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開華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央的重大決策,也是四川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確保走在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最前列的重要抓手。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商務廳在主動對接商務部的基礎上,結合四川實際,從發展開放型經濟的角度,牽頭起草了我省融入“一帶一路”戰略“251三年行動計劃”,并經省領導審定、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服務國家戰略 拓展發展空間
從國家來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央洞察全球發展格局新變化,構筑陸海統籌、東西互濟開放新格局的大戰略,也是中央經略周邊、經略西部、經略海洋、參與全球治理的大手筆。從我省來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既是四川服務國家戰略的應盡之責,也是我省拓展發展空間、高水平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根本之策。
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發現,四川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合作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開放合作水平總體高于全國,經貿往來的關聯性、滲透性、互補性甚于全國。去年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200億美元,占全省外貿總值的30%,占比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從未來發展潛力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新興經濟體,四川經濟與之高度互補,并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優勢。因此,“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是重塑我國和全球經濟地理的大平臺,更是四川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新支撐。
基于這個認識,省上提出了我省融入“一帶一路”戰略“251三年行動計劃”。即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篩選20個我省具有較大產業和貿易比較優勢的國家,實施重點開拓、深度開拓;在“走出去”和“引進來”項目中,優選50個重大項目,實施重點跟蹤、強力促進;在全省現有外經貿企業中,精選100家與沿線國家有較好貿易投資基礎的優勢企業,實施重點引導、形成示范。“251”行動是一種以點帶面、梯次突破、帶動全局的工作方法,其核心要義是聚焦靶心、精準發力,定向施策、示范引領。
圍繞目標定位 抓好四個重點
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對我省的著墨雖然不多,但四川的特殊區位和西部經濟龍頭的地位需要我們有更多的擔當,也給我省創造性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預留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251三年行動計劃”從全國、中西部和四川自身發展需要三個層次,分別提出了建設成為我國推進西向南向開放的核心腹地、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升級版的引領示范、增強穩增長調結構動力與活力的重要支撐這三個定性目標。同時,定性與定量目標有機結合,提出力爭到2017年,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規模擴大到300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累計突破200億美元,“雙向”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這些目標是經過精心測算的,既穩妥可行,也體現了積極姿態,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
精準制導“路線圖”。把握好點、線、面的關系,20個重點國家是“點”,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的4大戰略經濟走廊是“線”,我省根據實際劃分的5大區域板塊是“面”。對于確定的20個重點國家,省上將逐一編制《重點國別指南》,強化合作機制建立和“三外”聯動,確保與20個國家的對外經濟總量提升到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90%左右;對于孟中印緬、中巴、中俄兩河流域、中東歐四個次區域合作,統一制訂《“一帶一路”戰略經濟走廊建設推進方案》;對于俄羅斯、東南亞、南亞、中東歐、西亞-北非5大板塊,要分類促進,有針對性地開展“中亞行”“中東歐行”等彰顯區域個性的貿易投資促進活動。要樹立“抓兩頭、帶中間”的戰略思維,在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的同時,加強與歐美、東亞等重點發達國家在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方面的合作,抓兩頭、帶中間,點線發力、激活全盤。
實施重大戰略項目。主要抓好10大優勢產業國際合作和推動4大富余產能走出去。今年作為起步年,先啟動25個重大項目,三年內動態跟蹤促進50個重大項目,建立臺賬、動態調整。在對外合作的產業選擇上,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訴求和我省的相對比較優勢,全方位拓展產業合作領域,大力推動“四川裝備”走出去,鼓勵四川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優勢技術一體化對外發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強化項目儲備,跟蹤一批、建設一批、爭取一批,重點抓好新加坡、中東歐等外資引進項目,通過高質量引進促進我省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加快發展。有序高效促進和實施“絲路燈展”等一批對外服務業合作項目,加快推進與沿線國家在計算機信息服務、建筑服務出口等服務貿易發展,引導和支持“四川服務”在沿線國家構建服務業跨境產業鏈。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251”計劃名單上的100戶優質企業是我省拓展沿線國家的戰略依托,要通過重點扶持做好對企業的聯系和服務工作,支持百戶企業打造具有較強跨境產業鏈整合能力的本土跨國公司。同時,繼續深入開展“萬企出國門”活動,搞好企業家培訓,在提升市場拓展能力上下功夫。著力發揮現有我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設的近50個貿易網點的作用,共同拓寬我省產品的境外營銷渠道。
加強省市和園區聯動。“251”計劃提出構建我省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1+2+X”省內支撐體系,主要是發揮好三個作用,即成都市戰略平臺的帶動作用,天府新區和綿陽科技城兩大戰略支點的撬動作用,國別產業合作園區等若干個戰略基地的載體作用。“1+2+X”的體系是開放的,沒著墨的市州不等于不作為,更不能囿于計劃而自縛手腳。要結合自身的產業實際和功能定位,開創性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成都市要著力提升在開放領域的“城市首位度”,加大創設中國(成都)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爭取力度;天府新區和綿陽科技城的對外影響力不斷擴大,有關市州可以研究怎么用好這些國家級名片,構建一批“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川南地區借力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江黃金水道,在擴大“東向”開放、發展開放型臨港經濟上爭取新突破;攀西地區是全國唯一的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川東北地區也有自身的優勢和潛力,要找準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定位和突破口;遂寧東盟國際產業園有了好的起步,有關市州要依托國家級開發區、進口口岸、省外向型產業示范園區以及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等載體,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向型產業合作。(作者系四川省商務廳廳長)(責編:李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