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武 周偉岳
“鎮域小學教師短期交流換崗研教行動研究” 是天堂鎮開展校際教師短期交流換崗、追求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項課題研究工作,并被確立為云浮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課題實驗工作自2014年10月開始至今,歷時半年,課題組在各級教育專家的關心和幫助下,課題組成員工作熱情投入,思路清晰,措施給力,使課題各項的實驗研究工作得以有理、有序地進行,并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的緣起
天堂鎮位于新興縣西南部,是離縣城有近40公里的山區鎮。現有完全小學7所,教學點6個,學生2791人,教師209名,教師的整體學歷水平不高,中師學歷的占42.3%,大專占55.3%,本科占2.4%,且大部分教師的學歷是通過函授、電大或自考取得的。經過10多年的新課程改革,該鎮雖然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但與經濟和社會的同步發展,仍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鎮內校際師資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十分突出,直接影響了全鎮基礎教育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為了改變當前教師專業成長遲緩,逐步縮小學校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水平差距,天堂鎮中心小學在經過全面細致的調研后,確定以課題形式開展鎮域小學教師短期交流換崗研教實驗行動研究,建構鎮域重點示范學校和普通與薄弱學校之間的小學教師短期換崗研教的機制,實現鎮域內校際師資均衡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育資源的整合和開發。
二、研究的實施方略
天堂鎮雖地處山區,但鎮內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學校相對集中,為教師短期換崗創造了有利的交通條件。課題組利用鎮內中心校、五一小學和內中小學三所示范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鎮內名校的作用,運用有限的教育教學資源,克服客觀因素,從2014年12月起對鎮內相對薄弱的4所完全小學和6個教學點進行幫扶,發揮優秀骨干教師的輻射、示范和引領作用,提升全鎮小學教師整體素質。
本課題實驗研究分四個階段實施:2014年10月—2014年11月為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工作是調研分析當前本鎮教育教學情況,提出短期換崗研教的實驗設想,申報課題撰寫實驗方案;2014年12月—2015年08月為課題實踐階段,主要工作是反復修訂并確定實驗方案,開展五個批次的換崗研教實驗,做好相關數據與信息的收集;2015年09月—2015年11月為研究深入階段,主要工作是拓寬換崗研教的學科,檢討實驗研究工作,收集相關資料;2015年11月—2015年12月為總結階段,主要工作是整理匯總資料,成果評估,寫結題報告。到目前為止,已有18位教師參加了換崗研教工作,課題現處于實驗研究的實踐階段,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1. 調研分析,撰寫方案。課題組對天堂鎮小學的教育教學情況作全面、細致的調研,分析實驗研究的可行因素與存在問題,學習有關跟崗和換崗理論知識,確定研究的方向與內容。從實驗方案的初稿擬訂到最后的定稿,課題組經過了10次反復的研討與修改,確保了實驗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并組成由全鎮的小學校長、中心教研組教研員及換崗教師組成的研究團隊。
2. 宣傳動員,有序推進。2014年12月3日,在鎮中心小學校本部召開了“教師短期換崗交流研教”動員大會,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了《鎮域小學教師短期交流換崗研教行動研究》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各課題組成員的具體分工、職責與課題實驗的紀律要求。根據方案的部署,課題組和學校協調確定同級科的教師進行換崗交流,并對第一批換崗研教教師進行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思想引導、工作任務解讀、換崗提示與指引、注意事項和資料整理等。
3. 實驗研教,構建模式。經過三個批次為期兩周的換崗研教的實踐研究與反復修正,目前,換崗的流程與模式已初步成形,現階段課題組基本按照“培訓——交接——指導——改進”流程開展換崗工作,換崗教師按照“接受培訓——配對培訓——換崗研教——反思提升”的模式開展實驗工作。
培訓。崗前培訓是換崗研究的首要任務,課題組聯系學校確定同級科的教師進行換崗。每一批教師換崗前,課題組都對換崗教師進行一次崗前培訓,闡述換崗研教的意義和目的、換崗的要求、實施步驟、紀律要求、研教服務、注意問題等。
交接。由課題成員帶領換崗教師到換崗學校進行工作交接,召開教師座談會,換崗教師與學生見面,了解教學任務等,使換崗教師及早熟悉學校環境,更好地投入工作。
指導。在教師換崗研教期間,課題組人員、指導教師、學校領導都深入了解換崗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狀況,了解教師的需求,解決存在的困難,力求讓換崗教師如在母校工作,并根據換崗的要求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研究。
改進。雖然課題的研究能順利地推進和開展,達到我們的預期,但也在換崗過程中出現一些小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和推進課題研究,課題組根據換崗教師、學校和指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對方案進行修改和調整,如換崗教師反映兩周內要上2節主題班會課和2節匯報課會感到有壓力,任務過重,現改為上一節匯報課和一節主題班會課。
4. 交流解困,改進深化。為了使課題順利開展,課題組成員深入學校指導教師開展換崗工作,認真聽取換崗教師、學校領導、指導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積極為換崗教師排憂解難。第一批教師換崗結束后,為了讓換崗教師能盡快適應和熟悉換崗工作,課題組大量收集第一批換崗教師的意見與建議,課題組設計并制訂了工作手冊,主要內容有:紀律要求、提示與指引、方案摘要、換崗流程、換崗日志、問卷調查等,使教師盡快適應了換崗工作的流程和具體事項。設立了記錄實驗“大事記”,安排專人負責實驗研究的“大事”記錄,促使課題項目更有序地開展。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1. 換崗研教得到教師們的認可與支持。
三批教師換崗結束后,課題組對18名換崗教師進行了調查問卷,廣泛收集換崗過程中反饋的信息與數據,以便課題組不斷改進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服務換崗教師。從調查的數據結果來看:18位教師都愿意參加換崗工作;50%的教師認為換崗對生活基本沒有影響,50%教師認為換崗對生活有一點影響;大部分教師換崗前不能熟練使用常用軟件PowerPoint和教學平臺;77.8%的教師認為師生關系很融洽,22.2%的教師認為師生關系比較融洽;11.1%的教師在換崗期間感到比較輕松,很有收獲,88.9%的教師在換崗期間感到有點壓力,但有收獲;18位教師都能夠按規定完成教學任務。總體來看,絕大部分教師都接受短期換崗研教這項工作,并能在換崗中有所收獲。
2. 換崗教師教學技能與水平得以提高。
由于鎮內教師流動性不強,有的教師甚至都只待在一所學校工作過,未曾到其他學校任教過,教師的教學視野較為狹窄,通過換崗交流研教,使換崗教師感受不同的教學氛圍。中心校的廖子雪老師在換崗總結中寫到:從另一角度來說,我認為在學習環境、社會環境方面,村小的學生比較純樸,沒有過多的社會化;從我個人角度去看,能夠在換崗過程中感受兩種不同風格。相對于我們中心校的級科組人數比較多,教研氛圍很濃厚,而村小教研活動就顯得冷清多了。通過這次換崗研教,對我今后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 換崗教師的研教成果不斷頻傳。
從第一批換崗實驗開始,課題組成員就主動、專注地投入當中,不但及時向課題組反饋換崗過程中的細致信息,還不斷記錄與撰寫研教過程中的工作日志、心得體會與成功案例,縣教育局策劃主編的《新興教研》每期都刊登本課題組的研究成果。
四、問題及其改進
1. 示范學校教師引領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盡管示范學校派出的優秀教師在班級管理、教學技能方面相對村小教師有較高水平,但在實施換崗的過程中還不能達到村小老師與校領導的期望值。為此,課題組將重新調整與細化換崗指引,把原來的任務內容改為“菜單式”換崗服務。如,指導過程中要幫助換崗教師解決至少兩個教學難題;示范學校換崗教師至少幫助村小學校相應年級學科傳授一條教學經驗等等。
2. 崗前培訓與跟蹤指導工作仍不夠到位。根據課題組對換崗教師的調查和換崗教師的反映,到示范學校換崗的教師更希望學會制作課件、操作教學平臺和班級管理的內容,而到村小的換崗教師有點“孤軍作戰”的感覺,缺乏團隊的協助。對此,我們將規范和細化研教的內容,結合實際優化研教的方式和步驟,符合學校和教師的雙方需求,做好落實跟蹤指導工作,責任落實到課題組每一個成員,要求掛點的組長嚴格按照指導的提綱內容開展換崗指導工作與培訓,避免指導與培訓的隨意性。
3. 學科對口換崗問題還不能完全解決。在農村的小學里,雖然班額人數普遍比較少,但教師也普遍存在缺編的情況,一般的教師都是課時多,任務重,村小的低年級普遍是語文、數學包班,數學、英語科教師基本擔任兩個班的課程,因此,有些教師在換崗時就存在學科不完全對口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課題組跟示范學校和村小進行深入溝通和協商,而大部分教師都進行過小循環或大循環的教學,因此有的換崗教師可能出現跨年級教學,有的換崗教師教學任務比原來少了。總之,課題組必須確保換崗教師能勝任相應的學科。
(本文是云浮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鎮域小學教師短期交流換崗研教行動研究》立項號YF15-079階段成果報告)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