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雪燕 巫德富 鄭國富



[摘要]互市貿易區與城市存在分離型和邊緣型兩種空間關系,基于東興互市貿易區的貿易方式、人員構成及貿易特點提出了東興互市貿易區的模式定位,即互市貿易區與城市融合下的新城模式,根據各方的目標訴求得出互市貿易區的發展趨向“封閉區收縮,開放程度加大”。對互市區貿易模式進行設計,在封閉區與開放空間之間設計一個功能過度空間“彈性管理區”,并進行功能定位。
[關鍵詞]互市貿易區;貿易形式;模式定位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8-0026-02
[作者簡介]譚雪燕(1983-),女,廣西南寧人,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巫德富(1982-),男,四川隆昌人,教師,研究方向:房地產經濟管理、城市經濟管理;鄭國富(1981-),女,廣西桂林人,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基金項目]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教改研究項目“基于CAFTA框架下的廣西邊境貿易模式研究——以憑祥市為例”(項目編號:2013YB010);2014年度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基于包容性增長視角的桂越邊境貿易發展研究”(項目編號:LX2014458)。
一、互市貿易區與城市的空間關系
通過對國內外互市貿易區進行研究,發現互市貿易區與城市主要有分離型和邊緣型兩種城市空間關系。
分離型:互市貿易區的選址遠離城市建成區,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大功能區,除發揮正常的邊貿功能外,其他生活生產配套設施相對完善,自成體系。同時對外(國內外)輻射能力強,影響力大,周邊發展規劃用地大,有拓展的余地和空間。這種遠離城市建成區的互市貿易區有基本的造血功能,對城市的依賴程度低,同時對城市造成的影響也小。
邊緣型:互市貿易區的選址在城市外圍,遠離城市中心區和人口密集區,有較大的規劃空間和向外拓展余地,其功能類似于分離型互市貿易區,功能相對完善,輻射力和影響力也較大。但是因為布局在城市邊緣,與城市的關系相對密切,其功能、業態的發展建設或升級都將受到來自城市建設的壓力,特別是需要面對人流向城市轉移的不確定性。
分離型和邊緣型的互市貿易區周邊規劃用地大,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彈性,而對于此類互市貿易區的運作往往結合城市產業進行規劃構想,對這種模式可以稱其為產業園模式。該模式特點:可以進行全封閉管理和設計時間管制,內部功能和作業相對固化,有自身穩定的人流和供需構成,與城市有便利的交通但對城市依賴較小。同時是城市實現產業鏈規劃和結構升級的平臺,由于依托城市總體規劃而實現其布局,對城市環境影響小。
二、東興互市貿易區貿易方式、人員構成及貿易特點
(一)貿易方式
東興互市貿易區位于中越界河北侖河東岸,與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規劃總用地77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東興互市貿易區的貿易方式比較單一,展示零售兼批發基本能概括所有的交易行為,且多以“肩挑手提+板車”的形式運輸。因此沒有大物流壓力,但仍然存在大量小物流需求。互市貿易區內的展示交易一般以獨立鋪面和大賣場的獨立攤位兩種形式存在。東興互市貿易區配套功能不夠建全,基礎設施建設還較緩慢。
(二)人員構成及貿易特點
東興互市貿易區的人員構成主要有邊民、經營者、游客和物流及服務人員。邊民:以目的性采購為主,基本只有一頓飲食的需求。經營者:以營業交易為目的,固定場所停留,通過自住房或租房解決一般生活需求,在區內基本沒有其他消費需求。游客:以旅游觀光購物為目的,一般停留時間不超過半天,其他旅游需求以城市消費為主。物流和其他服務人員:以區內服務為主,有較為固定的消費,如飲食、住宿,但受到消費能力的制約,其業態發展規模和檔次都有局限性。
東興互市貿易區內的活動和行為較為單一,以交易為主,購物消費占絕大比重,餐飲住宿以及其他娛樂休閑配套消費均呈現出疲軟態勢,發展空間有限。互市貿易區帶動了相關旅游業的發展,拓展了城市的旅游消費空間。
三、東興互市貿易區的模式定位、發展導向及模式設計
(一)模式定位
東興互市貿易區與城市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分離和邊緣關系,而是融合關系。其選址在城市內部,是城市市區的組成部分。其成長已與城市脈絡相連。這種融合型互市貿易區與城市血脈相連的特性決定了大城關系:即互市貿易區和城市是一個整體,應該平衡城市內部的整體發展,不是單獨的互市貿易區發展。這種大城關系并沒有完全一致地體現在其他互市貿易區,而是東興特有的,不能簡單套用“產業園”發展模式,而是應該有一種更適合東興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更趨向于城市片區開發,稱為新城模式。
新城模式的特點:更大范圍的開放設計,允許因功能需要的小范圍封閉。大范圍的開放是為了滿足與城市間的互動,與城市空間相互滲透,彼此依存,同時帶動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建設,賦予城市更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開放的空間促進人流的流動。
(二)發展導向
東興政府目標:滿足監管基本功能和附加倉儲、分包和停車等附屬功能;資源導向:過境通道和城市物流均處于相對劣勢,緩解不斷增長的資源壓力;政策趨勢影響:政策落差變小,互市貿易區將在更大范圍內開放和更小范圍內封閉。互市貿易區的發展趨向“封閉區收縮,開放程度加大”。
(三)模式設計
互市貿易區的發展存在著一個變化的趨勢,即其定位和模式應逐步適應變化,為此,在封閉區與開放空間之間設計一個功能過度空間,稱之為“彈性管理區”,先期由于互市貿易發展需要,將其納入封閉區進行互市貿易必要功能設計,對其實行監管;后期隨著互市貿易區的逐漸開放,物業價值逐步走高,將其納入城市空間進行功能轉換,實現物業空間的升值和經營轉型。
互市貿易區基本功能包括如下幾個部分,基本功能是滿足互市貿易所必需的功能,該功能必須設于封閉區內;配套功能和溢價功能是互市貿易區的衍生功能,可以納入“彈性管理區”,“彈性管理區”主要涵蓋倉儲和展示交易兩種功能,這兩種功能建議分區規劃設計,形成彈性管理區內的更大彈性管理。
[參考文獻]
[1]玉慶南廣西邊境貿易發展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3
[2]莫運襟,莫晚成廣西防城港市邊境貿易的最新研究[J]特區經濟,2012(5):195
[3]劉志頤廣西東興市縣域邊境貿易可持續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13):192-193
[4]蔡榮鑫“包容性增長”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內涵[J]經濟學家,2009(1):103
Abstrac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patial relations in the urban and city in border trade mutual separability and borderlineBased on the trade form of Dongxing trade area, personnel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e,it proposed cooperation patterns of frontier trade zone localization, namely frontier trade zone and urban integration of new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targets dema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rontier Trade Zone,tends to be closed area shrinkage, open degree increase. The trade pattern of the city is designed,the function of the space between the closed and open space is designed, and the function is located.
Key words: trade zone;trade form;mode localization
(責任編輯:張彤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