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雨 鄭德強
(五蓮廣播電視臺,山東 五蓮 262300)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傳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其突破地域限制、海量信息傳輸、互動傳播方式等優勢,都使互聯網成為當之無愧的“第四媒體”,而移動技術的使用,則使手機依靠其即時、移動、迅疾等特點開始發展為“第五號媒體”。面對這一傳媒生態的變革,廣播電視必將迎來更加嚴峻的挑戰。
1.1.1 互聯網與廣電生存。近年來,我國網民在成幾何數增長的同時,在互聯網上收看寬帶視頻的人更是越來越多,而坐在電視旁收看傳統電視的人卻越來越少,而且主要是以偏遠農村為主,文化層次低,年齡較大的一些人群為主,傳統電視的生存開始越來越多的受到互聯網視頻的威脅。不僅電視如此,廣播收聽率也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日趨衰微。
1.1.2 其它新技術對廣電的影響
移動電子商務將是互聯網領域競爭的焦點。它與傳統互聯網不同的是,可以把信息低成本的直接呈現到每一個人手中。這就更使原本占據信息技術高地的中國廣電行業,日益凸顯出與高新技術并不相稱的弊端。此外,手機上網成為網絡應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勢必加快互聯網的大眾化。
1.2.1 管理方式制約產業發展 。廣播電視系統一直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管理方式,在管理層實行“一把手”體制。在業務層,實行部室負責制。這種體制是以領導為中心,部室領導的水平就是節目水平。從資金運作上,仍然是計劃使用方式,統收統支,粗放管理。從用工體制上看,主要實行的是國家錄用制和領導分配制。造成能人進不來,庸人出不去;人員無法各盡其能,崗位無法取其所需。
1.2.2 生產方式過于粗放落后。 廣播電視系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基本上處在粗放型階段,具體表現在廣告、節目、技術三個方面。 廣告增收主要靠增加廣告播出時間,靠增加頻道數量,靠侵入其他頻道,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而政策和紀律對廣告播出時間、播出位置是有嚴格限制的。節目的生產完全處于一種不計成本、不搞投入產出分析、不做市場調查、沒有長期規劃的盲目生產方式。技術處在跟進階段,這種現狀是特定的歷史條件形成的,也是廣播電視經歷的必然階段。
1.2.3 低素質的隊伍制約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廣播電視是一個高素質的知識群體,從業人員應該是知識型,但現狀卻是絕大部分人員是半知識型,部分人員是體力型,導致隊伍整體素質偏低。第一學歷是科班出身的人員,大多集中在中央臺和省級臺;地市級臺和縣級臺第一學歷是科班出身的人員很少。
1.2.4 行政區劃和行政管理方式限制發展。中國廣電行業條塊分割嚴重,長期以來,形成了國家、省、地(市)、縣四級辦廣播電視的格局,各有自己專屬的行政傳播區域,涉及不同級別、不同地區的政府或部門,如果沒有政府的引入和干預將很難實現。行政管理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以致出現各種混亂的局面,如有償新聞、不正當競爭、諸侯割據、各自為政、互相克隆、大鋪攤子等。
廣播電視行業是個非常年輕的行業,廣播電視具有很大的優勢和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廣電人必須充分認識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把握機遇,加快發展,揚長避短,主動出擊,積極迎接挑戰,把客觀存在的戰略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從而使廣播電視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下面筆者從五個方面粗淺的談一下看法。
從廣播電視事業看,這是一個朝陽產業,發展的后勁大,發展的空間大,廣電人應具有憂患意識。應進一步轉變自己的觀念,轉變機關作風,圍繞市場找準或重新定位,各自研究自己的業務領域和應對市場的策略,共同做好發展廣電事業、產業這篇大文章。
廣播電視作為一個高科技的行業,只有緊跟時代步伐,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武裝自己,才能抓住高新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加快自身發展。加快技術裝備建設,一要整體規劃,分步推進,提高廣播電視數字化水平和網絡管理水平。加快廣播電視節目從采編、制播、發射、傳輸到儲存的全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應用水平,認真組織實施廣播數字化直播車購置和演播室的數字化改造等重點項目,構建節目、傳輸、服務等數字平臺,提高廣播電視節目數字化水平。特別是在網絡傳輸上,廣播電視要提高網絡管理質量,保證網絡傳輸質量和安全,二要加強技術培訓。技術裝備更新改造后,要對采編、制播、傳輸等各類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提出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提高節目采制能力、安全播出能力和設備運行維護能力。
一要推進創新機制。廣播電視要想突破體制障礙,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合理、高效的廣電運作系統,著力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開展體制創新,提高廣播電視部門運作效率、提高廣播電視的生產能力通過技術創新,提高技術裝備數字化及現代化水平;通過引進競爭機制和市場化運作,提高資源配置的科學化程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程序。加強宣傳、技術、經營、財務和行政后勤管理;細化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能。加強統籌協調,做到分工協作,形成工作合力應利用廣播電視的一切資源開辟廣播電視經營的全新領域,形成廣播電視業各項支柱性產業。在利用自身資源的同時,還應跨媒體經營,形成多媒體新聞產業結構
廣播電視要加快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要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建立動態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人員流動機制和公平競爭機制,引進高學歷、復合型的專業人才,為廣電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戰略儲備;打造人才隊伍品牌,重點培養一批名主持人,名記者,名編輯,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和公平的薪酬分配體系,對優秀的人才特別是播音主持人才實行高薪重聘;要提高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加強在職培訓和崗位考核,鼓勵終身學習教育;要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要從制度上保證干實事,出實績的人能充分施展才華和抱負,使各類人才有地位、有成就感和榮譽感。通過事業、待遇、感情和制度等多種途徑,激勵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當今社會是個創意時代。互聯網影響下傳播內容必須具有個性化、多元化特點,不能走低水平的重復之路。因此,廣電的產品要立足本土文化,大力倡導“創意”制勝,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以及多樣化、個性色彩較強,有競爭力的優秀廣電節目。創建一個人人參與創新、敢于創新、主動創新的機制;重視研發平臺的作用,積極籌建內容產業研究開發中心不斷開發出人們喜聞樂見、社會影響力大、經濟創收能力強的內容產品;積極引進和借用外腦,將內容產業做成走向世界的文化產業。
實現廣播電視產業的跨越式、超常規發展,打造全國乃至世界一流傳媒集團是廣電人至高理想和始終不渝的追求。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廣電人更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積極進取;同時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認真研究應對任何挑戰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全球化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1]尚設軍,李曙光.關于地方電視臺生存現狀及發展對策的思考[J].廣播電視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