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摘 要】職業技能大賽已經成為一個學校辦學實力核心衡量標準,引領各個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新一輪的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參加職業技能大賽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措施;是加強學生實踐水平,適應市場需求的有力保障;是提升職業教育影響力,加快職業教育發張的又一重要舉措。
【關鍵詞】意義;目的;改革
普通高中的學生有高考作為指揮棒,考上理想的大學理想的大學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和奮斗的目標。而職業學校的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就業壓力也不是很大,學生容易懶散。引入技能大賽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確來學校應該學什么,找到奮斗的目標,感受其付出汗水、承受壓力、收獲榮譽的過程,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這也是普通高中有高考,職業學校有技能大賽的意義所在。
1 舉行職業技能大賽的意義
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改變我國現階段職業教育落后的現狀,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完善我國人才培養結構是舉行職業技能大賽的主旨。
1.1 為職業教育搭建展示平臺
職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很低。舉辦技能大賽給職業學校提供一個展示教學成果的平臺,也給參賽選手提供了一個自我實踐能力展示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職業學校能拓展視野,及時了解本項目技術發展趨勢,促進教師實踐技能提升,加強與企業合作,提高了學校知名度。通過這個平臺,學生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目標和方向,體現了自我價值。同時技能大賽讓職業學校學生看到一種希望,一種對職業教育的信心和對成才的渴求。使之明白企業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要求和標準。讓其看出自己具備的實踐能力和需求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學習中彌補不足,努力提升實踐能力,最終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
1.2 引導職業學校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技能大賽比賽試題是以任務書的形式體現的,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模式。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模式是現代職業教育特點的具體體現,職業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教會學生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必須具備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融為一體的綜合素質結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已經多元化,社會對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減少,而對技能型、技術型人才的需要年年增加,出現了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因此,職業教育就要從自身特點和社會需求為依據,為社會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調整和優化我國人才結構,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在職業技能大賽中,比賽項目的設置就是從實際生產需求出發,考核學生的能力,實現了職業教育教學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要求的對接。所以職業學校要以技能大賽對選手的要求為出發點轉變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突出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職業素質培養[1]。
1.3 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
職業技能大賽以項目為依托,提出了本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職業素質,體現了市場和企業對本專業學生要求。因此,技能大賽是職業學校教育改革的風向標,是進一步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職業教育辦學方針,不斷完善“工學交替、校企融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動力。
2 舉行職業大賽的目的
我國的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在初期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培養出來的學生因為實踐能力較差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出現了培養目標和人才需求的脫節。沒有體現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制約了經濟發展,減低了職業學校的吸引力。并且發展很不均衡,東西部差距很大。為了推動經濟發展,促進職業教育均衡、良性發展,完善教學模式、管理制度、育人環境,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改革教學內容,培養適應經濟發展的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國家教育部聯合多部位聯合舉辦了職業技能大賽。
2.1 技能大賽推進教學內容改革
職業技能大賽每個項目命題組成員都是本行業知名專家,在實踐能力考核中融入了行業發展的最新技術,反映了行業和企業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最新要求,也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將教學內容改革與職業技能大賽考核內容緊密結合,通過吸取職業大賽考核內容和技能考核標準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改造,提煉、轉化為以大賽考核內容為基礎的項目,在教學中推行項目教學,強化實踐能力教學。在沒有舉行職業技能大賽以前我校的教學方式主要采用老師在上面,學生在下面聽得單向灌輸教學模式,遵循教師為中心沒有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沒有辦法保障。同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因此受到打擊,主體性更無法得到張揚和尊重。職業技能是以項目為依托對選手進行考核,推崇以項目為依托的一體化教學,在教學中理論知識實踐現結合,在做中學,學中做,先實踐后理論,再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這些變化將在很大的程度上推進教學方法改革[2]。
2.2 技能大賽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通過積極借鑒職業技能大賽的內容、考核方式和技能要求,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教師對學生評價機制,加強對常規教學管理,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教學評價機制。通過實施對實踐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的監控,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將行業標準融入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專業基本理論、實踐操作以及職業素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3]。
2.3 技能大賽提升教師實踐能力
職業技能大賽給教師提供一個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和指導各類技能大賽,是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參加和指導技能比賽,教師可以了解和學習本專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實踐技能的考核點,提升自己本專業實踐水平。
2.4 技能大賽營造蘊含職業素養的校園文化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由國家技能大賽、省技能大賽、市技能大賽和校級技能大賽構成的職業技能大賽系統,使職業技能大賽的影響范圍擴大,提高了職業學校學生參與技能大賽的比率,讓每位教師、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技能大賽中,在校園中營造“學知識、比技能、練本領、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實現學校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融合[4]。
總之,職業技能大賽轉變了職業教育的理念,引領職業學校進行大膽的改革,是深化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推行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朱忠軍.技能大賽促進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10):22-23.
[2]呂景泉.談200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業特色和價值內涵[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01):9-11.
[3]韓明鋒.淺談中職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策略[J].成才之路,2008(32):4-5.
[4]陳金權.對于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的幾點思考[J].硅谷,2009(24):180.
[責任編輯: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