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峰
2014年,鄄城縣農機部門積極宣傳旋耕、淺耕播種帶來的種種不良后果,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新技術,越來越多的農民愛上這樣的種田方法,全縣當年完成推廣小麥保護性耕作面積達35萬畝。
保護性耕作俗稱免耕播種,是指農作物收獲后不經耕、整地,再次播種時直接使用免耕播種機作業。這一技術可使翻地、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既省工省時,又能保護土地,提高土地肥力。
有的農民給筆者算了一筆賬:采用保護性耕作法,一畝地可節約成本40元左右,通過秸稈還田,提高地力,每畝小麥平均增產20千克,畝節約用水90立方米。實行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農田和傳統的農田相比,風蝕量可減少40%~70%,且抗旱節水效果明顯。
為推動小麥保護性耕作,鄄城縣農機部門把小麥免耕播種機作為“三秋”重點機具加以推廣,并逐步進行試點示范推廣工作,開展了“五統一”作業,即統一簽訂作業合同、統一調試機械、統一收費標準、統一開展作業、統一檢查驗收,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鄄城農民開展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鄄城縣農機局 郵編:2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