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偉
為人父母也是一種職業,需要特殊技能才能培養出優秀孩子……初聽教育家朋友這番理論,我大吃一驚,半信半疑地問:這當父母的還要拿執照?
朋友說:“你可別不信,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正確,孩子以后肯定不會優秀。”朋友循循善誘,臨走又送我一本他自己編輯的小冊子《父母執照培訓指南》。回家后,我每天認真閱讀,茅塞頓開。
我決定就照朋友的方法,讓自己能盡快拿上“執照”,科學引導兒子學習成長。
急脾氣的我先從情緒上改變自己——學會聆聽孩子的聲音。那天,兒子回家后一身泥水,按照以往的慣例,我會不分青紅皂白,打兒子一頓手心再說。這次,我克制住情緒,耐心聽兒子說:“今天陳民和方齊打架,我去拉,結果被方齊推倒了。我沒還手……”我微笑著說:“兒子,你做得對,同學打架,即使誤打到你,也不能還手。要把老師叫來,看到底是誰的錯,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奇怪地說:“爸爸你怎么變了?”我說:“爸爸也是人,也需要學習,不能亂發脾氣。你以后要監督爸爸哦!”
兒子有時候玩電腦沒時間概念,一玩就三四個小時,催他好幾次才去睡覺。又是周末了,我提前對兒子說,做完作業,只能玩一小時電腦,不能超時。“電腦玩多了對眼睛不好,而且玩游戲容易上癮。你現在還小,要以學習為重。如果不聽爸爸的,玩超時了,可是要受到懲罰!”我和顏悅色地說道。兒子點點頭。結果,還不到一小時,兒子就下線了。看來和顏悅色地說教好過聲嘶力竭地吶喊。兒子也知道玩電腦多了是錯誤的。
還有一次,兒子在外面和小伙伴踢球,結果把鄰居張大爺家的玻璃打破了。我本來是要帶兒子去張大爺家去認錯的。可我突然想看看兒子自己是如何處理這件事。于是我假裝不知道,偷偷看事態的發展。結果兒子主動從自己的存錢罐里拿出壓歲錢和小伙伴一起去張大爺家去賠禮道歉。看來,兒子是能獨自承擔責任的。如果我還是照以往一樣去替兒子承擔責任,兒子就會以為每次犯錯,都會有父母來為自己撐腰,卻忘記了自己是犯錯的主體。自己的錯誤要自己承擔,這樣才能在今后的經歷中逐漸成長起來,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以前兒子向我表達親昵,如果心情愉悅,我也會開心地陪他玩耍。可當工作不順利或心情欠佳時,兒子撒嬌讓我陪他玩游戲,我就會說:“你怎么這么煩啊!”其實,我是想說我很累,但是兒子卻很失望,以為我不喜歡他,默默地回自己房間。我想和兒子成為朋友,讓他能充分體會到我的生活感受。我還盡量抽時間陪兒子,讓他能真正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懷和愛。真實、溫和、有效表達我的感受后,兒子和我走得越來越近。
我讓兒子給我打分,看我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有沒有成效。兒子不客氣地打了60分,說:“需要改正的地方還有很多,繼續努力!”看來,我離兒子理想中父親的距離的確還很遠,這個父親執照還真是不好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