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近年來,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大事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公民為保障個人權益,前來檔案館查詢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檔案信息的人次日益增多,查詢內容多以婚姻檔案、知青檔案、招工檔案等門類的民生檔案為主。作為區級綜合檔案館尤以婚姻檔案的查詢利用率是最高的。
婚姻檔案與普通的文書檔案有所不同,它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檔案,雖然沒有標明密級,但卻對除當事人以外的一般利用者保密。民政部和國家檔案局2006年1月20日聯合發布《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民政部和國家檔案局第 32 號令),對婚姻檔案的查閱利用做了明確規定。但由于各地、各檔案保管單位對《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理解不一致,利用這些檔案目的也從原來的補證、離婚擴展到二胎生育、領取獨生子女獎勵費、申請貸款、買房賣房、戶口申報、確定財產性質等。新變化帶來新挑戰,產生新矛盾。婚姻檔案利用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問題,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就婚姻檔案利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進行探討。
1 查閱主體與婚姻當事人不一致問題
在近年來的接待工作中我們發現:婚姻當事人因故不能親自前往查閱自己的婚姻檔案,授權委托他人代為辦理。其中,律師持沒有經公證機關公證的“當事人授權委托書”前來檔案館要求查閱利用當事人婚姻檔案的情況屢見不鮮。他們認為:只要是律師,持有律師證,有當事人的委托,就可以查閱利用當事人的婚姻檔案。這種情況,《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沒有對律師查閱當事人的婚姻檔案作明確規定,也沒有特別授權。在《辦法》第十五條(三)項明確規定:“婚姻當事人持有合法身份證件,可以查閱本人的婚姻登記檔案;婚姻當事人因故不能親自前往查閱的,可以辦理授權委托書,委托他人代為辦理,委托書應當經公證機關公證。”所以我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采取的方式是:不提供檔案查閱利用服務。因為按照《辦法》第十五條(四)項明確規定:律師只有持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證明材料及本人有效證件可以查閱與訴訟有關的婚姻登記檔案。
2 婚姻當事人作為原、被告,通過法院起訴離婚,委托律師查閱婚姻證明
《辦法》第十五條(四)項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和紀檢部門為確認當事人的婚姻關系,持單位介紹信可以查閱婚姻登記檔案;律師及其他訴訟代理人在訴訟過程中,持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證明材料及本人有效證件可以查閱與訴訟有關的婚姻登記檔案。”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遇到的情況是:大多數律師手中的書面委托都沒有經公證機關公證,而且因為沒有立案,也就沒有“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證明材料”, 并沒有發生在“訴訟過程中”,因此為了保護婚姻檔案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律師僅持起訴書和律師證要求查閱原、被告婚姻關系,我們采取的方式是:不提供檔案查閱利用服務。
3 當事人因某種利益關系不同意查閱婚姻檔案
在實際利用工作中,還有一種情況。即有的當事人雙方均已死亡;有的一方當事人死亡,而另一方當事人因某種利益關系不同意查閱婚姻檔案。遇到這種情況,查詢人是無法提供委托書的,如拒絕查閱,往往會引發矛盾;如果讓其查詢,稍有不慎,就會泄露他人隱私,造成侵權的后果,給我們的工作帶來被動。對于上述情況,我們針對不同情況,根據查閱利用的理由、查詢人與當事人的關系酌情辦理。對雙方當事人均已死亡,如其父母、子女等為了合法繼承遺產;或一方當事人死亡,另一方當事人又不同意查詢婚姻檔案,這時只要死亡當事人的親屬或監護人持有當地派出所出具的關系證明前來查詢的,我們都是提供查詢利用服務的。
4 婚姻當事人要求提供在某段時間范圍內的婚姻狀況
某段時間范圍內的婚姻狀況包含多種情況。有法定婚齡期間的、喪偶期間的、離婚期間的、離婚又再婚期間的。這些情況在現在的利用工作中非常普遍。如:辦理繼承、二胎生育、領取獨生子女獎勵費、申請保障房、公共性租賃住房等都要求上述情況中的當事人提供婚姻狀況證明。我們在辦理的過程中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一是屬于檔案館館藏范圍的,在經過審核當事人的相關證明材料之后,我們通常會出具證明。二是婚姻檔案還在民政部門管理的,則由民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給當事人出具婚姻狀況證明。
5 對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判定
《辦法》頒布之后,我們通過學習明白了:法律服務所是社會中介組織,是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法律服務工作者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有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僅持法律服務所開具的介紹信便要求查閱某人的婚姻檔案,更有甚者,有的法律工作者隨手拿出空白介紹信現場填寫,要求查閱婚姻檔案。去年就有一位法律工作者前來檔案館查詢利用婚姻檔案,被工作人員拒絕后情緒激動的說“我憑單位介紹信,你為什么不給我查?”我們向他出示了《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中婚姻登記檔案的利用規定,并指出法律服務所是中介機構,如需查詢婚姻檔案,需持當事人的委托書,且須經過公證處公證。看到有文件的具體規定,這位律師才不再繼續用法律的說辭來為難工作人員。其實法律服務所更多的時候是經當事人委托來查詢婚姻檔案的,他們的行為其實是個人行為,并不是單位行為,因此我們認為類似這種情況應當適用個人查詢婚姻檔案的規定。
6 幾點建議
《辦法》頒布以來,由于大家對《辦法》理解不一樣,部分婚姻檔案保管單位對以上五種情況,為利用者提供了檔案查閱利用,并出具了相關證明。遇到不給他們提供檔案查閱利用的,許多人都不理解,說:“同樣的手續,我到××地方就可以查閱婚姻檔案,為什么到你們這里就不行了?”這使我們也很困惑:一是查閱了,違反《辦法》規定,出了問題要承擔責任;二是不查閱,部分律師或者個別當事人就和我們理論而產生矛盾。有的當事人則采取無理取鬧的方式,大吵大鬧,導致我們的工作無法正常進行。為此,我們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做更多耐心、細致的解釋,從而影響其他利用者的正常查閱利用。
為了切實維護好、保護好婚姻檔案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建議市民政局、市檔案局對貫徹落實《辦法》進行認真研究,擬定一個操作性較強的實施辦法,在全市范圍內統一婚姻檔案查閱利用的標準和口徑,明確部門權力義務,使檔案工作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1)對《辦法》第十五條(三)、(四)項的規定,要求各地、各婚姻檔案保管單位統一標準,嚴格執行。對持有委托人身份證原件,但委托書沒有經公證機關公證的情況,明確界定是否為查閱利用婚姻檔案的合法手續。
2)進一步細化《辦法》第十五條(五)項的規定。一是明確哪些屬于婚姻檔案的“合理利用目的”,其他組織、單位和個人可以查閱利用。二是建議明確適用情況。對婚姻當事人行動不便(或雙方已故)的情況,經基層組織證明,并持有當事人的戶口薄或身份證,明確須經領導審核同意,為其查閱利用婚姻檔案,出具相關證明。
3)對提供“當事人在某段時間范圍內在本地的婚姻狀況”的情況,建議對其作出規定,明確出具相關證明的部門、需要的手續、采取的方式。
[責任編輯: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