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
“教科培”即指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科研和培訓工作,也指進修學校教師的教研、科研和培訓三種專業能力。“統合”即指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科研和培訓工作的融合,也指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和基層學校教師的教研、科研和培訓三種能力的融合。
“教”“科”“培”三者的關系是以教研觸發科研、以科研引導教研、以科研促進培訓,以培訓提升教研,它們之間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相互促進、有機整合。具體如圖所示。
一、教科培功能統合的工作系統
區域教研、科研和培訓工作要實現統合,搭建教科培統合的機構架構是首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機構的功能架構
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分別接受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廣州市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和越秀區教育局的直接領導,負責組織實施和落實上級職能部門與領導機關的各項決策與任務,同時為領導的決策提供相關服務。科學準確的部門功能定位,避免出現工作運行機制不暢。
2. 機構的任務驅動機制
學校校長室,對上級領導部門下達的任務進行整體思考,作出管理和實施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分管副校長的領導下,通過教研部、培訓部、科研部進行任務分解,形成具體實施的方案和制訂組織服務的措施,三個部各司其責,協調兼容,確保了各部門工作效能在整合中的獨立與相關。
角色統合學習提升。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作為學科教學專家,經常需要深入教學一線,以課題為導向進行研究,并就專題研究內容組織講座,提高基層學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進修學校教師在與基層學校教師共同進行教科培工作的過程中,廣泛學習,也獲得了專業成長。
工作統合任務驅動。進修學校教師在與基層學校教師實踐教科培工作的過程中,形成合作互動的伙伴關系,循著“從問題到建議”的思維軌跡,以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任務作驅動,讓研究返璞歸真、更接地氣,同時引領更多的基層學校教師以研究的方式改進課堂教學。
二、教科培工作引領區域教師“三能”統合模式
1. 工作模式
教師進修學校“教科培”工作,以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點,以提高區域教師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和區域教學質量為目標,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對教師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訓,使教學行動研究與基層學校教師培訓活動結合起來。
2. 發展路徑
教科培統合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教師進修學校教科培工作的統合,即進修學校立足“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的職能特點,建立集中學、小學、幼兒園的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的資源中心和教師學習發展基地。第二個層面是區域下的學區教科培工作的統合,即立足學區,以學區發展為本,以自主性、實效性、針對性、多樣性、發展性為原則,解決學區教育教學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整合學區內學校的資源優勢,促進學區的持續、高位發展。第三個層面是基層學校教科培工作的統合,即立足基層學校教育教學與發展中的問題,聚焦課堂,廣泛開展教學研究;提煉專題,深入開展教育科研;研訓一體,培養一支善于教學、勤于研究、敢于探索的教師隊伍。
3. 發展策略
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基層學校學科教研組是開展教學研究工作的最基本單位,基層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師開展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達到相互學習、共享經驗、共同進步的目的。從規范基層學校教研組的制度建設入手,要求基層學校教研組建立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使基層學校校本教研活動有計劃,定研究主題、學習內容、中心發言等,真正成為學習型組織。進修學校教師定期參加基層學校教研組的校本教研活動,與教師們一起學習研討,使基層學校校本教科培工作成為教師在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任務驅動,增強內需。“任務驅動”是以任務為導向,驅動基層學校教師的內在需求,激發教師的主體意識,引領教師投入理論學習、參與教學研究,并在學習研究過程中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學行為。如圍繞課題研究的重點內容采取“課例招標、中心組參與集備”的形式,鼓勵基層學校教師們積極上研討課、示范課,在研究中成長。
課例研討,共同成長。在進修學校教師教科培“三能”統合發展中,將重心指向課堂教學,開展課例研究。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現場觀課議課,引發觀課者不同的反響與體驗,以此進行多角度的借鑒、反思和研討,形成授課者、觀課者和進修學校教師之間的互動,集研究、學習、培訓為一體。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