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詩平
日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了上半年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表。其中,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問題1599起,而且,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呈現出花樣翻新的勢頭,不僅披上了“隱身衣”,更搭上了電子科技的“順風車”。
客觀來說,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在各地的有效執行,各種不正之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加上相關監督機制還不夠完善,一些人利用網絡平臺,謀求更加“安全”的送禮方式,亟需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警惕。
被歪曲的“互聯網+”之所以受人“青睞”,一是送禮和收禮雙方互不見面,風險??;二是省略了實體兌現環節,不易暴露;三是通過網絡交易,便于逃避監督。
防止腐敗搭上“互聯網+”的“快車”,亟需加大對電商平臺的監督管理力度,盡快制定網絡銷售禮品規范,如擴大監管范圍,不僅購卡實名,用卡也要實名,不僅線下實名,線上也要實名。同時,要加大對售卡單位使用發票的監管,特別是要通過制定法律加強技術層面的監管,給那些有僥幸心理的送禮收禮之人戴上“緊箍咒”。
當然,有人利用“互聯網+”送禮,就必然有人收禮,其背后隱藏的必然是利益交換,其實質上仍然是權力失范在作怪。因此,要從根本上遏制這種歪風,關鍵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通過加強法規教育,讓收禮群體認識到收禮行為是違規違紀的,特別是要完善黨紀法規,加大對送禮者、收禮者的懲處力度。 (責編:彭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