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佳余,侯文斌,茅靖峰,張旭東,吳國慶,
(1.南通大學,南通 226019;2.江蘇省風能應用技術工程中心,南通 226019)
磁懸浮支承(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簡稱EMS)是利用電磁力將被支承物體穩定懸浮于空間的一種非接觸支承方式,克服了因磨損和接觸疲勞所產生的精度和壽命下降問題,在交通、航空航天、機械加工、能源、化工等工業及高科技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尤其是在高檔數控機床中要實現高精度、高速度的直線運動,磁懸浮支承應當是理想的選擇之一[1]。然而磁懸浮支承系統存在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對其實施有效的控制作用,才能使被支承物體穩定懸浮于空間某一位置。為此,國內外眾多學者對磁懸浮控制系統展開研究,針對不同類型的磁懸浮支承系統,提出了很多控制方法。文獻[2]提出了PI與PD串聯的閉環控制策略,文獻[3]采用模糊控制以抑制外部干擾對系統的影響,文獻[4]將魯棒控制應用到磁懸浮支承系統中,提高系統的魯棒性。另外,還有些學者采用μ綜合法[5]、最優控制[6]、滑??刂芠7]等方法,設計了相應的控制器,并在磁懸浮支承系統中得多了應用。
相較之下,滑??刂破髯畲蟮奶攸c是不隨內部參數和外部擾動的改變而發生明顯變化,因此在磁懸浮支承這樣的非線性系統中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方法。但傳統滑模控制在開關來回切換時存在慣性,容易引起系統抖動,影響控制精度,同時會增加系統能量損耗,減短系統使用壽命。為此,本文在常規滑模的基礎上加入自適應環節和模糊控制,通過模糊規則優化開關切換環節,達到降低系統抖動的目的。
磁懸浮支承系統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位移反饋電路用于檢測懸浮體實際位置Pf,并將它反饋到輸入端,與給定值Pr相比較,形成位移偏量Pe,經過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作用后轉換成控制電流ic,調節電磁鐵線圈中的電磁力,使之與懸浮體自身重力平衡,從而使磁懸浮支承系統維持在平衡狀態。

圖1 磁懸浮支承系統結構框圖
圖中x表示平衡點處氣隙,mg表示工作臺的等效重力,同時將電磁鐵線圈匝數設為N,磁極面積設為S,忽略漏磁通及各種損耗,可得懸浮體所受電磁合力:

經過局部線性化處理,略去高階分量后F可近似表示為: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用動力學方程可表示為:

將上式表示成狀態方程的形式為:

滑模變結構控制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滑模變結構控制系統結構圖
在磁懸浮支承系統中,若系統采樣時間為T,則離散系統狀態方程為:

系統誤差e(k)=r(k)-x(k),誤差變化率de(k)=dr(k)-dx(k),r(k)為給定的位置指令信號。那么R=[r(k),dr(k)],R1=[r(k+1),dr(k+1)],r(k+1)及dr(k+1)采用線性外推的方法進行預測,則:

取切換函數為:

其中Ce=[c,1]。則采用指數趨近律[8]形式得到:

針對離散系統狀態方程,可以得到離散控制律:

其中ds(k)=-εTsgn(s(k))-qTs(k)。根據上式可知q、ε、c為可調參數,增大q和c可以使系統快速到達滑模面,但不能無限制增大,否則會使輸出量過大,引起系統抖動。ε是克服攝動及外干擾的主要參數,過大會導致系統抖動加大,一般而言,系統的抖振幅度與ε成正比。
由于系統在不同工況下所要求的性能指標不同,因此需要實時調整ε值,即初始時刻取較大ε值,隨著運行時間增加而逐漸減小。要使得s(k)值遞減,必須滿足下式,即:

因此ε值滿足:

取ε=|s(k)|/2,可得到改進的指數趨近律為:

所對應的控制律為:

穩定性分析:

同樣,當采樣時間T很小時,2-qT>>0,有:

由式(14)和式(15)可知,所1達條件。
雖然滑??刂朴兄T多優勢,但在切換函數來回切換時系統不穩定,甚至會引起強烈抖動,從而降低控制精度。因此,本文將模糊控制與離散滑??刂葡嘟Y合,設計一個模糊控制器,柔化控制信號,減輕滑??刂频亩墩瘳F象。
設模糊控制器的輸入信號為s和ds,論域為{-3,-2,-1,0,1,2,3};輸出信號為ΔU,論域為{-3,-2,-1,0,1,2,3},且這三個變量均取七個語言變量值{NB,NM,NS,ZO,PS,PM,PB};建立相應的隸屬度函數,如圖3和圖4所示。根據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設置模糊控制規則,通過模糊推理使滑??刂频那袚Q函數s(k)→0。

圖3 s及ds的隸屬度函數

圖4 ΔU的隸屬度函數
模糊控制器輸出的是模糊量,必須經過反模糊化后才能生成精確的控制量。本文采用重心法進行去模糊化出來,公式如下:

經過模糊控制后,uf自動調整滑??刂频那袚Q函數,避免系統在切換時產生強烈抖動,從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控制精度和自適應能力。與傳統滑??刂葡啾?,更適合用于多變量、非線性、時變的磁懸浮支承系統中。
運用上述控制方法對磁懸浮支承系統進行仿真研究,具體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磁懸浮支承系統主要參數
取階躍輸入信號為1,滑模控制器的參數c=10,q=30,ε=60,仿真采樣周期為0.001s。建立模糊控制系統,輸入輸出量的取值范圍為[-3,3],選取隸屬度函數,建立模糊控制規則庫,對自適應滑??刂七M行調試。仿真結果如圖5、圖6所示。

圖5 常規滑??刂?/p>

圖6 模糊自適應離散滑??刂?/p>
圖5(a)是在常規滑模控制下的系統位移響應曲線,經過5.5s后系統進入穩定狀態;圖5(b)反映了系統的振動情況,由于電流的不斷切換,控制器會產生強烈抖動,振動幅值較大,不但影響控制性能,還會造成系統及設備損壞,因而必須采取措施來削弱這種抖動。圖6(c)是模糊自適應滑模控制的位移響應曲線,與常規滑模控制相比,系統響應速度加快,在3.5s后就進入平衡狀態;從圖6(d)中可以看出,加入模糊自適應環節后,系統抖動幅值和時間明顯減小,穩定性得以提升。
在前面控制器設計與分析的基礎上,對磁懸浮支承平臺進行實驗驗證。完整的數控磁懸浮支承實驗平臺結構如圖7所示。

圖7 磁懸浮支承系統組成
通過示波器捕捉磁懸浮支承工作臺在模糊自適應離散滑??刂葡碌钠鸶№憫笆艿礁蓴_后的曲線波形,如圖8所示。其中上面的曲線表示電壓變化情況,下面的曲線表示位移變化情況。從圖8中可知,該磁懸浮工作臺在靜態起浮過程中,位移響應快、幾乎無超調,電壓信號波動時間短,能快速到達穩定狀態。從圖9中可以看出,突加干擾后位移出現上下波動,電壓有明顯下降趨勢,但在很短時間內又恢復到了原平衡狀態。上述實驗表明,模糊自適應離散滑??刂瓶朔顺R幓5亩秳訂栴},使系統穩定性得以提升,并且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有很強的自適應能力。

圖8 靜態起浮實驗

圖9 動態干擾實驗
磁懸浮支承系統是一個非線性不穩定系統,必須采用適合的控制算法對它實行有效控制,使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到達平衡位置,而且在擾動時能快速恢復到穩定狀態。針對之一目標,本文結合模糊控制和滑??刂频奶攸c,設計了自適應離散滑模切換函數,并通過模糊控制柔化控制信號,使其在開關來回切換時不產生太大抖動而對系統造成不利影響。通過仿真與實驗表明,模糊自適應離散滑模控制起浮時間短,系統不會產生太大抖動,具有很好的靜態穩定性和魯棒性,可以實現磁懸浮支承系統的高性能數字控制。
[1] 吳國慶.用于數控機床用的磁懸浮支承系統及其控制技術[D]. 上海:上海大學,2006.
[2] B.Polajzer, J.Ritonja, G.Stumber. Decentralized PI/PD position control for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J].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06,89:53-59.
[3] Pi-Cheng Tung,Mong-Tao Tsai. Design of model-based unbalance compensator with fuzzy gain tuning mechanism for an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system[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10):12861-12868.
[4] Zdzislaw. G, Arkadiusz. M. Robust Control of Active Magnetic Suspension: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8,(22):1297-1303.
[5] 田陳鑫,謝偉東.軸向永磁卸載混合磁懸浮軸承μ控制器[J].輕工機械,2012,30(06):65-67.
[6] 陳艷,吳熙,王亦紅,等.基于LQ最優控制策略的交流混合磁軸承控制系統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7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C].2008:474-478.
[7] 茅靖峰,吳愛華,吳國慶,張旭東.基于干擾估計的磁懸浮支承離散積分滑??刂芠J].制造業自動化,2013,35(10):34-37.
[8] 高為炳.變結構控制的理論及設計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