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作為區域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戰略資源,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意義越發重要。選取2011—2013年高技術產業的面板數據,運用DEA方法中的BCC和CCR模型,構建知識產權效率評價體系,對科技成果轉化中知識產權效率進行區域和行業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高技術產業知識產權創造活動取得較大成果,但未達到最佳狀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知識產權效率總體上存在正向關系,高技術產業內部存在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提出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加大西部地區科技投入,擴大高技術產業規模,合理調整醫藥制造業和航天航空制造業資源投入產出比例等提高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時代;高技術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數據包絡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8-0109-04
[作者簡介]袁茜(1991-),女,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術創新評價。
[基金項目] 安徽省高校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焦點企業核型結構產業集群創新網絡演進模型與實證研究”(項目編號:SK2014A165);全國統計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長三角地區高技術服務業現狀評價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1LY022)。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并將其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手段。通過互聯網平臺與科技的有效結合,培育更多的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互聯網時代不但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同時也凸顯了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而高技術產業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顯著特點,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對知識產權的效率進行研究,有利于在互聯網時代實現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管理創新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文獻綜述
當今,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興起,互聯網技術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這促使世界經濟發展呈現明顯的全球化趨勢。信息在科技轉化過程中具有全球性、易復制和易檢索的特征,知識產權作為自主創新的衡量指標,其實質是對科技成果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必備條件。
近年來,知識產權效率這一問題引起了眾多國內外學者的興趣。Lai強調了知識產權效率取決于世界從北到南的生產轉移通道;Yang和Maskus基于計量經濟學理論模型,分析了知識產權效率和許可技術決策之間的關系;Stiglitz J E揭示了知識產權效率的經濟基礎;Williams則劃分了知識產權效率的標準。
國內學者關于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效率的相關課題研究更為細致,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在宏觀上,張俊芳和郭戎認為我國企業普遍缺乏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知識產權效率情況不容樂觀。劉和東從設計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決定及自主創新與剽竊的博弈模型,推導出我國知識產權效率低的結論;在指標體系上,雒園園、田樹軍 等學者結合知識競爭力的含義及組成要素,把知識效率納入區域知識產權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而在具體構建上的研究有以下幾位代表:郭斌、王思鋒以“輸入—轉換—輸出”為邏輯框架,從資源投入、管理與服務、成果產出、影響四個維度來構建了知識產權指標體系。蔣玉宏、單曉光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通過設立基礎資源、權力獲取、權力轉化和交易、行政保護以及司法保護五個二級指標,成功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客觀的區域知識產權效率指標體系。在分析方法上,大多數研究運用了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田家林、顧曉燕使用數據包絡分析中的超效率DEA模型,對我國各區域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效率進行分析。胡姍姍、云坡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中的產出導向BCC模型。馮志軍、康鑫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中的Maquist指數法進行分析。
通過對上述文獻可以看出,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在區域和微觀上的動態研究尚有不足。由于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不盡相同,因此,有必要采用相對數量和實證分析方法,對當今互聯網時代下的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效率展開研究。
二、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構建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DEA模型,本文從投入和產出兩方面的指標出發,構建高技術產業知識產權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的投入分為R&D投入和非R&D投入,產出方面則主要考慮專利申請數(件)、發明專利申請數(件)及有效發明專利數(件)(見表1)。
(二)模型構建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根據多項投入和產出指標來進行輸入數據和輸出數據處理,并運用線性規劃的方法估計生產前沿面的有效性和評價決策單元的優劣,即評價部門(或單位)之間相對有效性。DEA技術廣泛應用于不同行業及部門,在處理多項指標投入和產出方面體現了其獨特優勢。1978年著名的運籌學家Charnes、Cooper和 Rhodes首先提出了DEA的方法,并構建了CCR-DEA模型,具體模型構建如下。
首先假設共有n個評價對象,每一對象記為DMU,且每一個DMU有m種投入和s種產出。令Xi=(x1i,x2i,…,xmi)(i=1,2,…,n)為第i個決策單位的投入指標向量,其中xmi為第m項指標投入值,Y為第i各決策單元的產出指標向量,其中ysi為第s項產出指標產出值。
DMUi的效率可以表示為Ei,uT和vT分別為投入和產出指標權向量,適當選取權重u和v,能夠使Ei≤1,i=1,2,…,n。
如果對第i0個DMU進行評價,記為DMU0。其中投入為X0,產出為Y0,則第i0個DMU相對效率CCR-DEA評價模型為:endprint
MaxE0=uTY0vTX0;stuTYivTXi≤1,i=1,2,…n,u≥0,v≥0
CCR-DEA模型假定規模恒定,效率評價穩定性不高、原因分析不夠直觀。在此基礎上,加入凸約束∑λ=1,便提出了規模可變的BBC-DEA模型:
minθ-εe-1s-+e+Ts+
st
∑Xkλk+s-=θX0
∑Ykλk+s+=Y0
∑λk=1
λk≥0,k=1,2,…,n;s+≥0;s-≥0
三、實證及結果分析
(一)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區域分析
本文選取《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12—2014)》相關數據,運用DEAp21軟件,對2011—2013年我國高技術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分別進行測算。其中,綜合技術效率是指在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過程中的總效率;純技術效率是指高技術產業知識產權方面現有技術水平的利用程度;規模效率是指在制度和管理水平一定的前提下,知識產權創造的總體規模狀態(見表2)。
由表2可知,我國高技術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綜合技術效率均值從2011年的0947升至2013年的0965,提高了0018,整體水平較高,但上升幅度不大。從區域上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轉化效率高于西部地區。東部地區連續三年投入產出綜合有效,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這與其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有直接關系。中部地區在政府政策引導下,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技術轉移,實現了2011年、2013年兩年DEA有效(由于技術成熟度不夠,2012年綜合效率下降)。西部地區由于經濟較為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高技術產業研發力度不夠,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綜合技術效率等于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乘積,因此在分析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變化時,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的影響不可忽視。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曲線均位于綜合技術效率曲線之上,說明我國高技術產業科技水平和實際規模較高。純技術效率在2013年達到最佳狀態,實現了既定的投入下產出最大化,或既定的產出下投入最小化。三大區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即東部地區處于領先地位,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較為落后。
(二)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行業分析
根據我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將高技術產業內部劃分為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室設備制造業和儀器儀表制造業五大行業。表3從行業視角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投入產出效率進行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2011—2013年我國高技術產業的五大行業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呈上升趨勢。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由高到低分別是電子計算機及辦公室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及航空航天制造業。結合松弛變量進一步分析,發現DEA產出無效的行業有醫藥制造業和航空航天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由于對專利申請缺乏重視,主要模式仍以仿制為主,導致在專利申請數這個松弛變量上出現產出不足。有效發明專利產出不足的現象主要反映在航空航天制造業上。航空航天制造業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產出已經達到最優,發明專利卻較少。
在投入方面,R&D投入和非R&D投入均存在冗余現象。航空航天制造業R&D活動人員折合全時當量過大,儀器儀表制造業R&D經費內部支出存在浪費現象。單純從人力和資金上增加這些行業的R&D投入,并不能將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適量減少研發人員數量或經費支出,同樣可以得到相同的產出。非R&D方面,航天航空制造業2012年存在技術改造經費冗余。而醫藥制造業2011年存在消化吸收經費冗余,并且到了2013年,情況更加惡化,冗費為15418867萬元。這些行業缺乏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再改造的聯動體系,所以不可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四、結論及建議
(一)主要結論
1從整體上看,我國高技術產業知識產權創造活動取得較大成果,但未達到最佳狀態。2011—2013年我國高技術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處于較高水平,并且呈上升趨勢。互聯網時代下,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由于市場不成熟、結構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知識產權創造力還有待提高,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效率存在提升空間。
2從區域上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知識產權效率總體上存在正向關系。東部地區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科技成果轉化活躍,在我國區域知識產權創造活動中發揮龍頭作用。近年來,中部地區知識產權效率較高,這與國家實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密不可分。而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產業結構滯后,科技創新意識不強,導致成果轉化能力較差,知識產權創造不理想。
3從行業上看,高技術產業內部存在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在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和電子計算機及辦公室設備制造業的結果最為理想。醫藥制造業、航天航空制造業和儀器儀表制造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過剩。并且前兩個行業還出現產出不足現象。這說明航天航空制造業和儀器儀表制造業存在同業競爭和重復建設的問題,無論是在資金、規模上,還是在品牌、技術上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對策建議
1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互聯網時代下,資源的無形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知識產權創造的難度。一方面,政府應建立知識產權核心法律制度,包括實施一系列知識產權配套措施,嚴格監管制度的落實情況,保證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知識產權;另一方面,應強化政府援助、稅收優惠、政府采購等鼓勵創新政策之間的協同作用,加大對高技術產業財政科技資金扶持力度,提高自主知識產權效率。
2加大西部地區科技投入,不斷擴大高技術產業規模endprint
為了提高我國西部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效率,推動信息技術實現產業化發展,創造規模收益,增加人力資本當量,擴大資金來源渠道,優化資源配置結構。通過積極培養高素質人才,建立有效合理的人力資源流動平臺,選擇R&D投入主體多元化的模式,提高消化吸收經費和技術改造經費的比重來實現知識產權效率最大化。
3合理調整醫藥制造業和航天航空制造業資源投入產出比例
醫藥制造業和航天航空制造業均是特殊的行業,一個事關國計民生,一個涉及國家戰略。從知識產權投入產出效率來看,醫藥制造業應控制人力資源投入數量,降低科技創新成本,突破行業核心技術,促進醫藥及設備方面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為知識產權。而航天航空制造業則應針對該行業高能耗的特征,重點推進科技成果管理節約化,推廣節能改造技術,不斷提高專利申請質量。
[參考文獻]
[1]Lai E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the Rate of Product Innov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1): 133-153
[2]Yang G,Maskus K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Licensing: An Econometric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1): 58-79
[3]Stiglitz J EEconomic Foundatio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Duke Law Journal,2008(5): 1693-1724
[4]Williams J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ndards in Innovation Policy[J]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2015(2):107–122
[5]張俊芳,郭戎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J]中國軟科學,2010(3):137-141
[6]劉和東自主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選擇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 23-25
[7]雒園園,田樹軍,于小丹區域知識產權競爭力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68-71
[8]郭斌,王思鋒區域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3(7):102-106
[9]蔣玉宏,單曉光區域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2):144-146
[10]田家林,顧曉燕基于創新主體視角的區域知識產權運營效率提升對策[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12):62-70
[11]胡姍姍,云坡區域視角下中國工業企業知識產權效率的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1(24):114-115
[12]馮志軍,康鑫知識產權保護、FDI與研發創新全要素生產率——基于中國區域高技術產業的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5(3):98-105
Abstract: As one of strategic resources of reg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i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internet era. This paper selected 2011-2013 panel data of high-tech industries, utilized the BCC-DEA and CCR-DEA models, built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efficiency, conducted industry and regional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creation activities in high-tech industrie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did not achieve the best state,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general, high-tech industries existed inner input redundancies and output lacks. The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cluded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ncrea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in the western region, expansion of high-tech industries scale,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input and output ratio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and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tc.
Key words: internet era; high-tech industrie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efficienc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A
(責任編輯: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