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迎新
說來慚愧,因為工作在外地,我沒和兒子的老師打過一次交道,家長會也一直是他媽媽參加。現在調回來工作,我便義不容辭承擔起這項任務。但這次的家長會,兒子是不希望我去參加的,因為他之前的第一次階段考試成績并不理想。他把分數和排名告訴了他媽媽,對我則是打算瞞天過海。
鑒于此,我故意裝糊涂,裝作啥都不知道。家長會那天吃午飯時,我跟兒子約定,等家長會開完后,我們再交流一下。
從學校體育館大會場回來后,我跟其他家長一起回到各自孩子所在的班級,與授課老師們見面,聽取他們對孩子近階段情況及考試成績的分析。
走到兒子所在的教室,我迫不及待地坐到兒子的座位上(我特意問過兒子他的座位位置),生怕別人搶了去。第一次參加兒子的家長會,我把自己想象成他,聆聽老師的講話,感受他的學習和生活。我想,這樣短暫地做一回他,能讓我更多地“共情”兒子的所思所想吧。
班主任講完話后,各位授課老師上臺輪流講話,我用心地聆聽、認真地筆記。毫無例外地,每位老師都說到了階段考試,除了點評,還有個別的表揚。我很期待他們的口中能說出兒子的名字,但還是失望了,那并不理想的成績就是原因。匆匆瀏覽了一下教室墻上張貼的紅榜,兒子的成績果然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失望。
在聽的同時,我就在思考著與兒子的對應點。結合對兒子的觀察了解,我條分縷析出與兒子交流的關鍵點,思忖著怎樣幫助他分析、反思和修正存在的不足。
在兒子的座位上,我就已經列出了與兒子交流的重點,那就是:調整心態和態度,養成有益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平凡的人每天有進步就是優秀!
家長會開完后,我從教室出來,兒子已經等待許久,明顯有些忐忑不安。我給了他一個微笑,一把攬過他的肩膀,說:“走,帶我吃晚飯去。到你學校來了,你請客喲。”在學校食堂,我們邊吃邊開始聊。
“我很高興你能有一個小小的挫折。”兒子聽到我的話,有些驚訝。
我繼續說道:“記得我給你說過挫折教育吧?挫折才會促使你冷靜地反思,有反思才會有比成績更重要的成長。我更希望看到你的成長。”兒子想了想,點了點頭。
“我先聽聽你自己的分析好嗎?”兒子開始說他不夠認真、有些粗心等等。我搖搖頭說:“我認為這不是最主要的。”我指指他的胸口,接著說:“你沒做好心態的調整才是關鍵。我知道你還沉醉在順利考取名校的驕傲里,有些自滿。”我舉出我們每周末電話交流時,他對個別課程及老師的不滿、不愿按照老師的要求設置錯題本、頑固堅持自己的某些學習方法、對校園氛圍的挑剔等。“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你的身心還沒完全融入這個環境,甚至是有些抵觸。面對學校,你連喜歡都談不上,又談何接受?面對老師,只有你喜歡和欣賞了,才會樂于從他身上吸取你想要的東西。”
“兒子,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是健康成長的必須。愛好學習、喜歡鉆研、有上進心,這都是你的優點,但你只有先融入大海,成為其中的一滴,然后才有可能成為浪花呀。”
兒子在思考了,他聽進了我的話。我編寫了兩句話,建議他貼在抬眼就能看到的位置。“這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將給我飛翔的勇氣和能力;這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跳板,助我向理想和未來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