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一種新興業態,發展迅速、潛力巨大。目前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呈現規模逐年擴大,但總體規模較小;產業發展層次偏低,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生產性服務企業實力快速壯大;產業集聚態勢初步形成等特點。提出加強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貨物配載中心,提高信息技術服務水平,鼓勵服務外包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特點
[中圖分類號]F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8-0083-02
[作者簡介]龍飛揚(1988-),河南信陽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與宏觀經濟。
[基金項目]宿遷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招標課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特點與相關制造業的關聯性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得到宿遷學院2013重點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3KY34)資助。
一、生產性服務業的概念界定
生產性服務業是一種新興的產業形態,它是由制造業內部的服務性部門外部化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其明顯特征是集聚能力強、輻射范圍廣、智力層次高、帶動就業能力強,在產業轉型中扮演著催化和推進作用。最早提出生產性服務業(Producer Services)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Greenfield(1966)
,他認為生產性服務業是直接向生產者,而不是向最終消費者提供產品服務和勞動服務,這標志著生產性服務業概念的形成。Browning和Singean(1975)在對服務業的功能進行劃分時也提出了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認為生產性服務業是具有知識密集特點并且可以為客戶提供專門服務的行業,包括金融、保險、法律、工商服務、經紀等。Hansen(1990)認為生產性服務業的范圍包括上游生產者服務,如產品設計和研發;中游生產者服務,貿易運輸和供應鏈管理等;下游生產者服務,商務服務和中介服務等
。Marshall(1998)認為生產性服務業包括與信息相關的服務業,與實物商品相關的服務業和與個人支持相關的服務。
二、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涵蓋農林牧副漁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七類行業,這七類行業在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規模逐年擴大,但總量較小
近年來,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總量不斷擴大。2014年,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0164億元,占全市服務業比重42%,占全市GDP比重13%。其中,農林牧副漁服務業增加值為528億元,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1595億元,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101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7696億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加值為3837億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554億元;2005—2014年,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依次為5248億元、6854億元、7993億元、10104億元、13172億元、19096億元、26551億元、31263億元、35332億元、40164億元,近三年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77%、13%和137%(見圖1)。
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05—2013年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分別為13%、14%、14%、14%、16%、18%、20%、21%、21%,整體呈上升趨勢;在第三產業中所占比重分別為42%、44%、41%、41%、46%、48%、53%、54%、54%,整體也呈現上升態勢。2010年,宿遷市主要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為18%,而北京、上海的數據分別是397%和265%;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48%,北京和上海分別為54%和47%。可見,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總量偏小,與發達省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二)產業發展層次偏低,產業內部結構有待優化
在生產性服務業所包含的各類行業中,學者們一般認為把資本作為主要投入要素的行業屬于傳統生產性服務業,本文將農林牧副漁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作為傳統生產性服務業;把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源作為主要投入要素的行業作為新興生產性服務業,將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
數據顯示,七大行業中規模較大的是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和交通運輸,且都屬于傳統的生產性服務業。2005年這三大行業在生產性服務業中所占比重分別為34%、29%、15%,總共占比78%,到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79%(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所占比重為1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只占1%。從而可以得出結論,傳統生產性服務業一直以來都處于主導地位,而新興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稍顯滯后。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整體結構仍然以傳統的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升級。
(三)企業實力快速壯大
截至2014年底,全市主營業務收入超千萬元的物流企業共18家,其中超億元2家,超5千萬元7家,經國家認定A級以上物流企業3家,省級重點物流企業5家。軟件企業總數已達312家,累計已有46家通過江蘇省雙軟企業認證,9家企業通過CMMI3級認證,64家企業經過計算機著作權登記,50家企業通過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認證。全市共有14家融資擔保規模超億元以上的擔保公司,占全部32家擔保機構總數的44%。可見,目前宿遷市已涌現出一大批規模大且實力強的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
(四)產業集聚態勢逐步形成
目前,宿遷市已建成宿遷軟件園、宿遷服務外包產業園、宿遷科技創業中心、沭陽軟件產業園、泗陽科技產業中心、泗洪高校軟件園等6個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集聚區。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市湖濱新區獲批“江蘇省服務外包示范區”;運河中心港、糧食物流產業園、中聯物流中心、恒通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初具規模,成為全市物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另外,在“東部新城”的建設項目中,宿遷宿豫區以產業集聚區、京東信息科技產業園、京東淮海經濟區電子商務運營中心、華東農機汽車城等項目為龍頭,重點引進了科研、培訓、中介、咨詢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宿遷中心城市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中心正在逐步形成。
三、促進宿遷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鼓勵設立工業設計企業和服務中心,發展研發設計交易市場;二是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貨物配載中心,加快標準化設施應用,推進第三方物流與制造業聯動發展;三是提高信息技術服務水平,促進工業生產流程再造和優化。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積極發展社會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四是推廣制造施工設備、運輸工具、生產線等融資租賃,創新抵押質押、發行債券等金融服務。發展戰略規劃、營銷策劃、知識產權等咨詢服務;五是鼓勵服務外包,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大力培養生產性服務業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
[參考文獻]
[1]翁春穎浙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企業經濟,2013(4)
[2]于錦榮,陳愛生江西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規模,結構及集群狀況研究[J]區域經濟,2011(10)
[3]羅芳,呂文軍上海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關聯度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25(9)
[4]涂在友,朱崢,徐士欣,朱鵬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5)
[5]李進才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灰色關聯分析[J]對外經貿,2012(6)
[6]谷宇,劉平洋湖北省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企業經濟,2012(5)
(責任編輯:馬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