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詠
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研究
吳詠
(內蒙古華電二連浩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呼和浩特010021)
依據預防性儲蓄理論,對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支出的不確定性進行測算,在此基礎上實證研究二者對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存在很強的預防性儲蓄動機。
預防性儲蓄;收入不確定性;支出不確定性;回歸分析
(1)研究背景及意義
近年來,我國居民儲蓄率持續(xù)攀升,相反消費率卻逐年下降,過高的儲蓄率轉化為投資,這使得傳統(tǒng)的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向“投資”嚴重傾斜,這必然會影響經濟社會的整體平穩(wěn)運行。故而,中國面臨著調整經濟結構的巨大挑戰(zhàn),擴大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水平,成為促進經濟轉型及提升發(fā)展質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居民特別是城鎮(zhèn)居民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醫(yī)療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推進,城鎮(zhèn)居民將承擔原來由國家承包的養(yǎng)老、醫(yī)療等費用,預期的支出顯著上升,導致居民儲蓄傾向增強,必須減少當期消費。城鎮(zhèn)居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也使得教育費用逐漸成為支出的一個“無底洞”。此外,住房、養(yǎng)老等一系列與居民生活相關政策的變化,都將導致城鎮(zhèn)居民預防性儲蓄的增加。
從2000年到2012年,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3875億元增加到26540億元,12年間增長了6.85倍。盡管居民儲蓄的過度增加會促進國民經濟的整體發(fā)展,然而卻不利于民生的改善。因為在儲蓄居高不下和投資過熱的同時,居民消費需求必然萎縮,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少,經濟發(fā)展的成果不能為廣大居民享用。因此,本文選擇內蒙古的城鎮(zhèn)居民消費為研究對象,運用計量經濟方法,考察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收入水平及其變化趨勢;度量收入、支出的不確定性對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影響,以此驗證預防性儲蓄動機的存在性。
(2)研究現狀及評述
①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說(LC/PIH)
LC/PIH曾經是用來研究居民儲蓄行為的主要理論框架。LC/PIH假說的基本含義是消費者為最大化其一生效用,會在其生命周期內熨平其一生的消費。因此,他們在退休前會盡可能儲蓄,以抵補將來收入的下降;在退休后動用之前儲蓄進行消費。但是近十幾年來,學者們通過經驗研究得出的結論是:LC/PIH模型在眾多情形下所作出的預測并不像先前認為的那樣具有普遍性。原因是消費者的收入和支出會面臨比預想更多的不確定性。Hall(1978)采用歐拉方程的方法對PIH和LCH理論進行了理論拓展,提出了理性預期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說(RE-PIH-LCH),也被稱為隨機游走假說。Hall的貢獻在于將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說拓展到了不確定性條件下,開辟了在不確定條件下研究居民消費問題新思路。即如果收入在消費者生命時期內有較大波動,并且消費者是風險厭惡型,儲蓄就會變得比標準的LC/PIH假設所推測的更多一些,Leland (1968)稱這部分增加的儲蓄為“預防性儲蓄”,該理論也被稱為預防性儲蓄理論。
②預防性儲蓄理論
預防性儲蓄是指風險厭惡型的消費者為預防未來不確定性所導致的消費水平下降而進行的儲蓄,收入波動是這種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預防性儲蓄理論認為,消費者所面臨的收入的不確定性程度越大,其消費水平對當期收入的依賴程度也越大,即此時他更多地是依據當期收入進行消費。同時,與確定性條件相比,在不確定條件下,預期未來消費的邊際效用更大,因此消費者更傾向于將財富轉移至未來進行消費。所以,在不確定性條件下,收入下降,消費者預感未來的狀況會不太樂觀,進而增加儲蓄,當前消費支出就會降低;相反,當收入增加時,消費者預期狀況會比較樂觀,則減少預防性儲蓄,從而增加當期消費。可見,在預防性儲蓄視域下,當期消費和當期收入存在著很強的正相關關系,且這種相關關系隨不確定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強。
(2)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Lelnad(1968)在兩期模型的基礎上得出結論認為:基于效用函數的三階導數大于零顯示預防性儲蓄動機的存在,這表明未來收人的不確定將減少當期消費并增加儲蓄。Miellr(1976)把兩期模型擴展到多期模型,得出的主要結論是:預防性儲蓄存在的必要條件是邊際效用函數為凸。Campbell&Deaton(1989)認為消費對預期收入波動存在過度敏感性,同時,消費對未預期收入波動存在過度不敏感,也即過度平滑性。Deaton(2003)認為過度平滑是消費對持久性收人的變化反應不足,過度敏感是消費對暫時性收人的變化反應過度,并且消費的過度平滑和過度敏感是同一現象的兩個側面。Alan(2006)的實證研究表明加拿大居民家庭存在很強的預防性儲蓄動機。Ashok(2012)的研究顯示預防性儲蓄占美國農場家庭資產積累的53%。與此相反,Kuehlwein(1991)、Guiso(1992)、Dynan(1993)、Starr-McCluer(1996)以及Lusardi(1997)等的研究均沒有發(fā)現或者發(fā)現很小的預防性儲蓄動機。
(3)國內關于預防性儲蓄的相關研究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我國的居民消費和儲蓄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其中宋錚(1999)的研究表明收入不確定性是我國居民儲蓄增加的主要原因。孫鳳(2001)的研究結論認為,居民收水平低、消費的生命周期特征、預期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以及流動性約束的存在是造成中國居民高儲蓄的主要原因。孫鳳與王玉華(2001)認為未來收人的不確定性顯著減少當期消費,即居民儲蓄行為中存在預防性動機。萬廣華等(2003)通過研究發(fā)現:流動性約束、預防性儲蓄動機以及工業(yè)化等對儲蓄率的上升有正向且很大的貢獻。施建淮、易行健等(2008)的研究表明我國農村居民存在很強的預防性儲蓄動機。杜宇瑋和劉東皇(2011)研究發(fā)現,在全國、城鎮(zhèn)和農村都存在著較強的預防性儲蓄動機,且城鎮(zhèn)高于農村。
居民消費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消費過程中,對滿足人們生存、發(fā)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達到的程度。通過消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數量和質量反映出來。以下本文主要就新世紀以來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現狀予以簡要描述。
(1)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水平的階段性變化
2000年以來,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水平與收入水平總體上呈快速增長趨勢。為考察城鎮(zhèn)居民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實際演變軌跡,在下面的分析中消費和收入數據均采用實際量(分別以2000年為基期的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減得到),數據見表1。

圖1 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人均實際消費與人均實際收入圖
如圖1所示:2000年到2012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可以劃分為以下2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0年到2006年城鎮(zhèn)居民實際消費水平增長緩慢。2000年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為3929.75元,2006年增加到7048.05元。實際增長了1.79倍,年均實際增長7.93%。在這期間,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129.05元,增加到2006年的9521.81元。實際增長了1.85倍,年均實際增長8.6%。這期間消費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是逐年緩慢增長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大于消費支出的增長。
第二階段:2006年到2012年,城鎮(zhèn)居民實際消費水平高速增長。2006年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為7048.05元,2012年增加到13238.12元,實際增長了1.87倍,年均實際增長速度為8.78%;2006年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為9521.81元,2012年增長到17297.75元,實際增長了1.81倍,年均實際增長8.16%,可見,這一階段的消費支出增長速度略高于可支配收入。
(2)居民消費率
居民消費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qū)的居民消費總額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它和政府消費率(政府消費額占的比例)一起構成了一國的最終消費率。居民消費率是反映一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它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宏觀經濟結構失調,損害國民經濟良性循環(huán),使經濟的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難以實現。2000年到2012年,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如下表1和圖2所示:

表1 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單位:億元;%)

圖2 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
由上表1和圖2可看出:雖然從2000年到2012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最終消費和生產總值均逐年遞增,但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在2000年到2012呈下降趨勢。這表明儲蓄率在增加。
(1)收入和支出不確定性的測度
有關收入和支出不確定的度量,國內外學術界有不同的方法,本文選取時間去勢法進行測度。
利用確定性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將收入和支出中的確定性成分去除,利用剩余序列(原值減預測值)作為不確定的代理變量。設:可支配收入對數lnyt=Zt,消費性支出對數lnxt=Gt。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對數序列時序圖有顯著的線性遞增趨勢,所以用線性模型擬合。模型為:

{It}為隨機波動;T1t=a+bt以及T2t=c+dt就是消除隨機波動的影響之后可支配數與消費支出序列的長期趨勢。擬合該序列的發(fā)展,并使用簡單最小二乘法得到未知參數的估計值為:

對擬合模型進行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方程顯著成立,且參數顯著非零。計算隨機波動序列,得表2。
(2)回歸分析
本文選取2000年至2012年的樣本觀測值,以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性支出為被解釋變量Y,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X1,收入的不確定性X2、支出的不確定性X3為解釋變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并進行回歸分析。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消費性支出、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用城鄉(xiāng)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減(2000年的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并取自然對數收以便于消除物價上升的因素,有效降低模型異方差。計量模型為:


表2 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殘差表(單位:元)

表3 多元回歸結果表
該模型的可決系數均很高,可以通過F檢驗,當α=0.05時,lnX1,lnX2,lnX3的t檢驗也均顯著,所以模型為:

模型估計結果說明:(1)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當年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長1%,城鎮(zhèn)居民未來消費支出上升1.0023%;城鎮(zhèn)居民收入的不確定性增加1%,城鎮(zhèn)居民未來消費支出減少1.0015%;城鎮(zhèn)居民支出的不確定性增加1%,城鎮(zhèn)居民未來消費支出上升0.9992%。由上述結果可知,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的不確定性和支出的不確定性是影響居民消費性支出的主要因素。特別說明的是,收入的不確定性對消費的負向影響表明了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存在很強的預防性儲蓄動機。
由上述實證分析中可以看出,降低居民預防性儲蓄進而提高城鎮(zhèn)居民消費水平的關鍵在于改善居民對未來支出和收入的預期,減少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為此,政府及相關部門需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盡快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制度,降低居民對未來消費的預期,從而有效降低內蒙古城鎮(zhèn)居民的預防性儲蓄;第二,教育部門應通過法律的手段使教育資源公平化,逐步乃至最終徹底杜絕中小學擇校、補課、亂收費以及變相收費等現象,讓國家義務教育的優(yōu)惠徹徹底底為學生服務。
[1]李勇輝,溫嬌秀.我國城鎮(zhèn)居民預防性儲蓄行為與支出的不確定性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
[2]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的時序變化與地區(qū)差異——基于中國農村居民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14(8)
[3]施建淮,朱海婷.中國城市居民預防性儲蓄及預防性動機強度:1999-2003[J].經濟研究,2014(8)
[4]鄧可斌.預防性儲蓄動機的異質性與消費傾向的變化——基于中國城鎮(zhèn)居民的研究[J].財貿經濟,2010(5)
[5]張邦科.湖北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研究[D].中農業(yè)大學,2006
Precautionary Savings;Income Uncertainty;Expenditure Uncertainty;Regression Analysis
Research on the Precautionary Savings Motive of Urban Residents in Inner Mongolia
WU Yong
(Inner Mongolia Huadian New Energy Co.,Ltd.,Huhhot 010021)
According to the precautionary savings theory,calculates the uncertainty of urban consumer spending and residents'disposable income in Inner Mongolia.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n urban residents'consumption in Inner Mongoli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trong precautionary savings motive of urban consumer in Inner Mongolia.
1007-1423(2015)12-0014-05
10.3969/j.issn.1007-1423.2015.12.003
吳詠(1977-),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能源消費
2015-03-05
2015-04-01