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當前,虛擬社會的公共安全管理問題已經上升為一個事關國家政治穩定、經濟有序、道德規范、社會和諧的全局性問題,必須將其放在國家戰略高度加以審視。雖然各地在加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總體看,仍存在管理不到位、觀念落后等問題。為此,應在改革創新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完善虛擬社會立法、夯實技術基礎等方面下功夫。
關 ?鍵 ?詞: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D630.8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15)01-0060-04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簡介:劉靜(1975—),山東泰安人,中共煙臺市委黨校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2014年度山東省軟科學課題“山東省加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RKA06008。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與之應運而生的虛擬社會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影響并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娛樂的方方面面,隨之而來的網絡詐騙、病毒攻擊、侵犯隱私等各類虛擬社會公共安全問題也頻繁發生。因此,加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在實現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一、我國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的經驗
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立足實際,在網絡虛擬社會開辟了創新社會管理的“第二戰場”,探索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新模式。尤其是作為網絡大省的山東省,在加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具體做法如下:
(一)搭建網絡平臺,加強輿論引導
網絡是反映社情民意、加強政府部門與廣大群眾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山東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網絡輿論引導工作。2012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要重視網絡輿情,了解包括微博在內的社情民意。這是“微博”這一網絡新詞第一次被寫入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中。當前,山東省各級地方政府和部分單位、部門也相繼開通了政務微博,通過“政務微博”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在了解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完善信息公開、加強輿論引導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山東省各地還采取以下措施加強網絡輿論引導:一是加強正面宣傳,形成網絡正面輿論強勢。各級地方政府主動設置政府議程,用正面的聲音占領網絡思想陣地。二是加強輿情監控,有針對性地引導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山東省各地市建立了完善的網絡輿情匯集、研判和處置機制,全天候對網絡新聞、論壇、微博等信息進行監控,從而做到對網絡輿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1]三是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和省、市、縣三級政府網上信箱以及省內重點新聞網站的“網上民聲”等信息載體,傾聽民意,回應訴求,并建立了完善的留言回復辦理機制。2003年5月,國內第一個具有網絡問政性質的平臺——“網上民聲”在山東煙臺誕生。2009年10月,“網上民聲”欄目經過6年的發展和積淀后,一舉榮獲第19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該欄目的宗旨是“服務民生 共建和諧”,為公眾與政府部門、窗口單位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了雙方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對公眾而言,主要是為其提供一個表達民意、反映問題、參與決策的渠道,并致力于民意疏通,問題解決,使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和參政議政的權利得到保障;對政府部門而言,為其提供了一個了解社情民意、匯聚民智的窗口,起到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作用。
(二)打擊網絡犯罪,維護網絡秩序
近年來,山東省出臺了多項措施,加大打擊網絡色情、網絡造謠與傳謠等違法犯罪力度,維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秩序。一是山東省公安廳成立了網絡安全保衛部隊。負責維護信息網絡領域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維護網上公共秩序,保障信息網絡安全。制定了全省信息安全政策和技術規范;指導并組織實施全省公共信息網絡安全保護、互聯網違法信息監控和情報信息收集、信息網絡違法犯罪案件的查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協助承辦跨省信息網絡違法犯罪案件。二是在全省各地市公安局成立了“網絡安全監察支隊”,下設“網安警衛室”,對網上反動、淫穢、賭博等有害信息進行監控,同時負責打擊黑客攻擊破壞和計算機病毒傳播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應急協調工作。三是全省各地市公安局不斷采取新方法、新模式全力開展網上維穩,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其中,青島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創新網絡案件偵破新模式值得推薦。他們通過深入開展一系列“整治網絡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向網絡犯罪宣戰。特別是從2013年8月1日起,青島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組織全市網警部門集中開展了“打擊整治網絡淫穢色情”、“集中整治網絡賭博”、“打擊黑客攻擊破壞”等專項行動,為期5個月,取得了較大的戰果。在行動中,青島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采取多項措施,有效整治和規范了青島市的網絡秩序,如多警種聯動合成作戰、違法犯罪線索有獎舉報和集中串并、重特大案件專案偵辦等。通過這些舉措,維護了虛擬社會的治安,被廣大市民稱為虛擬社會里的“守護之神”。
(三)加強網絡執法,凈化網絡環境
近年來,山東省不斷加強網絡監管工作,努力打造健康和諧的網絡文化環境。一是在全省各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設立“文化市場執法大隊”,依法對各地市網絡音樂、美術、娛樂及音樂美術類音像制品的網上傳播進行審核和管理;對全省各地市視聽節目的網上傳播進行審核和管理,對違法違規設立和傳播視聽節目的網站進行監控、查處,提出封堵意見。 二是加強對網吧的監控。山東省是全國第一個建成網吧監控平臺,第一個實現省市縣三級網吧監控平臺聯網運行的省份。[2]網吧監控平臺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依靠人力管理網吧的現狀,提高了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技含量,實現了“一只鼠標”管住全省網吧的目標。三是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013年6月,山東省網絡文化辦公室聯合多部門開展六大專項行動,對規范網站新聞信息服務秩序、非法網絡公關行為和淫穢色情信息、政治類有害信息等進行專項治理。
二、我國加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伴隨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化,其“雙刃劍”的作用也愈發明顯,在引領人們進入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時代的同時,也不斷催生出許多新的虛擬社會管理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發展態勢,全國各地雖然加強了對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的管理,但是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足與缺陷。
(一)管理理念比較落后
面對虛擬社會給現實社會帶來的挑戰和沖擊,我國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理念亟待更新,但部分地方政府的一些做法和觀念依然受制于現實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的經驗,部分官員對虛擬社會仍然沒有足夠的了解和重視。主要表現為:一是漠視。部分地方政府對互聯網的特點、作用、規律缺乏足夠的認識,對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缺乏了解,對網民在網絡上的言論缺乏重視。他們往往割裂了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密切聯系,認為網絡社會是虛擬的,無法影響現實社會。對網絡監督、網絡問政、網絡輿論等漠不關心,導致政務不公開、決策不透明,在網絡上怨聲四起時,政府卻無動于衷,由此導致的網絡輿論事件時有發生。二是恐懼。頻頻掀起的網絡監督、網絡反腐風暴對政府及官員負面新聞的曝光度影響著部分領導干部,使他們對網絡負面信息心存恐懼,生怕部門、個人形象受損,往往“談網色變”。三是敵視。在虛擬社會的監督下,政府決策、行為受到了一定的約束。部分地方政府及官員受傳統的官僚主義作風的影響,不愿被監督,對網絡負面言論采取敵視的態度。
(二)立法滯后, 管理工作無法可依
與虛擬社會的高速發展相比,我國有關虛擬社會的立法略顯緩慢。一是立法層次低,效力不強。在現有的有關虛擬社會法律法規中,只有《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其余都屬于部門規章,而且由于存在工信部、廣電總局、公安部、工商總局等多個管理部門,部分職權的交叉使得這些部門的規章容易沖突,缺乏權威性。二是存在立法空白。比如在微博、社交網絡、微信、飛信、米聊等新技術、新業務的管理方面,依然沿用十多年前的《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缺乏有針對性的管理規定。在現實中,由于對網絡集群事件沒有專門的立法,導致了網民的某些網絡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規范或懲罰。三是對互聯網企業和網民的權利保護力度相對較弱。比如當前的部門規章大都從政府管理的角度出發,讓網站經營者、網絡接入商、網民承擔各種各樣的義務,過分強調網絡活動者的責任,對網絡數據、個人隱私等權利保護的規定相對欠缺。
(三)網絡運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不強
要創造良好的互聯網環境,形成文明上網的氛圍,需要更多的社會責任與社會良知作支撐,特別是對于網絡運營企業來說,必須要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但目前一些網絡運營企業、網絡服務提供商忽視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管理責任,盲從市場規則,拓展各類網絡業務,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了吸引公眾注意力進而吸引廣告商的資金投放,盲目追求點擊率,追求快速、獵奇、抓人眼球,置信息的準確、來源可靠、公正和完整等基本原則于不顧。
(四)部分網民道德缺失
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自己上傳的每一條網絡信息負責,堅決抵制虛假和不良信息,防范網絡謠言,是每個網民應盡的義務。但現在互聯網上存在著大量的不道德、不健康的行為。比如在BBS、論壇恣意辱罵,網絡水軍、網絡侵權現象嚴重,在微博、微信中任意散布謠言,通過人肉搜索惡意揭露他人隱私,傳播垃圾郵件,網絡色情聊天等等。這些不文明行為反映出部分網民道德的缺失,嚴重影響了虛擬社會的安全與和諧。
三、加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的對策
(一)創新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理念
實踐證明,觀念進步是社會變革的先導。虛擬社會背景下的政府必須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樹立開放開明的社會管理理念。一是強化重視網絡的理念。虛擬社會是現實社會在網絡上的一面鏡子,只有了解虛擬社會中網民的所思所言、所作作為,才能充分把握社會發展的脈絡和政府施政的民意所向。各級黨委、政府及官員應端正態度,深化對網絡輿情的認識,把網絡民意視為施政效果的重要參考,消除對虛擬社會的偏見、歧視甚至敵視,廣納網絡民意,改善施政效果。二是強化“管好網絡”的理念。虛擬社會的開放性、匿名性帶來了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多發的問題,不斷地危害著虛擬社會的公共安全,并將負面作用輻射到現實社會。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網絡違法行為的危害性,徹底消除“網絡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無須管理”的誤區,把依法管理、長效管理、有效管理擺在突出位置,創新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方式,以管理促發展,以管理保發展。三是強化用好網絡的理念。互聯網的影響深入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級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提升政府施政的效果,以實現加強虛擬社會管理的目標。
(二)與時俱進,積極推進虛擬社會立法
互聯網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新業態層出不窮,要進一步加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必須要有法律法規的強有力支撐,實現依法管理。一是提升立法層次。目前,虛擬社會管理的依據主要是各部門制定的規章,法律效力低。應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啟動虛擬社會立法管理工作,重新制定虛擬社會或互聯網管理的法律框架,并與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等法律進行有效銜接。另外,針對網絡信息安全、網絡經濟安全等涉及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高層立法機構制定《互聯網安全法》,以保護網絡空間的安全。二是立法的專門化。對下一代互聯網的微博、微信、米聊等新技術、新業務,對電子交易、電子支付等金融支付的新興服務方式,對網絡暴力、網絡集群、網絡水軍、網絡色情等新出現的違法現象,應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彌補法律空白,做到管理上的有法可依。三是立法的協調性。目前,虛擬社會管理呈現出多管齊下的局面,各相關部門都根據自身的職責頒布規章制度,這些規章之間缺乏一定的協調性。對此,應加強各部門之間在制定規范性文件時的協調性,提升其可行性。
(三)夯實技術基礎,保障網絡信息安全
加強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管理,光靠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遠遠不夠,必須夯實技術基礎,提升駕馭新技術、管控新業務的能力,做到以網治網、以技術管技術。一是提升虛擬社會的安全防護能力。深入研究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前沿科技,充分認識新技術給虛擬社會網絡信息安全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制定對策,保障虛擬社會的正常運轉。積極跟蹤木馬、病毒、黑客等危害虛擬社會公共安全的技術,研究應對措施,保障網民、企業乃至國家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二是提升虛擬社會的管理能力。微博、社交網站、BBS、論壇等是網民活動比較頻繁的場所,也是有害信息泛濫的地方。目前,依靠人力的管控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對海量信息進行管理的要求,必須通過技術進步,提升管理能力,遏制網絡不良有害信息的泛濫。三是提升虛擬社會網絡輿情獲取和分析的自動化水平。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研發基于虛擬社會海量信息的輿情監測和分析檢測系統,提升監測效率和邏輯分析能力。
(四)加強網絡道德自律
⒈網絡行業組織自律。網絡行業組織發布怎樣的信息,對什么樣的信息采取什么樣的態度,都直接影響著網民對信息選擇方面的偏好。如何遏制虛擬信息、黃色淫穢信息,將健康有益的信息傳播給廣大網民,需要網絡行業組織建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建立行業網站的自律機制,引導業界依法、誠信、文明辦網,形成安全有序的網絡經營服務環境。2004年6月18日,我國就制定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但簽約網站數量不多,履行效果難以盡如人意。2013年9月16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全國婦聯指導全國百家網站(人民網、新華網等等),啟動了以“綠色網絡 助飛夢想”為主題的網絡關愛青少年行動。該活動號召全國網絡媒體都積極地參與到傳播健康網絡文化、關愛青少年的行動中來,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建和諧的網絡環境。山東省的主流媒體網站齊魯網、大眾網也參與其中。
⒉網民自身自律。道德本身具有自律性,現實社會要求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所有網民都應增強自律意識,自覺遵守虛擬社會的公共道德。因此,網民要約束自己的網上行為,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維護正常的網絡運行秩序,構筑起網絡道德的“防火墻”。2013年8月15日,中國互聯網大會就企業、網民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傳播網絡正能量,達成共守“七條底線”的共識。這“七條底線”具體包括: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3]筆者認為,所有網站和網民都應增強自律意識和底線意識,共同遵守這“七條底線”,為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靜.煙臺市加強虛擬社會管理創新研究[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3,(01).
[2]山東:加強網吧監控工作 打造健康和諧網絡文化[EB/OL].http://www.scio.gov.cn/wlcb/yjdt/Document/389903/389903.htm,2009-08-19.
[3]中國互聯網大會倡議共守“七條底線”[EB/OL].http://news.qq.com/a/20130815/018416.htm,2013-08-15.
(責任編輯:牟春野)
A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of Virtual Society in China
——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Liu Jing
Abstract:Currently,the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of virtual society has risen as a global matter concerned with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tability,the order of economy,ethics and social harmony which must be placed o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review.Although the country has taken certain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of virtual society,an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there still exist problems such as the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and the concept is not fitful.Therefore,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as of virtual social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the perfection of the virtual social legislation,and the compaction of technology basis.
Key words:virtual community;public safety;management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