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滿華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東莞東坑供電分局,廣東 東莞 523450)
經統計本地區2012年至2014年7月共發生電纜附件故障18次,其中小動物引起1次,自然災害引起5次,外力破壞5次,電纜中間接頭有7次,占38.9%,由此可見電纜中間頭故障占得比例最重。本文從一起典型故障入手,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達到降低10 kV電纜中間接頭故障率、提高電纜運行水平和供電可靠性的目的。
現在以2014年7月發生的一起10kV電纜中間頭故障為例分析及防范該類事故的措施。
2014年7月17日,轄區某配電站10kV電纜進線出現故障,導致改線路接地系統選線保護動作跳閘,重合閘失敗。據附近居民反映該中間頭所在電纜井當時發出爆炸聲,搶修人員迅速定位故障點,發現該電纜井內充滿污水,排出污水后發現電纜中間頭有明顯放電擊穿現象。經搖表測試,為AB相間短路。
2.1 電纜中間頭制作關鍵部位,(如應力斷口處、連接部位等)的處理未按制作工藝要求進行操作,工藝較為粗糙。
2.2 廠家中間頭存在質量問題,防水性能不良,絕緣脂性能達不到要求。
2.3 電纜頭長期浸泡在污水中,導致引起故障的外部因素。
3.1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驗收不到位
由于近年來進入本地區的施工隊較多,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責任意識不強,對電纜施工工藝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施工工藝控制水平較差:安裝環境不符合安裝要求,施工人員野蠻施工;未嚴格按照圖紙施工(憑經驗施工),尺寸偏差較大,部分人員甚至閱圖能力欠缺,造成冷縮管兩側主絕緣表面電場局部集中,均勻電場的效果將變差;外半導電層環切口存在明顯尖角和凹陷,在應力控制薄弱端出現放電;應力錐與電纜外半導電搭接位置不正確,導致接觸電阻過大;剖離電纜外半電層時在電纜主絕緣層上留下刀痕;連接管未打磨,存在尖端放電;電纜排列凌亂,距離不滿足要求,散熱效果不佳等。
(2)施工過程管控不嚴:工程監理人員未全程嚴格把關,工程中間過程的監督缺失,使一些細小缺陷在驗收投運時未能及時發現,一旦工作一段過程這些缺陷點就會逐漸惡化,最后發展成故障。電纜中間頭制作時多人同時作業,容易造成步驟混亂或者漏項操作。
3.2 產品質量缺陷
電纜附件是電纜線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它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電纜線路的安全運行,近年來由于招投標采用價低者得,因此惡性競爭和不公平競標的情況比較嚴重,導致眾多生產廠家只求價格低廉,過分節省原材料,技術和工藝水平參差不齊,甚至絕緣材料質量不能滿足基本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電纜中間頭的硅脂較少,質量較差,不能很好地填充主絕緣層上的空隙,導致放電現象。
(2)冷縮套管質量不滿足要求:應力錐的尺寸設計不合理,或應力管的參數不合理或安裝的有效工作長度不夠;冷縮套管撐裝時擴張過大,或儲存期過長,使硅橡膠失去部分彈性,無法保證界面壓力,容易存在氣隙。
3.3 電纜井設計不合理
本例中,電纜長期浸泡在惡水中,是導致的這起事故的外部原因。電纜井所處位置地勢偏低,部分與排污渠相通,導致污水進入電纜井。電纜中間接頭長期泡在酸性或堿性超標污水里,在電和熱的作用下運行,其物理性能會發生變化,導致絕緣系數降低,老化、造成放電接地、短路故障發生。
3.4 運行人員對用電設施的維護管理不到位
運行人員應定期巡視配電線路設備,發現隱患缺陷及時啟動相關相關流程。同時運行人員應定制每年配電設備的預防性試驗計劃,并按計劃開展試驗。通過試驗,掌握配電設備絕緣狀況,及時發現絕緣內部隱藏的缺陷并通過啟動相關流程加以消除,避免設備在運行中發生絕緣擊穿,造成停電、設備損壞等事故。
以降低10kV電纜中間頭故障率為核心,針對主要存在問題,強化電纜中間頭應用一系列環節管控,包括到貨驗收及存儲、施工人員資質、作業環境、質量監督、竣工驗收、資料存檔、運行管理、故障分析、責任追究等全過程精細化管理,以此來確保電纜中間接頭的安全運行,實現降低10kV電纜中間頭故障的目標。在分局,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水平,降低10kV電纜中間頭故障率:
4.1 不斷提升運維人員的技術水平,增強相關人員責任心
在電纜中間頭制作過程中,人是主體,占最主要因素,我們要不斷提高本單位的運維人員的技術技能水平,提升大家的實戰經驗。每年邀請有經驗的技能人員講授電纜中間頭制作經驗及技巧,進行強化培訓。同時每次培訓均需做好培訓考核,對考核不過關的人員應進行再培訓直到考核合格。
4.2 根據易犯的錯誤,總結制作中間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施工之前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制作前必須認真閱讀電纜頭制作說明書,詳細掌握制作的工藝要求,在安裝過程中嚴格按說明書要求步驟制作,切不可只憑經驗進行施工。(2)交聯聚乙烯電纜絕緣層強度較大,剝切困難,剝切時小心謹慎,特別是在剝切半導體層時避免傷到線芯的主絕緣。施工時如在主絕緣上留下細小劃痕,必須用紗布進行軸向打磨并涂上少量硅脂。半導體層的切口應整齊,起倒角,半導體層與主絕緣交界處平滑過渡 無明顯臺階。(3)保證制作時不間斷,盡量縮短制作時間。從剝切電纜開始應連續操作直至完成,縮短絕緣暴露時間,防止侵入雜質、水分、氣體、灰塵等。制作完成后必須靜置30分鐘以上方可移動電纜。(4)應力冷縮管的中間標線必須與壓接管的中心線保持一致。防止一側搭接過多,一側搭接過少。要注意在電纜絕緣半導電層與主絕緣層斷口處均勻涂抹硅脂,以達到潤滑及排除氣體的目的。(5)電纜半導體層剝切后,必須用砂紙和清洗劑清擦干凈主絕緣表面,清擦時應從線芯向半導層方向進行,不得來回擦洗,清洗劑和砂紙不得碰到外半導電層,嚴禁用接觸過半導體屏蔽層的清洗紙清洗主絕緣層表面。
4.3 加強電纜附件產品質量和施工質量的驗收把關
(1)做好物資到貨驗收,重點核查生產廠家、產品合格證、安裝說明書和生產日前等資料是否齊全,產品外觀有無變色、變形、老化、破損、臟污、霉變等現象,產品是否在有效使用期以內,條件允許的委托試驗所開展交接試驗,確保滿足各項技術指標。
(2)在施工過程中做好中間查驗,竣工驗收,隱蔽工程驗收等工作。運維人員在驗收相關電纜必須熟悉相關驗收文件,在過程時必須嚴格把關,發現問題必須發出整改通知單,落實責任人,整改后在組織驗收,問題沒有解決,堅決不能投運。
(3)工程項目(實施)單位應安排人員對交接試驗試驗過程進行監督,并簽名確認試驗結果。
4.4 與設計單位溝通好,合理選擇電纜敷設方式
由于電纜線路的絕緣老化速度、使用壽命主要受敷設場所及周圍環境的機械力、電動力、熱力及化學腐蝕有關,不同環境對電纜老化程度也不同,所以新建電纜線路工程應根據敷設地區環境條件,選擇合適的敷設方式和敷設路徑。對環境條件惡劣的電纜線路要加強管理,制定特殊的維護保養制度,強化做好巡視檢查,防止電纜溝內污水和白蟻等侵蝕。
從這起典型10kV電纜中間頭故障看來,電纜中間接頭故障原因不僅包括電纜附件自身質量和施工安裝質量,而且還包括維護和防護效果。要提高電纜中間頭運行水平,降低故障率,提高供電可靠性,必須正確認識故障要因,從各方面采取主動的預防措施,加強管理,重點防護突出問題。
[1]電力電纜運行規程[S].
[2]史傳卿.電力電纜安裝運行技術問答[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