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輝 潘廣利 陳雄釗 張遠鴻 呂劍寧 陸麗燕(.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放射科 廣東 597000;. 廣州市荔灣區花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50000; .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呼吸科 廣東 59700)
雙相MSCT定量測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黃祥輝1**潘廣利2陳雄釗1張遠鴻1呂劍寧1陸麗燕3
(1.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廣東 5297000;2. 廣州市荔灣區花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510000; 3.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呼吸科廣東 529700)
目的:探討雙相多排螺旋CT(MSCT)定量測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對80例COPD患者(病例組)和35例健康志愿者(對照組)分別于深吸氣末和深呼氣末行MSCT檢查,并于2d內行臨床肺功能檢查(PFT),比較兩組吸氣相與呼氣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的差異,分析MSCT各項容積指標與PFT指標的相關性。結果:病例組MSCT掃描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呼、吸兩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與COPD嚴重程度呈明顯負相關(P<0.05);呼、吸兩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與PFT各指標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P<0.05)。結論:呼、吸兩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可作為COPD患者肺功能的評估指標,可早期定量診斷COPD,以指導盡早進行臨床治療與呼吸功能的干預,延緩疾病進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雙相MSCT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發病緩慢、反復發作、死亡率高等特點,對人們生活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主要根據患者高危因素史、臨床癥狀、體征及X線和CT影像學檢查、肺功能檢查(PFT)等結果綜合分析診斷,但由于X線、CT缺乏量化指標,而PFT具有力量和年齡依賴性,且對早期COPD診斷敏感性低,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據相關研究報道,MSCT呼、吸氣相肺容積定量指標與臨床肺功能具有較好的相關性[2],因此本研究采用MSCT定量測定肺容積,并分析其與PFT指標的關系,旨在探討MSCT定量測量在COPD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作為病例組,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41~70歲,平均年齡(57.69±7.26)歲;肺功能情況:FEV1%為(55.72±15.39)%,FEV1/FVC為(57.94±18.65)%,RV/TLC為(67.23±11.49)%;病情嚴重程度分布:輕度24例,中度37例,重度19例,極重度0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和臨床肺功能(PFT)檢查確診,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提出的標準(2011版)[3],排除MSCT檢查時深呼、吸氣末屏氣不能配合、掃面圖像顯示胸廓畸形、胸部手術病史、大面積肺部感染、大量胸水、肺實質性病灶直徑>4.0 cm等影響肺容積及肺功能疾病的患者。另選取同期在我院體檢的健康志愿者35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6.37±7.41)歲,均經胸部CT及PFT檢查顯示無COPD。兩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MSCT檢查
采用東芝Activion16 MSCT機,掃描前對所有受檢者進行多次嚴格的深吸氣末及深呼氣末屏氣訓練,掃描時,受檢者呈仰臥位,雙上臂上舉,分別于深呼、吸氣末進行自肺尖至肺底連續掃描。掃描參數:電壓120 kV,電流80 mA,層厚8 mm,螺距15∶1,標準算法重建,觀察窗位上限-400 HU,窗寬1 200 HU。掃描圖像上無呼吸運動偽影為合格圖像,采用機器自身配置的容積測量評估軟件自動勾畫肺的輪廓,部分未完全勾畫出的進行手工校正,采用后處理軟件測算肺容積的各項指標,包括最大吸氣末肺容積(Vin),最大呼氣末肺容積(Vex),呼吸兩相肺氣腫容積(EVvin、EVvex),計算肺氣腫指數(EIvin、EIvex)。肺氣腫指數(EI)=肺氣腫容積(EV)/肺容積(V)的比值。
1.3PFT檢查
所有患者于雙相MSCT檢查后一周內采用比利時Medi肺功能檢查儀測量肺功能,受檢者呈坐位,于安靜狀態下進行檢查。測量主要指標有:肺總量(TLC)、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殘氣量(RV)、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計算第1秒用力肺活量實測值與預測值百分比(FEV1%)、1秒率(FEV1/FVC)、殘氣量與肺總量的比值(RV/TLC)。
1.4統計學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均經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的形式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方法分析MSCT肺容積指標與COPD病情嚴重程度和PFT指標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吸氣相與呼氣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的比較
病例組MSCT掃描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吸氣相與呼氣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吸氣相與呼氣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的比較(±s)
組別例數Vin(ml)Vex(ml)EVvin(ml)EVvex(ml)EIvin(%)EIvex(%)病例組804 718.75±976.542 876.23±924.53 437.34±365.84 127.64±75.09 9.17±5.74 3.22±1.47對照組357 229.62±1 136.555 712.41±1 194.732 549.54±695.331 284.07±467.2839.26±7.0622.18±5.98 t值12.06013.80921.31721.62324.07626.708 P值0.0010.0310.0010.0280.0010.001
2.2吸氣相與呼氣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與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
輕、中、重度COPD患者的MSCT掃描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MSCT掃描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與COPD嚴重程度呈明顯負相關(rVin=-0.872,rVex= -0.643,rEVvin=-0.541,rEVvex=-0.467,rEIvin=-0.502,rEIvex=-0.496,P<0.05,表2)。

表2 吸氣相與呼氣相MSCT各項容積指標與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比較
2.3MSCT肺容積指標與PFT各容積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MSCT掃描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均與TLC、RV、VC、FEV1%、FEV1/FVC、RV/TLC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P<0.05)。其中以Vin與PFT中的VC相關性最高(r=0.846,P<0.05),可見Vin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肺活量狀況;對于PFT中的FEV1%、FEV1/FVC,以Vin、Vex與其的相關性較高,表明Vin、Vex有助于判斷肺組織其他潴留及呼氣性通氣功能障礙(表3)。

表3 MSCT肺容積指標與PFT各容積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COPD是一種以肺實質和氣道不完全可逆呼氣氣流受限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發于中老年人[4],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表明,40歲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為8.2%,且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COP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同時由于該病死亡率高,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5]。COPD是一種漸進性疾病,而目前臨床治療無法改變肺功能的衰減過程[6-7],因此COPD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延緩肺功能進一步衰減具有重要意義。
PFT是目前臨床診斷COPD的金標準[8],但由于PFT檢查對力量和年齡具有依賴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檢查,且由于肺組織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破壞達30%以上才會出現肺功能的改變和PFT的異常,對早期COPD診斷敏感性低[9],且并不能完全反映COPD患者的全部臨床狀況,尤其對不均勻分布的肺氣腫局部肺功能損害程度的評估存在明顯的局限性[10-11]。MSCT被認為是醫學影像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與常規PFT檢查相比,其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12-14]:①MSCT掃描速度明顯加快,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受試者尤其是肺功能下降者因屏氣困難對測定結果的影響;②PFT測量得到的肺體積除全肺外,還包括口腔、器管、大支氣管內的氣體含量,而MSCT可自動勾畫肺的輪廓,并與其它組織區別開來,其測量所得肺體積更接近實際值;③PFT評價肺功能時是對雙側肺總體評價,而MSCT可對單側肺,甚至是某一葉肺進行評價;④MSCT還可對病變定位、定量、定性分析,對早期疾病的形態學改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MSCT各項肺容積指標與PFT指標相關性分析顯示,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均與FEV1%、FEV1/FVC、RV/TLC具有較好的相關性,表明呼、吸氣相各項容積指標與COPD患者肺功能密切相關,可作為COPD患者肺功能的評估指標。另外,本研究發現COPD患者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等指標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且輕度COPD患者上述各指標均明顯較對照組降低,提示COPD肺功能輕度下降的患者已出現雙相MSCT指標異常,表明呼、吸氣相各項容積指標在COPD診斷中均具有意義。吸氣相時,肺泡及細小氣管充氣,肺泡形態改變以及肺葉、甚至是肺段的毗鄰結構關系均可清晰顯示[15],因此,呼、吸相MSCT掃描可直接觀測病變位置及程度,同時還可區分因氣流受限所致的各種病理生理性紊亂,可早期定量診斷COPD和病情進展。本研究以Vin與PFT中的VC呈的相關性最高(r=0.846,P<0.05),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肺活量狀況。此外,對于PFT中的FEV1%、FEV1/FVC,以Vin、Vex與其的相關性較高,表明Vin、Vex有助于判斷肺組織其他潴留及呼氣性通氣功能障礙。
綜上所述,MSCT可快捷、簡便、準確地測定肺容積指標,與PFT部分容積指標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可作為COPD患者肺功能的評估指標,早期定量診斷COPD,有利于指導臨床盡早進行治療與呼吸功能的干預,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馬喜娟, 郝敬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及進展[J]. 實用老年醫學, 2012, 26(4): 270-274.
[2] 王琳, 王廣麗, 張成琪. MSCT在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受損的應用[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4, 30(4): 613-616.
[3] 尹子銘, 高莉, 王霄英, 等. 64層螺旋CT肺容積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2, 20(3): 184-187.
[4] 肖建, 杜春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11): 3191-3194.
[5] 潘明嗚, 孫鐵英, 王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反應相關的臨床表型分型及其特點[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3, 36(4): 293-296.
[6] 趙子文, 李曉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藥物治療新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 2014, 30(1): 10-13.
[7] 張紅璇, 于榮秀, 魏文婷,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治療進展[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3, 36(4): 293-296.
[8] 崔佳, 許小毛, 孫鐵英. 肺通氣功能障礙指標研究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4 (9): 703-705.
[9] 陳小玲. 肺功能檢查的影響因素及其臨床應用[J]. 激光雜志, 2013, 34(4): 128-129.
[10] 鄭勁平. 肺功能檢查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2, 32(8): 591-593.
[11] 鄭勁平. 肺功能檢查臨床意義和診斷思路[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2, 32(8): 569-574.
[12] 牛朋影, 哈若水, 郭玉峰. 呼吸雙相結合CT掃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2, 28(6): 853-855.
[13] 劉鵬, 郭順林, 雷軍強,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肺動脈高壓的多層螺旋CT評價[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2, 35(4): 264-268.
[14] 張利華, 王云華. 64層螺旋CT低劑量雙相掃描肺密度在COPD患者肺功能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 37(11): 1156-1162.
[15] 姚景江, 熊曾, 劉進康, 等. COPD患者雙相MSCT氣道成像與肺功能相關性的初步探討[J].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3, 32(2): 188-192.
Clinical value of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with dual phase MSCT scans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UANG Xianghui1**, PAN Guangli2, CHEN Xiongzhao1, ZHANG Yuanhong1, LV Jianning1, LU Liyan3
(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shan City, Guangdong 529700, China; 2. Flower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and Service Center of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5100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shan City, Guangdong 529700,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with dual phase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scans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and 35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a case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nd underwent dual phase MSCT scans at full inspiration and full expiration,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examination within two days. The volume indexes of inspiratory and expiratory MS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SCT volume index and PFT index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ase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nalysi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olume indexes of inspiratory and expiratory MSCT and the severity of COPD and there was also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olume indexes of inspiratory and expiratory MSCT and PFT indexes. Conclusion: The volume indexes of inspiratory and expiratory MSCT can be used to assess pulmonary function and to quantitatively diagnose early COPD so as to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intervention and delay the progress of disease.
COPD; dual phase MSCT; pulmonary function
·醫藥論壇·
R56; R814.42
A
1006-1533(2015)13-0038-03
江門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 20130190077967
**
黃祥輝(1972-),男,副主任醫師,從事胸腹部影像診斷。E-mail: hy2791@163.com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