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組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作曲家崔炳元在原“陜甘寧革命民歌五首”的一些素材基礎上,重新作曲、編曲的一部交響樂作品。這部作品運用交響樂隊的基本語匯以及它的展開邏輯來表述新時期陜北、陜西乃至整個中國人的精神風貌。整個交響組曲有六段,選擇了著名的陜北民歌,這樣既有原來“陜甘寧革命民歌五首”的聽覺基礎,又有今天用編制較大的交響樂隊來精心演繹,相信它會給人們帶來一種聽覺上的新鮮感。同時,也滿足了今天音樂會的審美習慣。
① 山丹丹開花
這段音樂的標題中只是“山丹丹開花”,全稱留給了之后第六段。山丹丹花是陜北特有的一種植物,相對稀少,因此,才顯現出它的獨特與寶貴。
這段樂曲的前八小節原引自三十多年前屠冶九老師改編的管弦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一個開始部分,用大家所熟知的音樂片斷,就是想讓大家瞬間回憶起那個時代。而后逐步展開,用今天的視角來訴說黃土地上人們的精神風貌。為了樂曲更加感人,交響樂隊在一個比較宏大的全奏樂句之后引出女高音,表現出那種久遠的回憶,同時也是一種清新的處理方式。在弦樂的背景中,中提琴的涌動,大管、圓號以及雙簧管這種參差的點綴中,女高音唱出主題來。
② 劉志丹
劉志丹是一位陜北地方紅軍的杰出代表人物,也是中國革命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有許多民歌歌頌劉志丹。而這個《劉志丹》試圖給他做一個音樂小傳,也就是在整個音樂過程中按照他的經歷講述他的故事,講述他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講述他的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忍辱負重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對中國革命所作的偉大貢獻。
③ 蘭花花的故事
這段“蘭花花”是在已有弦樂敘事曲《蘭花花》的基礎上擴編發展而來的一個樂隊作品,叫“蘭花花的故事”。她很美,她在訴說,她遭受逼婚,她遇見了不幸的婚姻,她逃跑,最后,她獲得了愛情等等這樣一些經歷。弦樂敘事曲《蘭花花》已經在國內很多音樂會上演出過,擴編以后樂曲的力度、張力及其音響都與之大不相同,強調了戲劇沖突,希望大家喜歡。如果說原來的弦樂曲《蘭花花》是一幅素描畫,那么,這一版本的《蘭花花的故事》便是一幅相對立體的油畫。
④ 秋收
秋收,軍民大生產,自給自足,這在中國革命歷史上也是可以大書一筆。國民黨的封鎖使陜北老區生活困難,于是,毛主席號召大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原樣的改編軍民大生產意思不大,作曲家是想讓音樂把故事講起來,所以在改編這一版本的時候運用了雙主題。一個主題來自于《軍民大生產》,一個主題來自于陜北民歌《秋收》。大生產就是為了豐收,而這兩段民歌很自然地把它們銜接起來。作為交響組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第四段《秋收》,又包含了一些情趣在其中,勞動雖然很辛苦,但本身卻很有意思。
⑤ 咱們的領袖們
《咱們的領袖們》這段素材來自于陜甘寧民歌《咱們的領袖毛澤東》,這一段音樂從頭到尾都用慢板寫成,實際上也是一種對話。這段寫的是領袖群體,體現了與人民的血肉相連,因此,這段音樂完全是一種對話、一種聊天、一種拉家常,整個音樂編制縮小了,沒有用小號、長號,通篇都是一種娓娓道來,是一種訴說,是一種傾聽。這段《咱們的領袖們》在立意和構思上都是比較新穎的。
⑥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第六段《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樂曲經過了前五段過程,引用了第一段主題,這個主題到這里又有了新的發展。開始是宏大的主題,很交響立體化的一個段落,之后引出女高音,女高音依舊是原先的新主題,只不過這次更加溫暖。交響組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追求平實、樸素、好聽、親切,是新時期解讀那一段歷史的優秀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