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自測題
(滿分:100分 時間:100分鐘)
陳玉劍
一、 基礎練兵場(25分)
1. 古詩詞名句默寫。(10分)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觀滄海》)
(2) 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___________。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_________
_______!(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 _________________,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4) 懲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
(5) _________________,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6) 《觀滄海》中通過大海吞吐宇宙的氣象,領略到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宏大抱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7) 《山坡羊·潼關懷古》中用議論揭示了封建政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的句子是:興,百姓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組成語全都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是( )。(3分)
A. 溫故知新 杞人憂天 毛遂自薦
B. 門庭若市 舍生取義 刻舟求劍
C. 守株待兔 完璧歸趙 豁然開朗
D. 聞雞起舞 破釜沉舟 三顧茅廬
3.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 李克強在南京看望青奧會志愿者時,稱贊他們在服務工作中展現了社會道德的精神力量。
B. 最新研究認為:在學習中,如果你無計可施時,適當地分心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C. 我們要讓中國文化的精髓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D. 電視讀書節目不僅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更是一種姿態和風范,代表著電視臺的人文氣質。
4. 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肉食者鄙(這里指目光短淺) 又何間焉(參與) 懼有伏焉(埋伏)
B. 孰視之(同熟,仔細) 王之蔽(受蒙蔽)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C. 舉于士(獄官) 人恒過(過失) 而后喻(明白,了解)
D. 存亡之秋(季節) 陟罰臧否(評論人物好壞) 痛恨于桓靈也(痛心遺憾)
5. 回憶名著《朝花夕拾》,回答后面的問題。(6分)
(1) 魯迅在《瑣記》中記敘了為了“尋別一類人們去”就選擇了無須學費的南京_______。
(2) 《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學習生活,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并說明了在仙臺醫專時_________的重要經歷。
(3) “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句話出自哪篇文章?表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樣的主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精品屋(35分)
(一) 閱讀《江城子·密州出獵》,完成6~7題。(4分)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 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6. “親射虎”“遣馮唐”的典故分別表達了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請寫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蘊含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短文,完成8~11題。(10分)
【甲】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論四端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選自《孟子》)
8.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 茍:____________________ (2) 辟: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喪:__________________
9.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1)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人皆有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
B. 舍身而取義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C. 故不為茍得也 既克,公問其故
D. 賢者能勿喪耳 陳勝者,陽城人也
11. 孟子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乙文中哪句話的觀點與之相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題。(8分)
馬,人類無言的朋友
佚 名
①“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杜甫為我們描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傳神地展現了馬的強勁豪邁,讓人有一種馬鳴風蕭蕭之感。
②馬是大型哺乳動物,四肢強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覺器官發達,眼大位高,視野開闊,記憶力、判斷力都很強,方向感也極準確,因而居六畜之首。它給人的印象是憨厚、誠實、純樸,又和人有方方面面的親密關系,于是,就有了許多佳名美譽:烏騅、赤兔、八駿、九逸、天馬、寶馬、汗血馬、白龍馬、千里馬等,這些佳稱,無不流露出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③馬以速度見長,是古代交通工具的最佳之選。汗血馬,傳說中的良馬,產于大宛,汗水從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內可以跑千里路。
④馬在古代也是建功立業的功臣,“馬到成功”由此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馬之功居其半,兵馬俑可為一證。唐太宗連年征戰,六駿戰功顯赫。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兩大洲時,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沒有任何動物能像馬這樣深入地影響著人類的歷史。可以說,人與馬所組成的騎兵部隊是最具威懾力的軍事力量,幾千年的刀光劍影中,馬和人一起創造了歷史。
⑤正因為如此,馬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成語、俗語記載了這一切:“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做事更有把握,“老驥伏櫪”比喻人雖老而壯志猶在,“千里駒”卻是褒獎年青才俊的好詞。文學藝術中也有它的身影,如陸游的“鐵馬冰河入夢來”,歷史故事中有王亥馴馬、九方皋相馬,唐代的韋偃、近代的徐悲鴻等為之傾倒而作畫,二胡曲《賽馬》也是為它譜寫的贊歌。
⑥時至今日,人們還要高聲呼喚龍馬精神……這一切無不說明,馬和人類同生死、共榮辱。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風雨雨,它已成為我們人類無言的朋友、忠誠的伙伴!
12. 文章引用杜甫的詩句做開頭有何好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本文介紹了關于馬的哪些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④節中的畫線句子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第⑤節提到了徐悲鴻為馬傾倒而作畫。右面是徐悲鴻筆下的一幅奔馬圖,請用一段說明性的文字向大家介紹這幅畫的特點(能用上繪畫方面的術語更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題。(13分)
逃跑的馬
劉亮程
①跟馬沒有長久貼身的接觸,甚至沒有騎馬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這樣簡單的經歷。頂多是牽一頭驢穿過浩浩蕩蕩的馬群,或者坐在牛背上,看騎馬人從身邊飛馳而過,揚起一片塵土。我沒有太要緊的事,不需要快馬加鞭去辦理,牛和驢的性情剛好適合我——慢悠悠的。
②但馬的身影一直浮游在我身旁,馬蹄聲常年在村里村外的土路上踏響,我不能回避它們。甚至天真地想,馬跑得那么快,一定先我到達了一些地方,騎馬人一定把我今后的去處早早游蕩了一遍。因為不騎馬,我一生的路上必定印滿先行的馬蹄印兒。直到后來,我徒步追上并超過許多匹馬之后,才打消了這種想法——曾經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揚起一片塵土的那些馬,最終都沒有比我走得更遠。在遠離村莊的路上,我時常會遇到一堆一堆的馬骨。
③馬到底碰到了怎樣沉重的事情,使它如此強健的軀體承受不了,如此快捷有力的四蹄逃脫不了?這些高大健壯的生命在我們身邊倒下,留下堆堆白骨。我們這些矮小的生命還活著,我們能走多遠?我相信累死一匹馬的,不是騎手,不是常年的奔波和勞累,對馬的一生來說,這些東西微不足道。
④馬老得走不動時,或許才會明白世上的許多事情,才會知道世上許多路該如何去走。馬無法把一生的經驗傳授給另一匹馬。馬老了之后也許跟人一樣。它一輩子沒干成什么大事,只犯了許多錯誤,于是,它把自己的錯誤看得珍貴無比,總希望別的馬能從它身上吸取點教訓。可是,那些年輕的活蹦亂跳的兒馬,從來不懂得恭恭敬敬地向一匹老馬請教。它們有的是精力和時間去走錯路,老馬不也是這樣走到老的嗎?
⑤在這漫長的一生中,人和馬付出了一樣沉重的勞動。人使喚馬拉車、趕路,馬也使喚人給自己飲水、喂草加料、清理圈里的馬糞。有時,人還帶著馬找畜醫去看病,像照管自己的父親一樣熱心。堆在人一生中的事情,一樣堆在馬的一生中。人只知道馬幫自己干了一輩子活,卻不知道人也幫馬操勞了一輩子。只是活到最后,人可以把一匹老馬的肉吃掉,皮子賣掉。馬卻不能對人這樣。
⑥有一個冬天的夜晚,我和村里的幾個人,在遠離村莊的野地,圍坐在一群馬身旁,煮一匹老馬的骨頭。我們喝著酒,不斷地添著柴火。我們想:馬越老,骨頭里就越能熬出東西。更多的馬靜靜站立在四周,用眼睛看著我們。火光映紅了一大片夜空。馬站在暗處,眼睛閃著藍光。馬一定看清了我們,看清了人。而我們一點都不知道馬,不明白馬在想些什么。
⑦馬從不對人說一句話。
⑧我們用心理解不了的東西,就這樣用胃消化掉了。
⑨但我們確實不懂馬啊。
⑩也許,沒有騎快馬奔一段路,真是件遺憾的事。許多年后,有些東西終于從背后漸漸地追上我。那都是些要命的東西,我年輕時不把它們當回事,也不為自己著急。有一天一回頭,發現它們已近在咫尺。這時,我才明白了以往年月中那些不停奔跑的馬,以及騎馬奔跑的人。馬并不是被人鞭催著在跑,不是。馬在自己奔逃。馬一生下來便開始了奔逃。人只是在借助馬的速度擺脫命中的厄運。
{11}反正,我沒騎馬奔跑過,我保持著自己的速度。一些年月,人們一窩蜂朝某個地方飛奔,我遠遠地落在后面,像是被遺棄。另一些年月,人們回過頭,朝相反的方向奔跑,我仍舊慢慢悠悠,遠遠地走在他們前頭。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騎馬。
16.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第③節中作者說:“我相信累死一匹馬的,不是騎手,不是常年的奔波和勞累,對馬的一生來說,這些東西微不足道。”請結合全文內容談談究竟累死馬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仔細閱讀第①節和第{11}節,談談這兩處主要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何好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品讀第⑤節畫線處的一段文字,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下面是劉亮程其他文章的幾段文字:
(1) “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寬容。在大地的懷抱中,我比蟲子大不了多少。”(《與蟲共眠》)
(2) “我是通驢性的人。而且我認為,一個人只有通了驢性,方能一通百通,更通曉人性。不妨站在驢一邊想想人;再回過頭站在人一邊想想驢……”(《通驢性的人》)
(3) “我們喜慶的日子,如果一只老鼠在哭泣,一只鳥在傷心流淚,我們的歡樂將是多么的孤獨和尷尬。”(《老鼠應該有一個好收成》)
(4) “我一回頭,身后的草全開花了,好像誰說了一個笑語,把一灘草惹笑。”(《對一朵花微笑》)
請結合文章內容和以上材料,談談作者創作時對筆下的對象所持的情感態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筆展示臺(40分)
21. 成長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難忘的人或事,請用心地寫出來,與大家分享。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