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勤
有一天同事問我,這兩天干什么去了?我說開垃圾會。同事半開玩笑地說,你這是什么工作態度!我說,會議主題是關于治理農村垃圾的。同事認真地說,那是在忙大事。
垃圾確實是大事。與百姓關系密切的大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每個人隨時都能感覺到的事,譬如你的收入水平、房子大小、孩子能否進好學校。再一類是只有問題顯現時你才意識到是大事。過去空氣質量好人們并沒意識到,這幾年霧霾加重了才感到呼吸新鮮空氣竟成了是一件奢侈的事。前兩年大水淹了北京城,大家才發現原來地下管網對城市如此重要。垃圾也是這樣,平日里生活在干凈衛生的環境中,你沒有感到垃圾清運者的重要,若有一天你家窗口泛起西瓜水的臭味你才意識到環衛工人的存在。
農村垃圾不是小事。目前鄉村常住六七億人口,每年產生生活垃圾超過一億噸,十成有七未得到任何收集處理,用垃圾圍村這個詞來形容大多數村莊并不為過。想想有幾億農民兄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家應該動容了吧。或許有人覺著與己無干,那我告訴你,你家餐桌上的飯菜也許就因一個農村小孩亂丟了一節廢電池而重金屬超標。
農村垃圾的事牽動著習主席的心,他在多次講話和批示中指出要解決這個問題。住建部也給了全國農民一個好消息:全面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行動,用5年時間使全國90%的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垃圾分類收集很重要。農村的生活垃圾是與生產垃圾混在一起的,若不分開會對轉運和處理帶來極大困難,分類可實現垃圾減量七成左右。浙江桐廬的村干部很有辦法,告訴農民最簡單的分類方法是看其能否漚肥,結果農民做得很好,村里的微生物氧化垃圾處理設備不僅消化了全部垃圾,還生產出了有機肥。
如何轉運垃圾呢?四川丹棱是個縣域面積小、垃圾量少的縣,他們采用的是直運模式,從村收集站直接運到縣級垃圾填埋場。而江蘇太倉市用的是中轉模式,從垃圾桶收集后直接送往鎮轉運站,再統一運送到縣級垃圾焚燒廠。也有采用組合模式的,安徽來安縣地域面積較大,垃圾量也較大,他們既有村收集站,又有鎮轉運站。中國農村地域廣大,情況千差萬別,轉運方式就得因地制宜。
目前的垃圾處理辦法是填埋和焚燒,填埋成本低但需要占地,焚燒對環境污染又大,長此以往生態環境承載不起。如果有經濟條件,還是學學浙江德清、桐廬的辦法,用生態的處理辦法在村里就地解決。
引導農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垃圾天天產生,一次大整治好辦,長期保持不易。有了垃圾桶、轉運車,還得靠農民搞日常管護。管護需要花銀子,政府必須掏腰包,老百姓也得適當出點血,否則人們不知道珍惜。
再有5年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的小康不僅要有完善的水電路氣房和教科文保衛,還要有整潔優美的環境。解決農村垃圾問題,關乎健康,關乎形象,關乎文明,得當做大事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