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未央
1973年11月,張曉勇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的一戶清貧農(nóng)家,上有兩個姐姐。由于家境貧寒,兩個姐姐初中畢業(yè)后就早早輟學,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從小就很會讀書的他。考入長沙縣一中后,張曉勇更加表現(xiàn)出了異乎常人的讀書天賦。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他勤奮好學,聰慧過人,堪稱是當年的“學霸”,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全校第一名。1991年,他摘得長沙縣理科狀元的桂冠,順利地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錄取。
在鄉(xiāng)親們羨慕和期待的眼神中,張曉勇跨進了清華大學。他充滿雄心地立下誓言,大學期間好好學習,刻苦鉆研,將來一定要在生物科技領域做出一番成就來。大二那年,他發(fā)起成立了一個有關生物應用技術(shù)的課題小組,當時在整個學院都小有名氣。
1996年,張曉勇大學畢業(yè)。思想活躍的他主動推掉了幾家國企伸來的橄欖枝,決定投奔廣州一家著名的外資日化公司。
當初招聘時,張曉勇應聘的是公司研發(fā)部,但到公司報到時,他卻被通知要先下車間鍛煉三個月,熟悉生產(chǎn)流程。頓時,他有些傻眼了……盡管有些失落,但他還是服從了安排。
見習期結(jié)束后,張曉勇沒有如愿進入研發(fā)部,而是出乎意料地被分配到了客服部,從事產(chǎn)品售后服務工作。轉(zhuǎn)眼6年過去了,張曉勇一步步往上升遷,最終當上了客服部副總監(jiān),年薪也達到了20多萬元。
2002年8月的一天,張曉勇正在公司上班,突然接到二姐的電話,得知年邁的父親突然中風昏迷,正在醫(yī)院搶救……頓時,他驚得茫然不知所措:父親的身體不是一直好好的嗎?怎么說病就病了?來不及多想,他立即安排好手頭工作,向公司請了假,火速趕往湖南老家。
翌日凌晨3點,張曉勇趕到父親入住的醫(yī)院。醫(yī)生告訴他:“從你父親目前深度昏迷的病癥來看,就算搶救過來,也多半會落下半身不遂或神智不清的后遺癥,你要做好心理準備。”聞聽此言,張曉勇癱軟在醫(yī)院走廊的椅子上,半晌說不出話來……
在學科促進方面,他舉例,比如甲狀腺手術(shù),由于初診等因素的影響,這項手術(shù)在普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甲狀腺專科均有開展,而病種數(shù)據(jù)分析則能從效率、質(zhì)量、效益等方面直觀反映出各科開展情況的差異,“如果某一個科室開展這項手術(shù),各方面都不占優(yōu)勢,那理應考慮轉(zhuǎn)攻別的方面,夯實學科優(yōu)勢。”封國生表示,正是通過這樣的精細化分析,實現(xiàn)病種結(jié)構(gòu)、成本結(jié)構(gòu)的“騰籠換鳥”,真正凸顯三甲綜合醫(yī)院的功能定位,將常見病、多發(fā)病分流到基層醫(yī)療機構(gòu)。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張曉勇的父親總算轉(zhuǎn)危為安,被搶救了過來,但最終如醫(yī)生預言的那樣,下半身癱瘓,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而且神智一會清醒,一會迷糊。清醒時,老人會不停地催促張曉勇快去上班,別耽誤了工作;迷糊時,老人誰都不認識,卻死死攥緊張曉勇的手,叫著他的小名“勇伢子”,一會要他講故事,一會要他按摩,一會要他端茶遞水……張曉勇明白,自己這一個月來日夜陪護在父親身邊,老人已離不開自己了。可問題是,自己已向公司幾次申請延假,累計請假時間已超過一個月,公司一大攤事正等著他回去處理。然而,父親的狀況不容樂觀,而且老人又特別依戀自己,他實在不忍心一走了之。
忠孝自古難兩全。一邊是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一邊是癱瘓在床的老父親,張曉勇可真犯了難:他兩邊都不愿割舍,都想兼顧,可又力不從心,兩邊都難以遂愿。
在公司頻頻催促下,張曉勇決定回公司上班。
回廣州后,他總是回想起小時候父親為他所做的點點滴滴。記得有一年冬天,他正在晨讀,父親突然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原來,那天天氣驟變,父親怕他受涼,一大早特意趕了十幾里路給他送棉衣。看著衣著單薄的父親,張曉勇當即鼻子一酸,問道:“爸,您不也沒穿棉衣嗎?您不冷嗎?”父親搓搓手,哈出一口白氣,說:“爸習慣了,不冷!”隨即拍拍他的肩膀,轉(zhuǎn)身消失在寒風中……

還有一次,高一新學期開學那年,因為學費不夠,父親開學前日夜加班趕制了一批竹掃把,說是送到學校充抵學費。當父親滿頭大汗地挑著掃把趕到學校時,總務主任卻說學校剛買了掃把,不再需要了。一聽這話,父親急了,趕緊找到班主任和校長說好話求情。最后好說歹說,總務主任才很不情愿地收下掃把。當時,父親找人求情時的謙卑表情,張曉勇刀刻般記在心里,一輩子都難以忘記……
因為忙于上班,張曉勇只能隔三差五打電話回去詢問父親的病情。大姐告訴他,父親清醒時還好,可犯迷糊時真折磨人。一會兒要吃稀飯,等你把稀飯熬好,他又說要吃干飯;你給他喂牛奶,他說奶里下了毒;你給他喂水,他又說沒滋沒味,還一會兒嫌涼一會兒嫌燙……得知這些,張曉勇心里一沉,更覺得難為兩個姐姐了。為了彌補心里的愧疚,他只能在經(jīng)濟上盡量多給兩個姐姐一些補償。
張曉勇清楚,兩個姐姐其實也很不容易。大姐家兩個小孩都在讀書,負擔重,還有公公婆婆要贍養(yǎng),光靠姐夫一個人打工支撐,已經(jīng)很艱難了,現(xiàn)在又多出個癱瘓的父親,他真的不敢深想;二姐呢,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雖說只有一個小孩,但二姐夫前兩年受了工傷,做不了重體力活,一家人全靠二姐支撐著……思來想去,張曉勇覺得不如請個全職保姆照顧父親,這樣兩個姐姐就不用那么操勞,自己也了卻了心愿。
不料,第一個保姆干了不到一個月,就堅決辭職不干了,說他父親陰晴不定,像個老小孩,太難伺候了。之后的幾個月,張曉勇托人先后物色了好幾個保姆,結(jié)果沒有一個人能干過兩個月,最短的那個保姆竟然只干了5天就甩手走人了。無奈之下,張曉勇只好再次委托兩個姐姐輪流照顧父親,自己也利用周末和假期,奔波于廣州和長沙之間,有時一個月就要來回折騰兩三趟。
2003年10月的一天深夜,二姐再次撥通他的手機:“父親又昏迷不醒了,你快回來一趟吧!”當時,張曉勇正在北京出差,得知父親再次發(fā)病,只好中斷出差行程,連夜往老家趕。住院3天后,父親終于清醒過來。張曉勇將父親安頓好,準備返回廣州時,誰知父親一把拉住他的手,囁嚅著欲言又止,而眼眶卻濕潤了……張曉勇立刻明白了,父親是舍不得他走。那一刻,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怎么也邁不開沉重的腳步。是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當年母親早逝,自己沒能盡孝,已成憾事。如今,父親已年過古稀,又癱瘓在床,說不定哪天就會撒手人寰,離自己而去。難道真要等到了那一天,才痛悔沒有好好侍奉父親嗎?

那天晚上,張曉勇輾轉(zhuǎn)反側(cè),一夜未眠。想到父親一輩子的辛勞和不易,自己是否應該留下來侍奉他,讓他有個幸福的晚年?可是,自己從名校畢業(yè)一路打拼,好不容易當上了公司高管,說不定哪天還能進入研發(fā)部,從事自己喜歡的科研工作,如果就這樣放棄,實在是太可惜……經(jīng)過一夜的痛苦煎熬,張曉勇終于做出決定:辭去工作,回家伺候年邁的父親!
2003年底,張曉勇正式向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得知他要辭職,同事們紛紛替他感到惋惜。一位跟他關系要好的公司副總經(jīng)理更是極力挽留他,同時向他透露說,公司高層已有意調(diào)他進入研發(fā)部就職,并打算派他去美國的公司總部進修兩年……但張曉勇去意已決,一個月后正式辭職了。
回到長沙后,為彌補多年來的歉疚,張曉勇日夜不離父親左右,精心伺候。半年后,父親的身體有了較大的改善,于是他一邊照顧父親,一邊留心著身邊的工作機會。
2004年10月,位于長沙開福區(qū)的一家大型房地產(chǎn)公司慕名找上門來,聘請張曉勇為營銷企劃部總監(jiān)。對于該公司的知遇之恩,張曉勇心存感激,因此工作起來非常忘我,十分賣力。不到一年,在他成功的營銷策劃下,公司的銷售額幾乎翻了兩倍。此后,公司攻城掠地,快速擴張,業(yè)務很快延伸到了周邊省份。這樣,張曉勇也隨著公司的擴張,不斷東奔西走,疲于奔命。在外出差的日子,張曉勇自己倒沒覺得什么,但他最大的牽掛就是父親,最放心不下的也是父親……
公司得知張曉勇的難處后,特意破例請了專職保姆照顧他父親。然而,張父只要兒子照顧,跟其他人都很難合得來。這樣,兩年多的時間里,幾任保姆來來去去,而父親的狀態(tài)卻每況愈下。再加上結(jié)婚生子,瑣碎的家務事纏身,2008年5月,張曉勇不得不放棄高薪,再次辭職了。
2008年9月,得知長沙馬王堆陶瓷市場一個物業(yè)公司招聘保安,張曉勇耍了一個小心眼,拿出高中畢業(yè)證去應聘,結(jié)果順利被錄用。保安工作比較單純,上班時間又有彈性,這正好符合張曉勇一邊上班一邊照顧父親的意愿。就這樣,為了堅守心底的那份孝道,張曉勇褪去清華高材生的光環(huán),毅然決然地當上了一名普通的物業(yè)保安。

當上保安后,張曉勇才知道,要做一名稱職的好保安其實也不容易。說白了,小區(qū)物業(yè)保安其實就是業(yè)主的“公共保姆”。除了負責安全保衛(wèi)工作外,哪家門鎖壞了、哪家下水道堵了、哪家養(yǎng)的寵物貓爬到樹上不肯下來、哪家門前又被貼了牛皮癬廣告、哪家晾曬的衣服被吹到樓下業(yè)主家的陽臺……凡此種種雞毛蒜皮的瑣碎事務,業(yè)主都會在第一時間找保安。
由于張曉勇事先做足了功課,在他值班時,小區(qū)里無論發(fā)生大小事情,他都能處理得得心應手,從沒有引起業(yè)主的投訴。漸漸地,小區(qū)里的業(yè)主都認為這個戴眼鏡的中年保安不一樣,不但寫得一手好字,處理事情有條不紊,講起道理來也是有板有眼,句句在理。不僅是業(yè)主,同事也覺得他跟一般人不一樣,應該是有些學問的。
2011年年終聚會,張曉勇一時高興,跟同事多喝了幾杯。閑聊時,同事紛紛吹噓起自己曾經(jīng)的輝煌過往,張曉勇也不甘人后,不經(jīng)意抖落出了自己的經(jīng)歷。聽說他是清華大學高材生,又曾經(jīng)是外企的高薪白領,同事們一下子炸開了鍋:有人說他吹牛,有人說他拉大旗作虎皮,還有人干脆跟他打起了賭……在酒精的刺激下,張曉勇立即趕回家去拿來了畢業(yè)證等證件。大家一看,頓時傻眼了:原來他真是一名貨真價實的清華大學高材生!
張曉勇的真實身份曝光后,在小區(qū)業(yè)主中也引起了轟動。平時跟他打過交道的,在經(jīng)過小區(qū)值班室時,會停下來多看他兩眼,時不時還會跟他打個招呼;平時沒跟他打過照面的,也專程來到值班室,跟他聊幾句……后來,當人們得知他是為了照顧癱瘓的父親,才放棄高薪高管的職位當一名普通保安時,無不為他的孝心所感動。
2013年11月,張曉勇“清華才子保安”的身份漸漸在社會上傳開,進而引起了廣泛爭議。有人認為,國家培養(yǎng)一個清華大學畢業(yè)生,要花費大量的社會資源,而他卻沒有學以致用,發(fā)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無疑是大材小用;也有人認為,英雄不問出處,職業(yè)不分貴賤;還有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簡單用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來衡量,能“百善孝為先”,重孝道盡孝心,就是做人的成功……
盡管社會上議論紛紛,但張曉勇盡孝的決心卻絲毫沒有改變。他在保安這個僅有2000多元薪水的崗位上一干就是5年。
大學畢業(yè)17年來,張曉勇從沒有參加過大學同學的聚會。唯一的一次看望好友兼同學,還是出差北京時順路而為。與其他的大學同學,他沒有任何聯(lián)系,更談不上交往。
筆者采訪時,問他是何原因,張曉勇沉默了好一會,才神情凝重地說:“人這一輩子,有所得,必有所失。什么事情都可以重新來過,可以晚一點,惟有盡孝不可以,而且宜早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