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美
摘 要: 厭學是中學生學習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一個讓教師、家長棘手的問題,也是班級管理中的難題。怎樣幫助厭學學生,使他們積極投身到快樂的學習之中,變厭學為樂學,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文章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 中學生 厭學原因 幫助辦法
本學期期中考試之后,根據考試成績及平時觀察,我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有厭學情緒。表現在不少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這種現象對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危害。近期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認真思考,找到了學生產生厭學的原因和處理這種問題的辦法,現闡述如下,希望能引發共鳴。
一、厭學產生的原因
1.與落后的教育觀念有關
長期以來,學校教學活動主要圍繞升學的指揮棒轉。有關部門和社會對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主要以考試成績、升學率為標準。學校教育很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師在抓學生成績面前仍然不敢有半點放松。中小學生的作業量在“減負”熱之中或之后都沒能實質性減少。增加作業量來換取成績,把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還在流行。在教學過程中,必然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特別是忽視后進生。加劇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使部分學生不斷產生學習困難,導致厭學。
2.家長的原因
有的家長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沒有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如打牌、賭博等,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蝕。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盲目從眾,要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放學或者節假日,讓其參加各種“特長班”,違背孩子的意愿。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聽之任之,認為“樹大自然直”。受金錢社會的影響,經常在孩子面前做賺錢致富的宣傳,扭曲孩子的價值觀。有的家庭不和,夫妻經常吵鬧、打架、甚至鬧離婚,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無法安心學習。還有的家長雙雙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他們對孩子過分溺愛,缺乏監管力度,使學生我行我素,造成學習困難,等等,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厭學的原因。
3.個別教師的不良師德的影響
教師的不良影響是導致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教師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壓力下,在教學中重視優、中等學生,忽視差等生。對成績好的學生重點保護,甚至偏袒。對成績不好的學生的態度冷漠、生硬、粗暴,動不動就諷刺、挖苦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師生之間毫無感情,學生見了教師如同老鼠見了貓,教師對學生毫無向心力,導致學生對教師所教課的離心力大;親師才能重道,學生由愛老師過渡到愛老師所教這科知識的比例相當大。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有的教師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盲目,大量地布置作業,搞題海戰術,擠占了學生的休息、娛樂時間。這種重負擔、低效率的教學方法使厭學學生的學習成績毫無長進,更增加了厭學情緒。
4.與人際關系差有關
有的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差,雖然經過多次努力,但還是一次次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在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愿望,品嘗到的只是失敗感、乏味感。逐步形成了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的觀點,從而產生厭學情緒。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學生人際關系差,經常與同學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學都不喜歡他,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厭學心理。
二、解決厭學問題的辦法
學生厭學的原因還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上幾種原因。改變學生厭學現狀,是學校、老師、家長、包括厭學學生都期盼的事情。下面談談我思考的幾種方法。
1.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要改變原始的教學理念,積極采取措施,改變學生厭學現狀。可以讓優生和差生幫扶結對,幫弱促強。教師要經常找后進生談心,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學習信心。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在課堂提問時,向他們提出比較淺的、簡單的問題,答對了及時鼓勵,這樣他們就會產生一種“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答錯了,教師也不能埋怨和訓斥;批改作業時,對困難生進行面批。考試后,找出困難生的進步,多加鼓勵。還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讓學生列出自己有過的成功之舉。讓學生接受同桌和周圍同學對他學習上的某一點好的行為習慣的贊賞等。這樣在愛撫和激勵中幫助學生樹立樂學的信心,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內驅力。讓他們由消極被動學習向積極主動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改變厭學情緒。
2.更新教學觀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傳統的師生關系,樹立一種新型教學觀:教師要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管理者和推動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好,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學,不培養自學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在教學這一雙邊活動過程中的參與程度,由消極被動地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此外,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在完成適量作業后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活動,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
3.讓學生感受關愛,親其師信其道
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當師生關系融洽,學生覺得老師喜歡他、欣賞他時,學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有勁。當學生與教師關系緊張時,他們會覺得老師看不起他,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學了。因此,教師應深入學生中,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在摸清情況的前提下,進行分析歸類。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找到師生心連心的通道,贏得學生的信賴和配合。
4.為學生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臺
大多數“厭學生”由于長期得不到表現自己的機會,經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消沉,以為自己是一只永遠飛不上天的“丑小鴨”,因而自暴自棄。因此,教師應設身處地地為他們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臺。比如組織“故事會”、“演唱會”,“朗誦會”、“體育競賽”、“小發明”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這樣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從而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感到成功的喜悅,進而逐步消除厭學情緒,樹立自新上進的信心,以嶄新的姿態融入溫暖的班集體中。
總之,厭學的原因是多樣的,厭學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厭學學生并不是無可救藥。對于厭學學生,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從而有效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涂又光.論人文精神.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