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花
(汪春花工作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古人云: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玉琢磨與瓦礫不別。意思是說石中的玉雖然有美的本質但是沒有精細雕琢,與破瓦亂石一樣。觀賞手中的玉器,我們不能不承認,每一件精美的玉器,皆為琢磨之物。故古人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材”。“玉文化”的精髓是承認美玉在琢磨,美玉出自后天,美玉來自人為,美玉在于生生不息的創造。是人創造了美玉玉只有經過人們鬼斧神玉的雕琢,才雕琢出了包含民族心血、智慧和毅力的玉器,這樣精美的玉器才有無限的腳力和無比珍貴的歷史藝術價值。
現代有各種玉雕機械諸如開料用的大型切料機、普通的車床式的玉雕機、雕琢大型玉器的手持式的玉雕機、拋光機等??捎糜谟竦裰械那邢?、浮雕、刻線、開膛、透雕、鉆孔等所有用途。但是任何機械、工具都無法代替人的設計、構思和創造,玉器雕琢是量料取材,玉雕首先要根據玉料大小、顏色、質地、紋理構思和設計,玉石有千般顏色、萬種玉質,玉雕設計必須要因材施藝才能最大限度表現玉的美質。其次玉器的加工技術精湛也非常重要,精巧的構思和精湛的技術才能雕琢出精美的玉器。玉雕要追求藝術美,就要了解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的正確含義。這里講的山川之精英,是指雕琢玉器玉料的顏色要美麗,質地要溫潤,還要設計適合各種玉料的雕琢題材;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觀和雕琢要精湛,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渚因素。由于歷代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競相爭艷。[1]多少年來許多中國玉雕作品超凡脫俗給人們帶來意境之美讓人無限遇想和感嘆不已。中國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產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宗教觀念、美學思想等豐富的內容。
對于玉雕工藝品來說,選材和設計的關系很難說誰先誰后,有時可能先有玉料,而后設計玉雕方案;有時也可能是先有玉雕方案再去選擇玉石。通常都是因材施藝,即先有玉料,后行設計。選材要講究玉料的質量和大小,不能有大的裂紋和瑕疵。若是應具體設計而選材,更要選擇質地、顏色和特性,以便與設計的主題相和諧。一件完美的玉雕工藝品,應該是玉質美與造型美的高度和諧而造型美則取決于仔細研究了原石之后的設計方案。因此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通常玉雕工藝品的設計人員不只懂得美術設計,更應了解各種玉石的各種特性如韌性或脆性、硬度、熱敏性、化學穩定性、裂紋發育情況、瑕疵延伸情況等等,才可能真正保證其設計的最后實現,否則很可能半路夭折。設計工作并非只在開始琢磨前進行,往往貫穿制作過程的始終。[2]設計人員要根據玉料在制作中發生的變化以及制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隨時改動設計稿,逐步引導完成制作。
玉雕設計一般分為粗繪和細繪兩道工序。[3]粗繪是在開始琢磨之前,把造型和圖樣直接繪在玉石上;細繪是在制作中把局部細致的要求繪出來,以便于制作者領會設計意圖。玉石上繪好設計稿后,就可以開始加工。
琢磨是按設計要求出造型的一道大工序,操作時通常分為切割和雕磨兩個分工序。
切割工序較為簡單,即用切割工具除去石皮(若有的話)及設計輪廓以外的邊角余料。此外,也要挖去不能用的瑕疵或臟點,剔除有礙設計的“砂丁”或雜石等等。最后得到一塊初具雛型的玉雕料坯。玉雕行業內在此道工序中的一些基本手法都有專門的名稱,如鍘、摽、扣等。這些手法也用于雕磨過程。切割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起切削作用的鍘鈍,鏨鉈,絲子鋸、開料鋸、扣活機等等。
雕磨則是出設計造型的工序,其基本手法和步驟是沖、磨、鈍勾等。
所謂沖,是指較大面積的磨削。用沖鈍(直徑3~4cm)或金剛石砂輪將高低不平的部分沖成玉器粗坯。
所謂磨,是用大小不同的磨鈍磨出大樣,即磨出設計中的主要部分的輪廓形態,如人物的頭、手和身體等等。
所謂軋,是指深度磨削,即用軋鈍軋出較細部分的立體感,如給人物頭部開臉,軋出嘴、鼻、耳等。
所謂勾,即是用勾拖鉈勾出細部的細微花紋,如人物的頭發以及鳥羽龍鱗等等。細部的雕磨還有撤、掖和頂撞等手法,因而使用的雕磨工具也應不同的作用而五花八門,除沖鉈、磨鉈、軋鉈、勾鉈外,還有串錘、釘子、棒挺、平口等等。上述這些工具都是傳統玉雕工具的名稱,過去都是用鐵制成的,使用時帶動金剛砂將玉器琢磨出來?,F在多使用固著鉆石粉的工具,效率提高很多。
玉石雕磨,通常使用的是專門的玉雕設備。玉雕設備主要由電動機工作頭、皮帶傳動裝置、磨頭、水槽及工具箱等組成。電動機與工作頭用鋼柱連結在一起,可同時升降。皮帶傳動裝置在電動機的傳動下,帶動工作頭左端的磨頭轉動。通過換用不同的磨頭實現不同的琢磨目的。磨頭即是各種形狀的磨具。目前大多數是電鍍鉆粉磨頭,因其磨削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價格也不貴。
琢磨好設計造型的玉器,還要迸行拋光。拋光的具體操作過程與琢磨類似,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即拋光劑)與琢磨時不同。工具一般用樹脂、膠、木、布、皮、葫蘆皮等制成與琢磨時的鐵制工具或鉆粉磨頭形狀類似的工具帶動拋光粉進行拋光。也可下浸機拋光。浸機拋光需要時間較長,大約要一星期左右,但一次能拋光很多件。
拋光完成后的玉雕制品通常都需過蠟。過蠟方法與前面講述的相似。只是從蠟液中提出時,需仔細將多余的蠟液,尤其是玉雕品的凹縫等處擦拭千凈,從而使玉雕工藝品熠熠生輝。
對于玉雕工藝品而言,過蠟并不算結束,還需配上適當的木座和錦盒,即完成玉器的裝演,才算真正完結了。
玉石雕刻是一項復雜的工藝過程,原料材質、設計理念、加工技巧的應用最終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成器”。因此,要針對不同的材料,選用不同的設計思路,采用合適的加工技巧才真正能夠達到這一目標。
課程整合的問題從上個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幼教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視野已有20多年,但不能否認的是,目前實踐中的整合存在諸多偏差,停留在拼湊、無機、雜亂的狀態。本文試圖從新的視角——游戲切入,探討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問題。
[1]郭穎.玉雕與玉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2]趙永魁.玉雕鑒賞[M].北京:印刷工業公司,2011.
[3]徐軍.中國玉雕名家技巧與投資[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