計算機語言知識實現人類對計算機的控制與利用,并成為此方面才能優異的學生的就業目標。
其次,教師要“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上要注意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因材施教”。它從孔子時代一直沿用至今,給無數的家長和老師寶貴的建議。而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傳入又給“因材施教”以新的內涵。在維果茨基看來,僅僅依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教學是保守的、落后的,有效教學應超前發展并引導發展。從這一觀點看,因材施教原則需進一步發展、更新,教師不僅要以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而教,而且要以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而教。對新生現有水平進行調查,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對已學過Windows基礎的學生,在其他學生學習Windows基礎時他可以自學flash或其他他感興趣的東西,上機時他必須完成要求的Windows任務,再進行flash制作或其他制作。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多花些精力,在顧及大多數學生的同時,留心引導先行一步的學生更上一層樓,這是在現在的分班體制中較好的因材施教的方法。
教師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講解不可能也不必面面俱到,如病毒的講解在上課時講清其概念、特點、傳授、防治,至于當前出現的一些病毒及防病毒軟件則可讓學生搜集、用少量時間供其發布,這樣既能拓寬知識點又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又如一些基本制作可精講基本的,更多的是讓學生上機時發現,老師可以適時總結學生的發現,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本知識點廣度的掌握。
2.最近發展區理論與課堂教學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習與發展是一種社會和合作活動,它們是永遠不能被“教”給某個人的,適合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構筑自己的理解。教師可以在學生的進步中,找到一個合適的“腳手架”,盡快地發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求更快地達到學生潛在的水平。這個“腳手架”可以是同伴的幫助,教師的提示或暗示,出聲思考,抑或只是教師對學生在作業時的書籍或者是學習方法的推薦。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腳手架”,教師都要適時提供、適時去除。如果一味地給予“腳手架”,學生難免會出現依賴心理,不僅不能更好地發展,反而會退步。
合理的教學策略創造了新的最近發展區,也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更有效。當前課堂教學出現像支架式教學、建構式教學和發展性教學等模式,都可以用在職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通過解決問題進行學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上信息技術課,由于操作水平不一樣,有些學生感覺老師講的已經會了,就自己操作電腦,不聽老師講解。所以教師要扮演好導演角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本節課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表格信息加工”的內容時,教學重點是借助數據加工工具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挖掘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在實施教學時,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如在學生掌握電子表格數據輸入的基本方法后,根據情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素材,為學生提供沒作統計的考試成績表等,讓學生學會運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方法,同時體會利用信息技術處理信息的優越性,引導學生通過嘗試、比較、分析數據,發現、提煉蘊含于數據中的信息,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會數據信息處理的過程和方法。
“適時”提供給學生支架的這個“適時”,很大程度上跟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經驗及學生的性格氣質都有很大的關系。教師結合高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設計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合理安排教學任務,讓學生親身經歷處理信息、開展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和反思解決問題的各環節及效果,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在“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以一份成績表為例,提出問題求兩個人的成績總和。學生會采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基礎將求和的項依次累加迅速得出結論,接著提出求20人的成績總和,采用剛才的方法是否太煩鎖?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利用EXCEL軟件中“∑”求和,完成操作。接著及時指出,Excel有許多現成的函數,這些函數就放在“f(x)”中,并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嘗試求20人的平均分等。整個教學過程并非讓學生“接受學習”,而是啟發學生不斷地探究、發現,從各種特殊事物中歸納出方法與結論,并將這些方法應用到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應強調的是,發現學習需要以一定的自學或接受學習為基礎。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作及時的點撥,讓學生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善于學習且樂于學習。
3.最近發展區理論與自主學習
自主性學習是相對于“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而言的一種學生在沒有他人監督情況下所采用的學習模式。這跟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有關。由于職高學生生源的特征,自修課只要沒有教師安排的作業或分發的試卷,學生馬上就會無所事事不知該干什么。而職高信息技術課程綱要規定學生上機時間不少于總學時的70%,這就是說本門課程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學中進行的,教師給予恰當的組織引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很重要。了解自身的最近發展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制訂學習計劃。學習者對于自身最近發展區的發掘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習,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教師來說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最經發展區似乎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了解自身的潛在能力相對簡單。
4.最近發展區理論與復習與自我評價
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時候無法保證完成學習任務與進行知識的積累。這時師生要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學習教育過程中的不足,對不適合自身的方法加以修改和完善,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讓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是否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向自己的潛能靠近。尤其是在復習之前最好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調整學習的策略以便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知識上的準備工作。在掌握與了解中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然而如何縮短差距,如何真正掌握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評價的意義在于施加積極的影響:激發學習者學習的熱情可保證下一階段的學習活動順利地進行;我們要將所學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在實踐當中才是掌握,在未來的運用中能與其他知識融會貫通才是真正做到完成這一階段的最近發展區。每位學習者對于學習某種技能的能力不同。學生通過教師的幫助可以測定自身的現有水平、接受能力、認知能力等,包括水平測試和單項測試。學生不僅可了解自身的綜合水平,而且可了解自身的各項水平,找出自身在某項特定技能上的最佳學習時間與期限。然后在這最佳期限內對于自身制定適合的時間強度,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最好的效果。
總之,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理解學生發展的途徑: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接受新的學習,其發展會更好;學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與教師或更有經驗的同伴的社會交往而獲得的。所以在實施有效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選擇恰當的活動目標,使學習任務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而不至于過難或過易。在課堂教學實施時,應對學生進行動態性的評估,提供適當的“腳手架”以幫助學生成功通過最近發展區,并依據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等修正教學的過程,在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漸拓展新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一定教學不斷促進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向前推移,只有這樣,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才會有效。
參考文獻:
[1]麻彥坤.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對維果茨基思想的繼承和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6(01):154-160.
[2]蔡曉云.建構主義理論在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852-854.
[3]鄒衛國.信息技術課堂傳統教學模式向新型課堂模式的轉變和優勢[J].考試周刊,2013(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