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志芹
蘇氏三父子中最有成就的是蘇軾。他成為文學大家的秘訣是什么呢?
蘇軾十歲那年的一個早春夜晚,父親蘇洵以“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詩教授他作文之法,他讓蘇軾在兩句詩中各加一字,成為既合實景又有韻味的詩句。蘇軾迎著拂柳的輕風,望著弄月的梅花,脫口道:“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父親嫌句子“太平淡,缺乏韻味”,要他“再看看,再想想”。
蘇軾略一思索:何不改成“舞”“隱”二字呢?于是高興地說:“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父親聽了,微微頷首,但仍不滿意:“有點意思了,但還嫌平了些。一定要多多觀察、細細揣摩。”
聽從父親的教導,蘇軾一邊觀察、一邊思考,竟至寢食難安。望著婆娑的樹影在和風中搖曳,皎潔的月光將梅花氤氳成一層薄煙,靈感頓時躍上他的心頭:“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好個“扶”和“失”, 輕盈的楊柳在春風的撫弄下搖擺,梅花與月色相融莫辨,景活了,詩境也新了。
蘇軾為什么能成為一代文學大家,同學們從這個小故事中能找到答案嗎?語文學習在大量閱讀吸收的基礎上,一定不要忘了“多多觀察,細細揣摩”,這樣,你對生活的思考就能找到最恰當的詞語表達出來。正如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的那樣:“你所要說的事物,都只有一個詞來表達,只有一個動詞來表示它的行動,只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因此,就應該去尋找,直到發現這個詞、這個動詞和這個形容詞,而決不應滿足于‘差不多’……”
還記得賈島的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嗎?其中的“敲”字可是他經過了一番忘我地“推”來“敲”去的琢磨之后“敲”定的,這才有了此一千古名句。同學們假如能夠多觀察、細揣摩、善推敲,功夫用足,自然會妙語如珠、落筆生花,語文學習就會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同學們,運用你的五官與大腦,多多地觀察思考,細細地揣摩推敲,去尋找那個能夠表達你思想的最恰當的詞吧。在尋找的過程中,你會自然地把語文學習變成日常快樂的生活;而在快樂的生活中,你將體驗到游戲語文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